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类课程“三教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3-01-20宋苗苗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课程;三教改革;策略
中图法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1“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计算机类课
程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体系不完善
(1)一些专业技术课程不符合企业需求。教学内容中的大部分技术、工艺和规范已经过时,如五笔输入法依然存在于文字录入课中,仍采用ASP技术开发动态网页。高职教育以实用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其教学的技术与企业需求不符,而且不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还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2)未合理设置核心岗位课程时间。例如,在搭建和维护Hadoop这一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Linux系统、Java语言和数据库的操作和编程技能,然而,高职院校却在同一学期分散地开设了这些课程。此类课程的开设顺序并未结合实际岗位能力,同时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此外,长时间的交替开课也会增大学生的遗忘概率。
1.2专业课程内容选取问题
(1)主要以教材为依据选取教学内容,无法实现学以致用、用学结合的目标,也不利于学生形成紧密的知识结构等。大部分专业教材依然以学科结构知识点为依据,划分各个章节,其中包含项目开发需要用到的知识,且更新教材内容的速度远不及技术更新速度,学生长期学习的大部分知识,可能并不适用于项目开发,从而出现僵尸知识,也就是学而不用;同时,学生在学习部分知识时,进行了碎片式记忆,无法灵活应用到项目开发环节,也就是学难致用:项目开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却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也就是用而不学:在各类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引入的案例不同,并未重视案例的关联性,在零碎的课程内容和联系松散的前后课程的影响下,学生在完成整个学习计划后,无法形成联系紧密、整体的知识体系。而且,在开发类课程中存在重复讲解基础知识的问题,如Java程序设计课提到了分支和循环,而这一内容也出现在了脚本开发中等。对此类教材过于依赖,难以帮助学生掌握项目开发技能,也无法培养出与软件技术专业要求相符的人才,所以,高职院校目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基于傳统的项目开发课程,落实新教材的编写任务。
(2)并未及时更新教学资源。高职教学资源很早就建设完成了,然而,目前为止,建设资源理念依旧未得到更新,在资源库和在线开放课的资源建设中,仍将学科结构作为建设依据。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上出现了资源零散的教学视频,通过百度就能够查找到许多可用教学资源,然而,此类资源存在颗粒化问题,无法满足学生的理论学习需求,不利于他们掌握基础操作技能。在此环境下,课程团队在同类资源的建设中,花费过多的精力和时间,为达成此类资源的推广和使用目标,会对学生提出强制的看用要求。由于平台资源或教学资源存在开放性和制作质量低的问题,所以只有少量用户。而缺乏充足资源的项目化学习不利于学生掌握项目开发技能,也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1.3滞后的人才培养模式
滞后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缺乏校企合作力度,计算机专业目前主要的合作对象就是计算机企业。而此类企业对人才的专业能力和数量具有一定的要求。随着近年来“三教改革”的不断推广,高职院校会定期安排教师走访、调研相关合作企业,然而未取得理想的效果。主要原因如下:首先,相关部门并未对校企合作提供支持,并实施相关的企业优惠政策,在缺乏利润的前提下,难以提升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对口企业缺乏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意愿。其次,校企合作培养最主要的模式就是让学生参加相关企业的顶岗实习或临时实习等活动,缺乏多样化的合作模式,且学生缺乏良好的人身保障和工资待遇,最后,在制定计算机专业或人才的教学方案和培养方案时,高职院校虽然会调研一些企业,但是此类调研与企业及学生实际联系不大,也未对教师作出统一的教学要求。这导致了学校难以培养出与企业需求相符的人才,也凸显了高职院校并未在计算机人才培养方案中,密切结合企业对技术人才提出的需求。
2“三教改革”在高职计算机类课程中的实施策略
2.1找到合适的教学起点,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情是设定教学目标的前提,教学脱离了学情分析就如同空中楼阁。从现有知识和认知能力方面,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掌握,有助于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学科或学习活动中,全面发挥自身的才能。根据学生生源信息可以了解其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所以,高职院校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入学新生进行精准分析,并构建相应的学习模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大一主要学习基础性课程,一般来说,学生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后,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建模能力,而毕业于中职院校的学生具有更强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全面结合两者的优势。第二年,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就业倾向和课程掌握程度等,实施二次分班,并在分班后精准匹配就业岗位,基于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在实际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变化、实际能力和具体行为,打造动态学生模型,推送个性化教学资源,拓展知识内容,并开展点评工作等,从而打造个性化的培养体系。
2.2选取合理的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2.1开设与岗位需求相符的课程
一方面,在选取教材内容时,应当结合“三教改革”的要求,确定与岗位实际需求和基本能力相符的课程内容。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当联合当地企业和校企合作企业,掌握其实际岗位需求。直接引入本地企业或合作企业的真实项目,由专业教师按照高职教育的特点,基于由简到繁的原则,选取相关项目内容,分层完成项目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师在项目化教学工作中,应当以知识引导和问题分析为重点,结合项目需求,在教授学生新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开展以项目实践为出处和用处的教学工作,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例如,高职院校可以与计算机类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获取企业的课程资源,还可以借助企业的实训基地,对学生实施培养工作,并与企业共同制定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
2.2.2从输出人才资源入手,构建跨区联合培养模式
目前,各地的人才资源输出量越来越大。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应当为地方经济和人力资源的发展和转化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主动联合当地相关部门和企业等主体,发挥人才培养合力,借助就业前景广阔、技术资源先进、教学团队优秀的其他地区的资源,提升自身的办学质量。例如,东西部地区的高职院校可以打造东西部协作的职业教育体系。高职教育若要达成提质培优的目标,就应当将就业导向作为长期的办学理念。
2.3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1)项目教学需要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引入真实的企业项目案例和实际设计项目。例如,在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教学中,企业可以适当改造真实的企业项目,在项目中融入与新课标要求相符的知识点和技术,设计与教学实际需求更加相符的内容。学生在整个项目完成期间,不仅可以掌握先进的实践操作技能,还可以巩固自身所学的知识,建立学习自信,并获得开发项目带来的成就感。
(2)情境教学需要教师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教学场景,这是最有效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之一。在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真实的企业开发项目,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分配组内学生要担任的角色,如项目经理、软件设计员和测试工程师等。在“三教改革”背景下,引入此类逼真的工作场景,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还可以加强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热情,提升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起到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
(3)翻转课堂属于新型教学模式之一,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前,准备好各类学习资源,并在课前让学生进行线上学习或线下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主要开展探讨问题、交流和问题答疑等活动。在“三教改革”背景下,学生可以先在网络平台中学习项目中包含的各类知识点,在基本掌握之后,再在课堂中进行企业项目开发。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采用多媒体资源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实操巩固和查缺补漏效果。
2.4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解决谁来教问题
2.4.1打造教学团队,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职院校若要实现提质培优的目标,就应当以就业为办学导向,打造一支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所以,在完成团队建设后,高职院校应当结合他们的专业背景、学习水平和实践能力等,对团队教师进行精准定位。同时,制定与其角色相符的培训计划,并结合我国提出的职业教育改革要求,与企业实践精准对接。开展严格的企业实践,提升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等。
2.4.2开展产教融合,促进教師发展
高职院校应当主动联合计算机类企业,全面发挥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等优势,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企业实训,全面掌握企业需求和现代技术,并提升自身的实践水平。同时,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企业教师担任培训教师。例如,高职院校可以与计算机类企业合作,为计算机专业建立相应的实训室,首先让学校的专业教师参加相关企业的培训活动,在完成实训室建设后,再让参与培训的专业教师对计算机专业团队教师开展培训。
3结束语
“三教改革”以德才兼备、创新发展以及综合职业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在改革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时,不仅应当引导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坚守教育的初心,同时应当培养其创新的决心和勇气,引导他们直面各种教学问题,全面落实改革工作。面对多元化的生源问题,高职院校通过精准教学可以为基础参差不齐的授课群体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服务。
作者简介:
宋苗苗(1981—),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