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校体育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23-01-20田洪涛
田洪涛 张 路
(百色学院体育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0 引言
民族地区高校体育专业发展已经形成固定的模式,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教学手段较为传统,考核评价方式趋于单一,对于学生的应用型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为缺失,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以培养体育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建立完善的体育专业应用型培养平台,将创新创业能力融入其中,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以民族地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体育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从而探讨如何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并且完善其教学改革方案,提出适合体育专业的教学策略,从而为民族地区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意见。
1 研究方案
1.1 研究思路
民族地区高校体育项目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运动项目选择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需加入符合当地习俗的项目,且教学较难设计成稳定的框架,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应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及社会的需求。文章通过研究社会对于体育行业的需求,结合其本身的运动规律,以及项目本身的特性,保证教学可以圆满完成的基础上,在基础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中融入情感和价值目标,通过检验何种教学模式更为有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并且从教学理念、模式、方法以及考核四个方面找出民族地区高校体育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1.2 研究方法
1.2.1 课程内容
体育课程内容选择包括三大球类、小球类、武术技击类等,在其中选择篮球、武术、乒乓球三门课程。原因在于:第一,这三门课程在高校普及程度较高,不管任何高校体育专业教学内容都包含这三门课程;第二,这三门课程可以反映出体育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运动规律,与此同时对于体育运动的内涵也有很好的阐释;第三,这三门课程是体育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能够反映出体育院系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因此,这三门课程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改革成果可以为其余课程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并且为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1.2.2 研究对象
选取百色学院体育学院体教专业的篮球、武术、乒乓球专选班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项目的特征进行分组,将篮球、武术和乒乓球分别进行打分,并且根据分数多少对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评判,从而得出结果。
1.2.3 方案设计
(1)以创业为主的目标导向设计。在篮球教学中,根据其项目特点,更多的穿插团队配合的学习和训练在教学中,并且将因材施教原则贯穿其中,将技术偏好和技术弱的同学分开,减少单独练习技术动作,将两两之间进行配合训练,大量将传切配合、挡拆配合等团队意识融入进去,在相互合作中加深同学之间的感情,并且磨炼出团队合作精神和良性竞争的意识。
(2)以实践为主的能力培养设计。在乒乓球教学中运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小组探讨、交流以及讲述的能力。首先,教师将内容精讲留白,留给学生进行消化。其次,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可以担任教师、裁判以及运动员进行比赛。再次,在比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小组将疑惑进行汇总,教师进行答疑解惑。在整个过程中,既让学生学习到了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如何进行运用。
(3)以创新为主的思维培养设计。在武术教学中,将基本技术动作和基本套路熟练掌握后,让学生进行动作的创编和编排,并且结合录像的功能让学生反复观看自己的动作是否优美,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让学生养成一定的武术素养。在创编武术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指导,根据武术的动作合理性、技击性以及观赏性进行组合,提出动作中存在的缺陷,从而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武术动作编排手册,以此提高武术动作的优美性和规范性。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运用团队合作训练模式提高了创业的目标导向
团队合作训练模式改变了个人训练教学模式的弊端,规避了学生的短处,将学生的优势进行最大体现,并且调动了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将因材施教模式融入其中,强强合作、弱弱对话的双人或多人训练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互动交流以及合作共赢。通过实验得出,实验组的考核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配合和比赛中体现得更加显著,以上显示出新的训练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以团队合作的模式进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团结心理和集体意识。
2.2 运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半的时间属于老师,一半的时间属于学生,因此学生可以充分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其中学生扮演教师、裁判员和运动员进行组织一场比赛,不仅锻炼了实践能力,还让学生可以理解如果进行更好地教学、如何让比赛能够公平公正以及如何进行正确的比赛,看似一场简单的比赛,实则蕴含了教学方法、实战技能以及裁判规则等体育专业的基础技能和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从课堂的学习转变为创新创业技能的培养。
2.3 运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编排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基本动作后,进行自主编排的模式,并且通过观看录像和教师的反馈,让学生可以掌握动作的基本要领,并且通过自主创编的过程,进行理解武术的精髓,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学生在动作编排效果上显著高于对照组,根据录像和教师的反馈进行改进的速度亦优于对照组,在动作创新性以及优美程度方面同样高于对照组。由此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教学模式对于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有显著的效果。
3 分析与讨论
3.1 贯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教师的教学息息相关,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如果一直只强调技术的学习,忽视学生的能力的话,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非常不利。因此,在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将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融入其中,以创新思维培养和心理素质锻炼为教学基本内容,并且将实操动手能力贯穿始终。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预先设定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行为方式,围绕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按照教学的现实境况进行课堂讲述。本文所设计的教学方案将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核心,对于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进行了鼓励,以期学生能够继续发扬。
3.2 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在对分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时间各占一半,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于教师教学能力是一种考验,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亦有益处。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将大概的内容进行讲述,剩余的留给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随后同学之间进行分组讨论,最后将讨论的精髓向教师进行反馈,教师对其进行答疑解惑,这样激发了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主动学习。而在这之前,教师要进行大量的备课,对于课堂讲述的内容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因此教师要有所取舍,并且将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能力素质培养作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训练中可以进行强化,以期促进学生的基本能力的提升。
3.3 培养学生运动中融入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
学生在学习专业运动知识时如果仅仅观看教师进行讲授,是无法进行消化吸收的,需要在课后反复进行练习,并且将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够实际运用,所有这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开拓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全程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研究得出,教学过程中将实践能力和运动技能进行融合,可以使学生既学习了专业知识又得到了实践技能,这种一石二鸟的教学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课堂教学成果,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有利。
4 结语
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型人才需求量急速增加,而民族地区院校更应该把握时机,进行大刀阔斧的教学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抓手,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作为切入点,围绕教学理念、目标、方法以及考核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将综合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始终,并且对于技术和理论学科进行改革,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策略,重构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案,以上方案通过实验证明是可行的,对于技术和理论的学习有着促进作用,对于能力的培养亦有提升功能。但在研究中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已经固化,高校应建立更加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思维创新,从而让学生能够接收到全面的、系统的能力素质教育和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