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2023-01-21戴小兵
戴小兵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马鞍山 243041)
基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高职高专院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业已是新常态。形式开展得轰轰烈烈,但实效性没有严格考究。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这个系统问题。
1 高职高专院校深耕于红色文化资源,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
1.1 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极强的耦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发展,“是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促进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灵魂课程,”[2]指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运用其认识和分析问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具有鲜明的价值性、政治性和实践性。“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3]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并能够开发利用的历史文化资源载体即红色文化资源。它继承着中华民族精神,凝结着革命精神,传扬着时代精神,引领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而砥砺前进,是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真实鲜活的标本库,如革命旧址、伟人故居和影视作品等。 “红色资源的作用独具特色。红色资源蕴含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厚重的先进文化、丰富的革命精神、高尚的人格魅力,具有超越时空的强烈感染力、说服力、震撼力和强大的教育功能,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4]
1.2 高职高专院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并不断增强其实效性
实效性是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出发点和意义所在。高度重视其实践性,把教育的内容及时转化为学生实践行为,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依托具有很强场域吸引力和精神感染力的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挖掘和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大学生们通过红色文化资源超越时空亲身感悟,身心也得到了升华。这具有直观形象的优势,在高职高专院校全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如中国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继续推进它的中国化的必要性……这些理论问题的认识和把握上;对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程教学中尤其体现的很明显。
2 高职高专院校如何有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基于红色文化资源,高职高专院校开展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实效性。一些地方形式开展貌似轰轰烈烈,实则没有产生该有的反响。实事求是,基于在对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现状、困难、原因的综合分析基础上,系统研究红色文化资源,将两者有效结合,探索在机制构建、团队优化、过程衔接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有效性,切实增强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2.1 充分的机制保障——构建基于“大思政课”理念的特色实践教学与育人长效机制
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的建构和治理效能的优化,积极开发本区域的红色文化资源,扎实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本学校“实践强能”育人的特色品牌活动,厚植爱党爱国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情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将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将其纳入高职高专院校办学质量、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实行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的组织、宣传、学工、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或者思政部)等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机制,建立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统筹规划,为实践教学提供实践育人协同机制、经费、师资和课时保障,制定切实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大力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教学建设,把红色文化资源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引入课堂,形象地“还原再现历史”,突破时空上的限制,使学生“身临其境”。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搭建“大思政课”建设平台。[5]开放视野,汇聚办好思政课的合力,建立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或者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建设,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此外,也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构筑起实践活动的安全保障。
2.2 优质的主导资源——整合教师资源和优化实践教学团队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同样,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关键也在教师。配优建强主导力量,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健全能力提升机制,加强培训,充分发挥优质主导资源教师的作用,强化教师示范引领,基于系统理论,守正创新,让活动都能使学生有深刻的学习体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同时也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优秀团队乐为、敢为、有为的特点,深入挖掘教师资源优势,两者的最佳契合点,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和高度认同红色文化资源及其当代意蕴,以理性的思考说服人,以感性的形式感染人,努力使教师在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变得更可信、可敬、可靠。定期开展集体备课会和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教师在新形势下对实践教学过程的有效组织和全程把控能力,使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得到确保,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
2.3 丰富的科学内涵——挖掘两者同向同行、协同发展的最佳耦合点
坚持“课堂内外联动”,深化实践课程。高职高专院校应该衔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与红色文化资源相关环节,将学校所在地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梳理、时代价值的赋予和创新性挖掘、开发,加大对大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特点、接受习惯、成长规律和需求关切期待等实际情况的针对性研究,把握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动态,减少视域融合的壁垒,发掘两者同向同行、协同发展的最佳耦合点,扩大实践教学的覆盖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活水。学生在实践中深受感悟、提升情操和全面践行,切实增强实践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伟大成就,在学以致用中践行青春使命,真正提升了实效性。
2.4 客观的反馈信息——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机制
强化评价标准在其中的价值引领和方法指导作用。高职高专院校必须科学制定和灵活调整评价方案,实时观测教学的实效性。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使评价体系遵循当代大学生认知和成长规律,符合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设定的教学目标注意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满足期待,回应关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建立健全激励、监督、检查、考核相结合的机制,坚持教师主导型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教师按照实施计划精心安排、科学引导、润物无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自觉接收、努力成长、水到渠成,积极达成学习目标,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6]高职高专院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使思政理论与实践育人同向同行、协同发展,构建基于“大思政课”理念的特色实践教学与“实践强能”育人治理体系,强化优质主导资源示范引领,发掘两者同向同行、协同发展的最佳耦合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机制,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和实效性,实现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和内涵式发展,使学生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底色亮、实践强、有情怀、有本领、敢担当”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