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传染性脓疱病流行特征及防治
2023-01-21赵光明
赵光明
(辽宁省朝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 朝阳 122636)
0 引言
传染性脓疱病病毒是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成员,该种疾病的显著特征是在患病羊的口腔鼻腔及体表皮肤蹄部,会出现很多红斑、丘疹及溃疡病灶,发病较急,传播速度相对较快,是当前养养殖领域比较常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属于国家三类动物疫病范畴。从近几年的疫病流行趋势来看,传染性脓疱病在全国范围内呈现高发流行的态势,尤其是以东北和西北地区的放牧羊中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羊传染性脓疱病在养殖场中一旦出现将会引发群体发病,有时发病率达到100%。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羔羊对该种疾病的易感性最强,部分患病羊由于体表皮肤存在大量的创伤,很容易继发感染葡萄球菌、链球菌、化脓杆菌、坏死球菌而表现出复杂的临床症状,使患病羊的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内加重,引发大批量的羔羊死亡,给养殖业造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 病原特征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外观呈现绳索结构,形态呈现椭圆形或者砖型,该种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所有毒株的抗原性保持相同,除能在上皮细胞浆中繁殖生长外,该类病毒还能在羔羊、犊牛的睾丸细胞、牛羊的肾细胞上中繁殖生长。传染性脓疱病毒能在低温环境下长时间存在,并且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干燥的病料环境下能存活5年,低温冷冻条件下能存活几十年之久。夏季阳光直射情况下,干痂中的病毒经过30~60 d才会失去传染性,散落到地面中的痂皮中病毒能越冬,第2年春天仍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威胁羊的健康生长。此外,羊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但是要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持续一定时间。60 ℃环境30 min才能将其灭活,64 ℃环境2 min才可以将其杀死,55℃环境20~30 min不能将其杀死。该类病毒对常用的消毒剂都比较敏感,但是对乙醚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常用到的消毒药物包括10%的生石灰乳、2%氢氧化钠溶液和20%草木灰溶液[1]。
2 流行特征
传染性脓疱病毒属于一种传染性疾病,除威胁绵羊和山羊体外,还可对猫科类动构成严重的危害,潜伏周期通常在4~8 d,成年羊感染该种病毒后,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表现的外在症状相对较轻,或者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大多呈现散发流行或者地方性流行。3~6月龄的羔羊对该类病毒的易感性最强,发病率有时高达100%,常呈现群发流行的态势[2]。对该种病毒的理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传染性脓疱病的发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盛夏季节的发生流行率相对较低,主要以冬春季节和春季向夏季过渡过程中发病流行率相对较高。养殖场的患病羊及成年的带毒羊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健康羊中引入带有病毒的羊后,可通过相互接触经损伤的皮肤黏膜传播,极易造成疫病的快速传播蔓延。传染性脓疱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污染环境后的间接感染。羊在养殖管理过程中,养殖户不注重做好饲料的柔化处理,饲料的营养价值相对较差,质地坚硬,羊在采食期间口腔出现损伤,传染性脓疱病毒就会通过损伤的黏膜侵入机体,在所在部位引发脓泡和溃疡病变,一旦发生,可在羊中连续危害多年,呈现周期流行态势。
3 临床表现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可以造成嘴唇、蹄部及阴部出现不同程度的脓疱和溃疡病变,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复杂。其中唇型型发生流行率最高,最为常见。发病初期阶段,先是在患病牛的嘴角、上唇、鼻镜会出现很多小的斑点,随后这些斑点逐渐向外突出变大形成丘疹和小结节,进而形成很多透明状的水疱,水疱经过2~3 d后,内部溶物逐渐变得浓稠,形成浓泡破溃后,从中会流出很多淡黄色的液体,如果整个发病过程呈现良性经过,没有激发感染其他细菌或者病毒,一般经1~2周后,水疱病变部位逐渐结痂脱落,患病牛羊逐渐康复。病情加重的病例,患病部位继续出现丘疹、水疱脓疱和痂皮组织,水疱之间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大的溃疡面,波及整个嘴唇周围和眼睑、耳廓等部位,结痂组织皲裂后,从中会流出很多污浊的内容物。轻轻将痂垢去除后发现下部存在大量的肉芽组织增生。结痂组织不断的增厚,导致患病羊的嘴唇显著肿大,好像桑葚外翻,影响羊的正常采食和正常饮水,患病羊身体逐渐消瘦衰竭不堪。部分患病病例还伴随继发感染,易引发化脓和坏死,临床症状进一步恶化。个别病例的口腔黏膜也会出现进一步的水疱病变化,患病羊不能正常采食,咀嚼吞咽困难,易继发肺炎症状死亡。蹄部病变大多单独发生,偶尔出现混合感染,多发生于绵羊体中,山羊发生流行率相对较低,多见单侧肢体发病,偶尔能发现多侧肢体相互出现病变[3]。在患病羊的蹄冠、蹄叉及周边的皮肤表面会形成很多的脓疱,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面疼痛难忍,患病羊不能正常行走,行走时一瘸一拐,长时间卧地不起。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在局部的一端会出现化脓坏死现象,有时会波及到蹄部骨骼,严重的会因为败血症或者机体衰竭死亡。外阴型临床症状相对较为少见,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主要以繁殖母羊发病为主,在繁殖母羊的阴唇和周围的皮肤表面会出现溃疡病灶,从阴道中持续流出脓性或者粘液性的分泌物,恶臭难闻。种公羊主要表现为阴囊鞘显著肿胀并表现出溃疡和脓疱,龟头表面存在很多的点状坏死。外阴型的患病母羊有时还会表现为乳房出现炎症病变,乳房表面出现溃烂。
4 解剖变化
对病死羊外在进行观察,发现体表皮肤存在大量的溃疡脓疱病变,在病变的痂皮组织下不会出现疣状的皮肤增生,在患病羊鼻腔、口腔、上唇等部位都会出现典型的黏膜病变,结合上述症状能做出诊断。随后对病死羊进行进一步的结构能发现,可视黏膜苍白,失去光泽,失去血色,胃黏膜表面会出现点状出血或者黄豆大小的溃疡病灶。肺脏水肿,在心脏、肝脏、肾脏等脏器表面还会出现很多小的出血点,有时还能发现咽喉部位、呼吸道黏膜表面也会出现溃疡病变。可采集患病羊的脓疱或者水疱液制作成切片后,选择使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能观察到传染性脓疱病病毒的粒子。并且可以在牛的肾细胞睾丸细胞中分离得到病毒,一般在接种48~60 h,细胞浆中发现嗜酸性的包含体存在,发现细胞脱落病变或者团聚病变。有条件的养殖场应采集患病羊的新鲜血液,分离得到血清后,通过选择使用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检测等技术,及时确诊病情,然后采取针对有效措施进行防控。
5 鉴别诊断
临床上羊传染性脓疱病与坏死杆菌、溃疡性皮炎及蓝舌病的症状相似,需要做好上述几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工作,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确保在短时间内缓解患病羊的临床症状。羊口蹄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重大传染性疾病,该类疾病的典型临床特征是在口腔、鼻腔、乳房、蹄部都会出现痘疹,引发溃疡病变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是会周期性的感染各种疾病。与传染性脓疱病最大的不同是心肌出现松软病变,仔细观察心肌表面会出现条纹状的出血,俗称虎斑心。结合上述特征对病情做出有效的确诊,有条件的养殖场还需要进行抗体水平监测,根据抗体的消散情况判定疾病的种类。羊坏死杆菌病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败血症,发病过程相对较短,不会出现脓疱、水疱和疣状组织增生,主要病变位置表现为组织坏死。溃疡性皮炎多发生在1岁以上的成年羊中,表现为溃疡病变和组织破坏,结痂下部不会存在桑葚突起。蓝舌病是由蓝舌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重大传染性疾病,会造成羊出现全身性的反应,造成的死亡率不高,病变位置主要集中在口角和口腔黏膜,一般蹄部和乳房不会出现典型的病变。
6 对症治疗
结合患病羊外在症状的表现程度不同,实施不同的治疗原则。对于嘴唇部位出现痘疹和溃疡病变的,可选择使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对创面进行全面的冲洗,然后再涂抹上5%的青霉素呋喃西林软膏或者土霉素软膏,每天使用1~2次,直到创面恢复健康。也可以涂抹5%碘甘油或者2%龙胆紫溶液。对于蹄部出现病变的,可先使用5%的福尔马林溶液,将患病摇头提步泡入到溶液中浸泡1 min,并在每天浸泡1次,连续使用3 d,并在3 d后创面涂抹上1%苦味酸溶液或者3%龙胆紫溶液或者土霉素软膏,连续用药3 d以上。另外也可联合中成药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可以选择使用车前子15 g、白芷15 g、黄柏18 g、黄连18 g、薄荷18 g、茯苓24 g、甘草20 g,水煎煮后灌服每天服用1次,连续使用3 d能取得很好的防控效果。
7 预防措施
防控羊传染性脓疱病,应严禁从发病的地区或者一区引进牲畜品种,避免从疫区购买饲料,在引种中一定要做好认真细致的检疫检验,进行多次的有效清洗和卫生消毒,并放置在隔离舍中进行针对性的隔离观察,确定健康无病后才能混合养殖。日常养殖管理期间一定要做到精心合理,及时将饲料中的尖锐凸起物去除,并做好玉米秸秆饲料的粉碎处理和柔化处理工作,有条件的养殖场应积极推广应用秸秆青贮处理技术,确保有优质的青绿饲料供给。粗饲料在添加前应做好过筛处理工作,及时将饲料中的芒刺去除,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食盐,并保证饲料中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添加合理。避免羊出现异食癖,造成口腔黏膜出现损伤。在该类传染性疾病发生流行的地区,可选择使用羊传染性脓疱病弱毒疫苗进行集中免疫接种,保证选择的疫苗毒株与当地流行的毒株相同。
8 结束语
随着畜牧养殖行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养殖已成为一种主要的发展趋势,但在广大基层地区散养养殖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很多养殖户一直坚持传统的散养养殖方式,养殖规模相对较小,疫病的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很多传染性疾病具有点多面广的特征,防控难度相对较大,一旦出现患病病例,易造成病原快速传播蔓延,引发大批量的发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有效防范像羊传染性脓疱病这类病毒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尽量降低经济损失,应加强对养殖产业的关注程度,提高养殖户的专业技术水平,降低传染性疾病对羊生长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并从实际情况入手,加强流行病学调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羊的身体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对患病羊实施有效的治疗,防止出现大规模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