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而有力的人才支撑

2023-01-20卓翔魏东捷

国际人才交流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二十大生产力强国

文/卓翔 魏东捷

党的二十大报告一个非常突出的亮点就是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列为一个专题,强调了新时代人才工作对于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广大的劳动人民通过生产实践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标准。“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可以说,社会历史的发展就是人不断展现出自身实践的潜能和力量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人不断产生科技进步、不断发挥出自身创造能力、不断成为人才的历史。

科技、人才、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马克思早在青年时期,就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异化现象,压抑了人的自由,使人的才能和本质力量无法真正展现出来,并且主张未来社会中人应该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发展自身全部才能。马克思指出,由于资本具有追求剩余价值(特别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内在动机,不断地促进科学技术的革命、促进着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断激发自身的潜能,最终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资本主义注重人才、注重科技、注重创新,是以异化的形式,以直接或变相地攫取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为手段的,由于自身固有的根本矛盾将产生经济危机,进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也同时为资本主义生产出了自身的掘墓人——无产阶级。“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够真正释放出人的潜力和能动性,创造新社会。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就是“社会主义新纪元”与以往一切私有制的本质区别。

总的来说,人类历史特别是近代社会,科技创新、人才运用最为直接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发展。过去,我们主要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度出现了“唯GDP论”的问题,但是这种较为片面的、粗放的发展模式容易遇到自身的内在局限和瓶颈。“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因此,由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着重强调人才发展和人才自主培养,“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和实践必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纲挈领地指出,我们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并且要求统筹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个战略,充分体现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历史自觉。

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纵观历史,人才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危急存亡之秋,事关历史转折、举旗定向之时甚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可以说,百年党史也是一部关于用好人才的历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

早在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就曾指出人才对于革命和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正是因此,毛泽东格外强调革命事业中的人才吸收、人才培养等工作,并要求知识分子要“又红又专”、党的各项工作务必做到“任人唯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结合国内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与教训,主张以人才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强调专业知识分子的重要性,甚至一度将人才工作与经济、政治并举。

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人才事业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了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提出了“2035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推动着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例如,从2010年到2019年,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总量快速壮大,由5550.4万人增长到7839.8万人;全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重从12.5%增至21.2%;专业技术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从35.9%增至48%;“嫦娥”飞天、“蛟龙”入海、“天眼”探空、“墨子”通信、北斗组网、神威超级计算机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正是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战略引领着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越来越近,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需要建立一支规模庞大的、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变化。因此,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来谋划和推进人才工作,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快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以人才强民族强国家。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视野对党的人才工作作出了重大战略决策,为我们未来的人才工作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在工作实践中贯彻落实并长期坚持。

第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相较于以往将教育合并为民生专题中的一条,党的二十大报告更为强调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意义,强调我们要培养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突出了教育的人民性特质。同时,一些具体工作相较于党的十九大报告而言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强化,如将“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强化为“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

第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核心地位,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最终取决于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提法令人瞩目,2022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强调要以举国之力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具有高投入、长周期、复杂性、战略性和垄断性等突出特点,新型举国体制才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攻克技术难关。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加快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第三,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第二点,这部分着重强调了要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和产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长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提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截至2021年,我国研发经费达2.7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2.44%,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提高至6.09%。但尽管中国研发经费规模居世界第二位,却仅相当于美国的一半左右;研发投入强度、基础研究投入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未来我们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就必须坚持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调整经费投入结构,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

第四,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相较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建设人才强国的相关论述放在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一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则单独列为一条,对党的人才工作做了细化,仍然强调了“党管人才”,同时也在国家层面指出了目前我们主要具体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类型,如战略科学家、大国工匠、领军团队等,人才强国战略的路线更加明晰、重点更加突出。

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努力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而有力的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二十大生产力强国
喜迎党的二十大
“数”读二十大报告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学习强国”礼赞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性思考
秦晋争霸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