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墨云班课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01-21马晶晶

智库时代 2023年1期
关键词:蓝墨云语言文字教学资源

马晶晶

(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文教育中心)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以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法律要求,而且是我国各区域平衡发展、民族交流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质量。”2022年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联合印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旨在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提升普及程度和质量。高校在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质量中发挥着教学主阵地的作用,蓝墨云班课的运用是“互联网+”时代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的有益尝试。

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文所说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是指针对少数民族学生以提高其国家通用语言听说读写能力及语文素养的教学。目前新疆大多数高校通过开设大学语文、MHK强化等课程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尽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欠缺

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确保教学过程有序、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少使用线上教学平台。部分教师进行线上教学的尝试,但出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处理不够、优秀教学课程教学资源的取舍不当、与线下教学有机融合不足等方面的问题。随着教学对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逐步提高和时代需求,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的总体目标应从单纯的提高学生语言技能逐步兼顾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教学内容也应增加中华文化常识普及和课程教学思政育人等部分。比如:大学语文课程中文学作品的选择上,要切实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现实的契合度;教学内容除了基本理论和必要的文学常识,更注重剖析文学作品中的使命感和时代精神,引起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责任担当等。MHK强化课程除了训练学生听说读写技能,也要结合时政发挥课程育人的功能。这些都需要教师良好地信息素养来应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地变化,以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

(二)传统教学模式效果不佳

目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中通常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班级人数多,教师在教学中无法顾及到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认知水平、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在对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教师有意识改变现行的教学模式,提高师生互动的频率,但受课时量、学生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通常会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涉及的内容比较简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但没有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很难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实际困难。比如:大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作品的讲解,教师基本上采用讲解重点生词疏通文章大意的方式,学生忙于记笔记,很难主动参与到课堂中。MHK强化课程中无论听说读写哪一项技能的训练,教师关注点总是集中在生词和语法点的讲解,学生造句检测学习效果,没有层次分明、针对性强的练习。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动机以功利性动机为主,如求职、升学、毕业等。一旦离开教师的监督、学习上遇到困难或者目标完成,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难以自主学习。比如:大学语文课中有鉴赏各个时代的文学名篇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对现当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与底蕴很难理解,甚至对文言文、古诗词等古代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畏难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MHK强化课程中学生的表现在MHK考试前后有一定的差别。学生为了通过MHK考试会在考前自主学习,一旦考试结束或者通过MHK考试就会出现倦怠。学习动机不是一成不变的,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力,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模式的改变。

二、蓝墨云班课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良好的校园网络和手机的持有量为蓝墨云班课的使用提供了条件。蓝墨云班课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中的应用,实际上是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学习优势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学习依靠适度有效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线下学习基于学生反馈的问题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的高质量讲解结合学生深度参与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最终目的是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成绩。蓝墨云班课的过程性评价能够有效提升终结性评价的效果,促使学生注重过程性学习。

(一)课前准备

课前一周内教师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将适量有效的学习资料推送给学生,并通知学生自主预习。首先,教师要预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学习和思考,使学生明确个人学习目标,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其次,教师课前推送的学习资料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与教学目标的契合度等因素。教师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中如何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的又有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资源,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学生可以提前了解所学的内容和需要掌握的重难点,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线将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掌握的情况适度调整教学安排,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效率。

例如:大学语文课程课前发布的学习资料主要包括:学习目标、文学作品通读、思考“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在线讨论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等。MHK强化课程中的口语教学,课前发布学习资料主要包括:学习目标、讲解难点生词的视频、利用网络查阅与本课话题相关的材料、思考相关问题等;具体以《诗经》中《桃夭》《鹊巢》等爱情篇目为例。课前发布问卷了解学生对《诗经》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发布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清楚所要学习的知识包括:《诗经》的基础知识、从《桃夭》中解读婚礼制度和婚礼习俗、《诗经》的艺术特色、婚恋观的讨论等;上传PPT和朗读音频;学生自主查询《诗经》的相关知识和爱情相关的诗句,为课堂教学做准备。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课堂学习更有目的性。

(二)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蓝墨云班课进行考勤和课堂讨论。蓝墨云班课平台的一键签到功能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学生的考勤情况,解决大班教学中考勤难的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课前学习的反馈及教学内容设计针对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有趣的多样的话题,运用头脑风暴、小组任务、投票问卷等模块开展课堂讨论,打破了师生互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其参与互动的主动性。积极高效的师生互动,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例如:大学语文课中,教师先讲解课前学习中反馈的重难点,再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有关文章的探究性话题进行讨论。MHK强化课程中的口语课堂教学,传统的生词提问、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等机械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下上传蓝墨云班课平台以备教师检查反馈,课堂教学以教师答疑、小组活动、话题讨论为主。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并输出,教师、学生均可对语音语调、词语的使用、句法结构等口语表达情况进行评价。具体以《偶像与“粉丝”》一课为例,教师使用头脑风暴让学生回答“大家有没有崇拜的偶像?是谁呢?你为什么崇拜他?”等问题,将学生的答案投屏,这样可以兼顾到每位学生,促使学生主动表达。根据学生崇拜偶像的身份兼顾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分组,并讨论“大家为什么会喜欢娱乐明星/科学家/警察/医生呢?他们身上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等问题,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小组活动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以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偶像崇拜的利与弊,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思考,自由表达的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表达能力。

(三)课后巩固

课后教师发布小测试检测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发布问卷了解学生对教学环节的满意度、设置答疑区解决学生在课堂中没有理解的问题或测试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等。另外,教师将课堂上因课时不足等原因无法完成的项目安排成课后拓展。例如:大学语文课后可发布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视剧、电影或者开展配音、情景表演、朗诵比赛等活动,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MHK强化课程课后可以发布美文进行欣赏、朗诵者或诗词大会等节目的视频、新闻联播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谈感受或写作文等。课后作业的评价也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具体以MHK强化课程中的写作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后需要学生具体实践来提高写作水平。但有时课堂训练不够,可以要求学生课下以写周记的形式将作业上传到蓝墨云班课平台,教师评价后将有代表性的作文展示,让学生评价作文的优缺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师生课后的互动。

三、教学反思

蓝墨云班课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中的应用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它跨越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促使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实现师生良性互动。通过教学后发现:为了使教学效果持续良好的发展,仍然需要在教学资源、教师、学生等方面下功夫。

(一)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中,我们发现:现有的可以借鉴的网络教学资源有时不适用教学对象,教师自己制作的教学资源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实际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求,需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但教师针对不同水平的教学对象完成资源的筛选、微课的制作、教学课件的设计等工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团队协助甚至校际合作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针对教学对象建设适合多样的教学资源,实现优秀教学资源共享。

(二)扩大教师培训力度

蓝墨云班课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但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教师的线上教学设计不成熟,为了使用平台上的某一功能而开展师生互动,表面看课堂氛围好,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师生互动频繁,但最终没有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没有真正领会知识点。我们要清楚地认识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学平台的应用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最终的目的的。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进行教学设计,蓝墨云班课的使用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部分教师以往只教授语言技能课,还不能准确把握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需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通过名师讲座、专题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等能力;采用教学竞赛、公开课、互相听课等方式促使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建设一支教学能力强、科研能力佳、的教师队伍,最终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吸纳学生加入

部分学生为了获得经验值,学习效果较低。比如:只浏览相关材料并不进行深入思考;一小部分学生还会在课上用手机玩游戏、聊天、浏览网页等。这需要吸纳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参与到云课堂的工作中。一是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了解教学对象出现不良学习行为背后的原因,以便教师采用针对视频设置题目、提高教学资源质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二是蓝墨云班课的使用,需要教师课上课下时刻关注平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学生的加入可以将平台中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惑分级。较容易解决的问题,通过生生互动的方式解决,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进行讲解。三是利用朋辈的力量,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学生也可以提供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或教学活动设计,使教学丰富有效。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将蓝墨云班课平台引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中是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有益尝试。利用蓝墨云班课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环节进行资料的上传、考勤和讨论、检查和拓展,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课堂,加强师生课堂内外的互动,改善教师对课堂的管理。同时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吸纳学生参与蓝墨云班课工作上来,构建高质量的教学模式以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蓝墨云语言文字教学资源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过程性评价对终结性评价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
蓝墨云班课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反思
基于蓝墨云班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