以专利为载体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
2023-01-21朱彬彬
赵 岚,朱彬彬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教育培训中心 安徽马鞍山 243041)
科技创新是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坚强内核。高职院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承担着为一线输送创新人才的重任,是中国在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目标的重要保障。专利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专利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人、一个企业和一个国家的技术创新程度的重要指标。
1 高职院校学生专利能力现状
1.1 学生对专利认知度不高
我们在对大学生专利认知的问卷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认识中,选择“似乎很重要,但是具体作用不清楚”占62.17%;在回答“是否有过把创新灵感付诸实践中”时,15.31%选择了有时,84.53%选择了从来没有;在回答“有了解过专利的相关知识”时,9.87%选择了听说过,有一定的了解,77.95%选择了一般,不太了解;在“您认为申请专利难吗”有90.16%的同学选择难。在回答“是否有过申请专利的经验”时,98.74%选择无。在回答“我国专利的基本类型有哪些”时,91.72%选择了发明专利,79.46%选择了实用新型专利,42.61%选择外观专利。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对专利的种类了解不深,在头脑里并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
1.2 开设专利教育相关课程甚少
在很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很少将专利教育纳入课程设计。甚至有些学校的必修课程从未开设过专利教育,有的连选修课都未开设过。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专利意识,仅仅开设了专利方面的有关培训、讲座等,例如“专利基础知识”“专利文献检索”“专利写作与专利申报”等,而且开设专利教育次数只有个位数,并没有形成全面的、系统的专利教育体系[1],无法让学生掌握专利相关知识,真正提高自身的专利意识,这也是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学生专利知识匮乏的原因之一。
1.3 专利教育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专利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承担专利教育和指导的教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较强的专利创新素养。目前高职院校有的教师缺乏专利知识,忙于应付各类教学业绩考核,没有精力来指导学生的专利挖掘与专利申报。由于高职院校专利教育的形式单一不能激发学生对专利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又缺乏专业知识产权教师对学生创新成果的专利申请工作有效帮助,造成了专利知识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高职院校学生受专业知识的限制,在创新活动中存在层次差别,对技术方案的创造性、新颖性和可行性缺乏有效评价和筛选,若再无专业教师指导,往往无法具备专利申请资格,从而导致专利成果申报的流产。
1.4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生专利成果简介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中国宝武马钢集团公司投资兴办的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是中国宝武马钢集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2019年开始,学院通过大学生“创客训练营”、TRIZ创新方法推广培训、专利知识宣传教育、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不断加强对创新成果进行创新性的剖析与甄选,进而从最合理的权利保护角度确定用于专利申请的技术创新点和技术方案,将学生专利能力的提升作为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学院学生专利共申请 12 件,其中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11件。目前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11 件,另外发明专利1件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进入审查阶段。
2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专利能力的举措
2.1 成立创新创业中心,助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创业意识,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创造热情、追求梦想、成就人生的实训平台和工作场所,2019年学院成立了创新创业中心,主要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各项日常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学生企业入驻“创新孵化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组织学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营;为学生提供课堂知识产权知识的传授等,对于在校学生申请专利的给予学分互认,并在学期的综合考评中给与一定的加分,同时在学生党员发展和优秀学生干部等评比中都将给予优先考虑,为学生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2.2 加强专利知识宣传教育,唤醒大学生潜在创新意识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前沿的科技形式,普及专利申请相关知识,学院精心策划,先后组织在校大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与专利知识》、《专利检索与专利申报》、《专利挖掘与专利交底书撰写》等专利知识教育,从专利的定义、专利申报流程、专利内容的组成、专利申请和为撰写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专利文献的检索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整个专利申请过程的细节,并结合多个通俗易懂的专利加以阐述,鼓励学生激发思维,善于观察,培养创新意识,积极发现课程中的潜在专利,同时学院还邀请校外专家对申报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切实推进大学生专利申报活动持续开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2.3 利用“创客训练营”,强化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
“创客训练营”是挖掘大学生创新、创业潜力的重要载体,是调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2]。学院对在校大学生开展TRIZ创新方法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培训,努力形成在校大学生主动学习创新方法,践行创新创造的新局面。训练营师资力量雄厚,课程安排充实。承担教学任务的老师们均多年致力于高校和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方法的培训和应用推广工作,具有国际二级以上证书,多次辅导企业参加国家创新方法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老师们从创新方法的基本知识入手,系统介绍TRIZ产生与发展、TRIZ体系结构、TRIZ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等内容,帮助学生们全面了解和掌握TRIZ创新方法[3]。2020年10月,“要启航”学生创新团队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2.4 依托学院众创空间,搭建大学生创新梦想舞台
以学院 “金蓝众创空间”为载体,成立以同专业为背景的创新兴趣小组,旨在打造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式的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与创业项目孵化的实体平台。建立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技术创新、知识分享、创意交流、协同创造的开放性协作平台。通过各类项目的实践、研究和总结等过程,深入挖掘学生在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中所产生的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创新创意的闪光点,指导专利申报,从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大学生创新成果提炼
学院已形成了以“TRIZ创新方法”为引领;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创新方法应用大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科技创新活动,进一步开拓创新视野,激发创新热情,开发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平台的载体作用,进一步挖掘科技创新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结语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专利能力的培养是推进学校创新性人才培养改革、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新思路、新途径,值得深入探索和广泛实践。尤其是在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高职院校更要聚焦学生专利能力培养,积极挖掘创新活动,增强学生知识产权意识,鼓励学生在各类比赛和项目研究过程中积极创新,迸发创新源泉,形成大量创新成果用来申请专利,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