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病原与防治
2023-01-21闫荣华
闫荣华
(广西全州县凤凰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 全州 541514)
0 引言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疾病。猪在感染伪狂犬病后,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仔猪病死率高等特征,一旦忽视猪伪狂犬病防治工作,对养猪业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养猪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重视猪伪狂犬病防治工作,这种类型的传染病已逐步成为母猪繁殖障碍常见的一种疾病,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猪伪狂犬病在我国养猪业中的发病率较高,急需采取科学合理措施高效落实防治工作,在防止大范围传播和流行的基础上,降低猪伪狂犬病产生的经济损失。从猪伪狂犬病的流行和危害入手,结合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展开阐述,针对如何做好猪伪狂犬病防治工作进行全面探讨。
1 流行和危害
细致研究“猪伪狂犬病”,可知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围比较广、极易建立潜伏感染,并且在应激条件下也非常容易被激活,进而引起复发性感染,甚至还会从内向外散发病毒,大范围传播和流行猪伪狂犬病。
1.1 流行病学及特征
在自然条件下猪极易感染伪狂犬病,病猪和带毒猪是这种传染病的主要传染病原,如病猪的飞沫、唾液、尿液、粪便等都含有伪狂犬病病毒。现阶段比较常见的猪伪狂犬病传播形式,具体包括感染动物直接传播、与易感染的动物直接接触发生传染。空气是猪伪狂犬病的主要传播介质,如被猪伪狂犬病病毒污染的饲料、乳汁等,如果被猪吃口中,会经消化道感染[1]。猪伪狂犬病会经呼吸道黏膜、破损的皮肤和配种等发生感染,进行大范围传播;甚至猪伪狂犬病还会经过胎盘,垂直传播给仔猪,母猪就会产出死仔。1年中各个季节都有可能发生猪伪狂犬病,每年寒冷季节和产仔旺季,发生猪伪狂犬病的概率更高,具有散发性强和同窝发生的特征,养猪密集的地方会呈现出暴发流行的趋势。
猪是伪狂犬病的宿主,在养猪场内伪狂犬病一般都是通过已感染猪的排毒,传染给其他猪,在传播猪伪狂犬病过程中,不能忽视被伪狂犬病感染的器具。在猪群中该病毒会通过鼻分泌物进行大范围传播,一旦猪患有伪狂犬病,对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如成年猪一般都是以隐性感染形式为主,怀孕母猪极易出现流产、死胎、种猪不育等症状,15日龄内的仔猪具有100%的发病率。
1.2 危害
近年,猪伪狂犬病呈现出世界性分布的特征,在强毒株出现后养猪场暴发猪伪狂犬的数量呈现出上涨趋势,具体表现为各种日龄的猪都会感染伪狂犬病病毒,症状也变得更加显著。以我国猪伪狂犬病为例,该病在各个地区大范围传播,并呈现出爆发性流行的状况,甚至还存在严重的隐性感染问题,这是阻碍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一项关键性问题。
对我国各个地区出现的猪伪狂犬病,血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和分析,可知养猪场的阳性率较高,猪伪狂犬病广泛存在于各个地区猪群中,但是具体的感染状况存在差异。一旦养猪场忽视猪伪狂犬病防治工作,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难以推动我国养猪业创新发展,要求各个地区的养猪场将猪伪狂犬病防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2 病原和临床症状
2.1 病原
对“猪伪狂犬病”进行研究,其属于疱疹病毒科,病毒粒子呈圆形,直径150~180 mm,核衣壳的直径为105~110 nm。猪伪狂犬病的病毒粒子最外层是病毒囊膜,这是由宿主细胞衍生出来的一种脂质双层结构。猪伪狂犬病是疱疹病毒科中抵抗力非常强的一种疾病,猪伪狂犬病的病毒V只有1个血清型,但是不同类型的毒株毒力、生物学等方面的特征存在显著差别[2]。猪伪狂犬病的泛嗜性比较强,可在多种组织中培养细胞内增殖,如猪肾细胞非常敏感,甚至还会引发更加显著的细胞病变,具体表现为细胞肿胀变圆、大范围扩散,直到全部细胞缩小脱落,同时还会形成较多的都核巨细胞。此外,细胞病变的速度也非常快,在病毒接种量比较大的状况下,可以在18~24 h后看到较为典型的细胞病变。
2.2 临床症状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是由猪感染病毒的具体毒力、感染量、感染猪的年龄等因数决定的,在这些决定性因素中病猪的年龄非常关键。猪伪狂犬病与其他动物的疱疹病毒具有相似性,主要表现为幼龄猪感染猪伪狂犬病病毒之后病情比较严重。
新生仔猪一旦感染伪狂犬病会死亡,临床诊断新生仔猪第1 d表现处于正常状态,之后会从第2 d发病;在患病的3~5 d内处于“死亡高发期”,甚至还会出现整窝死亡的现象。病猪在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后,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昏睡、呕吐、腹泻等,大仔猪一旦发病会在1~2 d内死亡。对病猪进行剖检,主要是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在一些状况下还会看到肺水肿、出血、脑膜表面充血等。仔猪感染伪狂犬病病毒,体温会高于41 ℃,伴随着精神萎靡、运动不协调等症状。如果是断奶的仔猪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发病率为20%~40%、死亡率为10%~20%,具体症状表现为腹泻、呕吐;成年猪是以隐性感染形式为主,症状比较轻微,非常容易恢复。
猪伪狂犬病的发病特征较多,其中种猪不育症不能忽视。结合我国各个区域养殖产的猪伪狂犬病发病状况进行研究,可知目前猪场春季爆发猪伪狂犬病的几率比较大,如死胎。断奶仔猪在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后,养猪场下半年存在母猪配不上种的现象;公猪在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后,存在睾丸肿胀和萎缩等现象,甚至一些公猪丧失种用能力。
3 防治
3.1 做好隔离消毒工作,严格控制病原
养猪场管理人员在发现猪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后,需第一时间进行隔离治疗,最终目的是防止大范围传播,否则对养猪场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3]。养猪场提升猪伪狂犬病放防治工作重视度,对病猪所在的猪舍进行全范围清洗和消毒,如每天使用1%喷雾灵溶液带猪消毒;对猪舍外的墙壁和道路进行消毒时,使用4%的NaOH溶液喷雾;并且也要对养猪场工作人员的工作服、鞋等进行消毒,以使用消毒液浸泡或是高压霉菌消毒的方式为主。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对猪的流产胎儿、死胎、病死的猪尸体进行深埋处理;对污染物和病猪的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严格控制养猪场的外来人员和进出车辆,防止产生场内人员不规范进出的问题,这是现阶段控制人为扩散病原的主要方式。
3.2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加强日常管理
养猪场在预防和控制猪伪狂犬病期间,着重开展疫苗免疫接种工作,从根本处控制猪伪狂犬病,也能达到净化猪群的目的。在不断加强日常管理时,养猪场管理人员严格遵循“小产房、小保育、低密度、分阶段饲养”原则,具体免疫接种方式如下。
一是后备猪需要在实际配种前,实施2次以上伪狂犬疫苗的免疫接种。在2次进行免疫接种时,都可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
二是经产母猪需要结合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具体感染状况,在怀孕后期进行1~2次免疫接种。母猪免疫接种中,使用灭活苗或是基因缺失弱毒苗,并要保证2次免疫中至少有1次是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在产前的20~40 d实行2次免疫的妊娠母猪,第1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第2次使用蜂胶灭活苗,这种类型的免疫接种方式效果较好。
三是哺乳仔猪免疫接种期间,需要结合本场的猪群感染状况进行确定。本场没有发生或周围也没有发生过猪伪狂犬病的猪群,可在30 d后免疫1头份灭活苗。本场或周围发生过猪伪狂犬病的猪群,需要在19日龄或23~25日龄,完成基因缺失弱毒苗接种[4]。频繁发生的猪群需要在在仔猪3日龄,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进行滴鼻接种。
四是对于猪伪狂犬病疫情危害程度比较严重的养猪场,保育和育肥猪群,需要在首次免疫3周后加强免疫1次。
3.3 做好紧急免疫工作,选用针对性防治措施
猪伪狂犬病与其他类型的疾病进行对比,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为进一步提升猪伪狂犬病治疗效果,在前期阶段就要做好预防工作,一旦发病可使用猪血清抗体进行治疗。在实际开展预防工作时,在所有猪的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颗粒和电解多维、在饲料中添加含呼诺玢、强力霉素等;同时定期开展灭鼠和灭蚊虫工作,并对病猪进行深埋处理。在发现怀孕母猪感染猪伪狂犬病病毒后,需要高效落实经济防疫工作。
在对病猪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要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如对有临床症状的猪进行隔离治疗。为病猪混合静注100 mL葡萄糖生理盐水、100 mg(1 mL)利巴韦林、0.5 g/支×2支头孢拉定、2 mL地塞米松;或是混合静注100 mL葡萄糖生理盐水、3 mL科特壮、2 mL维生素C等。
4 结束语
猪伪狂犬病是一种发病几率较高的传染病,在破坏猪的免疫防御系统后,会降低猪的抵抗力,引起免疫抑制,引发其他类型的疾病,进而会加重病情。养猪场在认识到猪伪狂犬病的危害后,结合实际状况做好防治工作,在防止疫情大范围传播的基础上,减少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