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农民工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
2023-01-20闫琳琳李双双
闫琳琳 李双双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回流农民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民工回流能够进一步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激活“雁归经济”、助力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治理水平提升。要从完善基础设施促保障制度健全、深化改革促要素合理流动、加强政策支持促乡村振兴资源集聚等方面优化回流农民工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农民工;回流;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2)12-0044-0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只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保障,为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科学的路径选择。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举措,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柱。[2]
现阶段,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地区间产业转移、城镇化建设步伐放缓,城市就业岗位减少,农民工增长速度放缓,农民工回流成为“常态”。此外,随着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农村生产、生活面貌焕然一新,农民工返乡的内生动力被激发。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农民工监测报告来看,近年来农民工人数的增长陷入停滞,2010年以前外出农民工数量一直占农民工总量的60%以上,从2010年起,本地农民工数量增长率开始超过外出务工农民,2018年农民工总量增速不足1%,创下2009年以来历史新低。从增速上来看,2011年起,外出务工农民增速就开始放缓,2010年增速为5.22%,2016年为1.44%,2019—2021年平均增速约为0.30%。[3]尽管每年仍然有大量新增农村劳动力加入农民工行列,但总体而言,农民工增速在下降,农民工的“无限供给”状况正在改变。[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这为我们指明了奋进前行的方向。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于人,而农民工作为土生土长的对农村有深厚感情的重要人才资本,其返乡创业可以为“空心化”“老龄化”的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调动和激发返乡创业人员的创业意愿,发展“雁归经济”,既能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全新思路,又能解决当前的农村空心化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
一、农民工回流的必然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民工回流成为必然趋势,农民工就业正经历从发达地区向家乡回流的区域再配置。农民工持续回流不是发达地区就业需求下降所致,而是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举家城镇化成本高昂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解释这一现象。
(一)农民工回流的理论解释
作为与外部社会的一种有序互动因素,回流农民工助推乡村振兴可以用“推拉理论”、托达罗模型解释。
1.“推拉理论”的解释。根据“推拉理论”的解释,农民工进城的“推力”在于,相较于农村,城市有较高水平的工资、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医疗设施,对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形成了一种“拉力”,同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收入较低,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5]30农民工回流同样可以用“推拉理论”来解释,城市的“推力”在于:一方面就业机会的减少降低了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意愿;另一方面,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使农民工不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公共福利[6],农民工难以适应城市的快节奏生活,社会融入度较低、生活幸福感不强。加之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本地就业机会增多,对农民工形成一种“拉力”,农民工回流成为一种“常态”。
2.托达罗模型的解释。托达罗模型认为,农村劳动力的城乡流动取决于就业的预期收入差异。[7]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中国家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有力推动了城市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发展陷入瓶颈,城市中失业现象突出,一旦城市的工资水平和工作环境没有达到预期,加上背井离乡的心理因素,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动力就会下降。如果此时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加,劳动力就会回流。托达罗模型对于通过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来实现农民工回流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较高的工资水平吸引大量被土地捆绑的过剩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大量劳动力。随着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以及随之而来的产业升级,大量劳动力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所替代。产业升级需要更多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级人才,文化水平较低的劳动力只能被迫下岗,城市出现结构性失业,大量农民工找不到工作,失业农民工只好返乡。[8]
(二)农民工回流的现实驱动因素
农民工回流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其现实驱动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1.政府和市场的引导。自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了乡村振兴相关指导性文件,为回流农民工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政策依据。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9],并制定了具体详尽的规划[10];2020年6月,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引导返乡农民工在农村创新创业,引导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入乡创业,发掘在乡创业能人等。[11]各地方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強农、惠农政策。如辽宁大力实施人才服务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和“兴辽英才计划”[12];贵州实施《“雁归兴贵”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行动计划》,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13]。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对农民工回流具有鼓励作用。此外,脱贫攻坚的成果也逐渐显现,贵州、湖南、湖北、陕西等省实现县县通高速,农村地区基本实现村村通网络,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大幅度改善,这些都对农民工回流形成了较强的吸引力。在市场化环境中,农民工选择回乡也是出于理性经济人的考虑。[14]随着产业链不断深化以及地区间产业转移,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国家对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农业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创造了大量劳动岗位,增加了本地农民工就近或就地就业机会。同时,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村市场的发展,以及城市居民对农家乐、休闲旅游等“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为有外出务工、城市生活经历的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创业空间。
2.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影响。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农民工增长速度随农村户籍人口的减少而持续降低,深究其内在原因,主要是社会及家庭两个方面因素。
从社会层面来看:一方面,相较于农村,城市居高不下的房价以及高生活成本使得农民工很难在城市买房、安家落户。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以及党中央对农村工作的重视,使得外出农民工与本地农民工收入增速之差几乎被抹平。另一方面,由于受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很难真正融入城市,在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难以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助推了农民工返乡之心与还乡之愿。此外,城乡融合发展加速,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都为农民工回乡创业和发展提供了助力,这一“推”一“拉”共同加快了农民工返乡进程。
从家庭层面来看:一方面,传统中国农村社会以小农经济为主,形成了以血缘、地缘缔结的乡土社会,农民对乡土社会的情感较深,回流农民工会有反哺家乡、报效桑梓的情感动因。回流农民工的乡土情结是助推其回乡的又一动力。[15]另一方面,许多中老年农民工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需要,以及自身竞争力不足,出于家庭利益最大化考虑,回乡务工或者创业是他们的最优选择。
二、回流农民工助推乡村振兴的优势分析
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对于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壁垒、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促进农民增收都有积极促进作用。因此,合理安置回流农民工、充分发挥其内在优势、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困难、鼓励和引导其就业创业对于乡村振兴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一)农民工回流进一步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
回流农民工自身的内在优势奠定了其助推乡村振兴的基础。从资本积累角度来看,城市相对优渥的工资使返乡农民工或多或少积累了一定的经济资本和一定的社会人脉,同时长期外出务工的经历也使其掌握了务工地区的市场信息、先进技术和现代思想观念,而这些正是空心化状态下的乡村最需要的再生产要素。[16]从社会支持角度来看,回流农民工不仅有农村和城市的生活工作经历,同时他们既有现代观念又是最了解自己家乡的,对家乡社会经济信息和营商环境较为了解,是联结城乡的“纽带”。[17]回流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经验使其沟通、协调能力得到提升。村民们对有能力、有文化、有素质的返乡农民工都较为尊敬和信任,对其带领家乡发展充满希望,因而这也为回流农民工竞选村干部、开展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有利于其争取到劳动力、土地等优质资源,形成土地等资源的集聚,助其创业。回流农民工自带的经济资本、技术资本和社会资本,以及因为这些而形成的其他资本的集聚,都为其回乡创业创造了优势。
(二)农民工回流激活“雁归经济”
回流农民工出于个人发展需要、家庭选择和乡村社会召唤而回流,其往往具有创新创业、发展产业、带动就业的热情和动力,刺激了“雁归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从消费需求来看,大部分农民工虽然长期在城市就业生活,但其并未转入城市户籍,家里的父母、孩子都生活在农村,一旦其回乡就会增加对建房购房、日常开销等消费,会有效刺激农村消费,拉动关联产业发展,释放农村市場潜力。[18]从消费能力来看,农民工有城市生活的经历,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对消费的需求远远高于农村居民,对农村消费市场有强劲的拉动作用。而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大必然会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从而吸引更多农民工回流,其体量庞大的消费能力自然又会拓展更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从而刺激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三)农民工回流助力乡风文明建设
从个人层面来看,回流农民工有长期的城市工作和生活经历,受到城市现代思想观念影响,修养得到了一定提高,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溢出效应,对生活在其周围的亲朋好友以及邻居产生积极影响。从社会层面来看,回流农民工积极创业,带动周边村民积极就业,遏制一部分人的不良习气,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一些回流农民工凭借自身的文化技能或者文艺专长,扮演乡村文化传承者和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能够促进优秀的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的融合。此外,农民工返乡、回归家庭,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家人的陪伴会引导其走上正确的人生轨迹,促进其完整人格的形成。从以上种种来看,回流农民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乡村文明进步程度,促进乡村形成良好有序的社会氛围。
(四)农民工回流助力乡村治理水平提升
回流农民工是城乡流动中的精英群体,受到回流农民工个人价值、村民拥戴、政策引导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部分回流农民工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积极参加乡村各类活动,具有较高的社会声望。回流农民工除了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之外,还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人脉资源、治理能力等优势。特别是回流农民工因外出务工得到素养提升和思想沉淀之后,其政治参与、经济参与和文化参与等行为,其社会价值均作用于乡村治理层面,对于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具有较为明显的推动作用。
三、推进回流农民工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
发挥回流农民工的内在优势,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农民工回流已经成为“新常态”,但同时回流农民工就业或创业面临着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需要政府提供外部助力。一是返乡农民工文化水平仍然不高。回流农民工助推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一种个体行为或集体行动(即主体性行为),必然要以主体条件和主体禀赋作为助推基础。返乡农民工普遍较低的文化水平,已然成为阻碍返乡农民工建设家乡、服务乡村振兴的“瓶颈”。二是资金不足且融资困难。资金不足是影响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的显著制约因素。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涉农产业利润率低以及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构成了工商资本难下乡的原因。再兼之农村融资渠道较窄,拿出具有一定价值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较为困难,且银行贷款手续较为繁杂,从申请贷款到资金发放的时间较长。难以贷到款、难以融到资成为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难题。三是政策支持和宣传力度不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全面推进,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返乡人员创业创新的政策,但政策实施的效果却受制于返乡农民工较低的文化水平以及较少的信息接收渠道。城乡同步的信息网络平台尚未建立、健全,农村创业信息的传播迟滞。四是相应配套设施不完善且公共服务不健全。城乡间在生产、生活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难以满足回流农民工家庭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导致部分回流农民工“回得来”但“留不住”。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在“三农”工作领域的重大战略任务。农民工返乡为乡村振兴创造新的机会,注入新的动力,因此,不仅要完善乡村发展基础,让农民工“回得了乡”,还要凝聚发展力量、集聚发展资源,让农民工“站得住脚”“迈得开步”。[19]
(一)完善基础设施促保障制度健全
1.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农民工回乡创业必然会带来家庭人口的迁移,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使回流农民工“留下来”。一是要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大部分回流农民工会重新从事农业生产或者开展以农业为基础的创业活动,因此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二是要提高生活便利程度。大部分农民工都习惯了城市较为便利的生活方式,便利的交通、畅通的物流、配套的生活设施等,这些都是农村需要改善的方面。三是要提高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服务水平。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解决回流农民工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放心大胆地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2.落实土地政策,为农民工返乡提供就业创业保障。土地是农民的最后保障,一部分失业农民工返乡后势必会重新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强落实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切实保障返乡农民有地可耕、有事可做,做好土地保障兜底工作,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和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补贴范围。同时对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给予最大的支持,根据本地区农民工回流情况因地制宜给予不同的创业资金补贴、免收贷款利息等。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针对农民工贷款服务开设专门服务窗口,简化贷款办理程序,切实保障农民工有条件贷款,能贷得到款。
(二)深化改革促要素合理流动
1.深化人口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人是一切发展的核心和推动力,确保劳动力自由流动是农民工返乡自主创业的必要前提。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年轻人口不足,有效劳动缺失已然成为影响农民工返乡自主创业的制约因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因此,要鼓励懂农业、知农村、爱农民的城镇人口向农村流动,引导城镇地区的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深度嵌入农业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有效推动乡村振兴。
2.打破城乡二元壁垒,促进城乡劳动力要素双向流动。回流农民工助推乡村振兴的范围、层次、程度、效度均需在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背景和历史进程中得到优化提升。[20]然而,长期以来,囿于历史原因,城乡间存在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市场的二元结构,成为影响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结构壁垒。基于此,要消除固有观念,深入推进城乡融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从根本上解决城乡间存在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市场二元结构,打通城乡间要素流动的屏障,为返乡农民工助力乡村振兴打破制度与政策的双重壁垒。
(三)加强政策支持促乡村振兴资源集聚
1.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指导和培训。专业的指导和培训能够引领带动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一是加强农民对创业的认识,邀请企业管理人员为创业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为创业农民工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二是加强农民工专业技能的培训,开展订单培训、电商培训、经营管理培训等,提高返乡创业农民工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加强返乡创业农民工对法律的认识,让其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切实利益,规避经营风险。
2.完善配套政策,吸引工商资本下乡。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很多返乡农民工不清楚自己家乡的相关政策。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丰富宣传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扩大政策的影响力。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配套政策建设,以吸引一部分工商资本下乡投资乡村产业,建立资本投资对接渠道,合力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1).
[2]范建華.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意义[J].行政管理改革,2018(2):16-21.
[3]国家统计局.2011年中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EB/OL].http://www.stats.gov.cn/ztjc/ztfx/fxbg/201204/t20120427_16154.html.
[4]杨志明.中国特色农民工发展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17(10):38-48.
[5]Bogue D J,Hauser P M. The study of population,an inventory appraisal[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9.
[6]寿菊萍,郭继强.中国民营企业劳动关系依存与均衡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19(1):15-22.
[7]Todaro M P. 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9,59(1):138-148.
[8]盛亦男,孙猛.农民工返乡的经济学分析——以托达罗模型为视角[J].人口研究,2009,33(6):102-109.
[9]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10]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1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1-02/23/content_5588496.htm.
[12]谢方.“兴辽英才”谱出新篇章 辽宁振兴:广纳英才群星熠熠[J].东北之窗,2020(3):16-17.
[13]韦倩.“雁归兴贵”助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J].当代贵州,2017(36):26-27.
[14]刘祖云,姜姝.“城归”:乡村振兴中“人的回归”[J].农业经济问题,2019(2):43-52.
[15]孙安平.以履责到位促人才“回流”[J].中国人才,2017(2):55.
[16]黄祖辉,宋文豪,叶春辉,等.政府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县域经济增长效应——基于返乡创业试点政策的考察[J].中国农村经济,2022(1):24-43.
[17]武汉大学国家发展战略智库课题组.乡村振兴背景下返乡入乡“创业潮”探究——基于湖北省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22(4):115-125.
[18]曹宗平.经济新常态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多重动因与特殊作用[J].广东社会科学,2019(3):23-30.
[19]林亦平,魏艾.“城归”人口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补位”探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8(8):91-97.
[20]刘玉侠,张剑宇.回流农民工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研究——基于浙皖赣黔四省的调研[J].江淮论坛,2021(5):41-50.
责任编辑 魏亚男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北人口变动趋势及其对东北经济振兴的影响研究”(20RBK008),主持人柳清瑞。
[作者简介]闫琳琳(1983— ),女,吉林省吉林市人,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研究。
李双双(1997— ),女,湖南郴州人,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农村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经济发展、宏观经济模型与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