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微时代,聚焦微生活,善用微平台,提高微写作
——中职语文微写作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3-01-20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洪峰梅
■ 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洪峰梅
微写作这种文学样式在我国古已有之,进入“微时代”,“微文化”风靡。“微诗歌”“微小说”“微散文”“微剧本”等样式众多的微写作在微博上兴起。2014年北京市高考卷率先推出“微写作”试题,更让这种言简义丰、文短情深的写作形式成为语文教学关注的焦点。
1 中职语文微写作方兴未已
2016年浙江省高职考卷出现微写作试题,2019年浙江省高职考正式将基于情境的微写作列为新增考点。虽是2019年考纲才新增微写作考点,但从2016年起浙江省高职考连续考查该考点。2020年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职业模块提出微写作九学时的专题学习。
1.1 浙江省高职(单考单招)语文微写作考题分析
1.1.1 形式自由多样,出题位置不定
高职考语文微写作试题以考查图文类微写作(16年、19年、20年)和应用类微写作(17年、18年、21年)为主,具体考查形式多样,或传递情感或解决事务或图文解说……考题位置不定,当前出现有两种情况:16年、17年、18年、19年、20年与语言运用题结合考查,21年则结合媒体文阅读考查。
1.1.2 内容贴近生活,强调学以致用
高职考语文微写作试题内容丰富多变,但均贴近考生实际生活,关注考生的情感体验,或提供生动的图文,让考生由此及彼构思成文;或设置具体的情境,让考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1.2 2020年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对微写作要求
新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明确提出微写作教学内容要求,即要引导学生用200字左右篇幅表达具体情境中的信息传递、事务处理、情感交流等内容,提高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2 中职语文微写作现状分析
2.1 中职语文微写作教材编排分析
相比较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写作专题细化,中职语文教材微写作部分明显存在体量不足和指导虚空的问题。
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语文教材是依据《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编订,13、17、19年修订。高一、高二上册使用的第四版(19年修订)共三册,从教材编排可以看出中职语文写作构建了单独的教学体系。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为主,各单元设立独立目标并进行相应训练,注重各阶段内容前后的衔接,形成相对有序的指导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和应用的写作能力。但内容陈旧、呆板,特别是例文不够贴近当前实际。另外,教材编排明显突出大作文写作指导而忽视微写作教学,只在基础模块(上册)人物描写片段处布置两题描写人物外貌和神情动作(字数200字以内)的写作。说明文特征与顺序处布置一题抓住事物特征(200字)的写作。基础模块(下册)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处要求学生就叙事部分发表一段议论(字数未定),这和当前微写作受重视的程度是不相符合的。
高二下册使用的语文教材是浙江省高职考(单考单招)招生考试复习丛书(2017版)—语文(上下册),上册第九章微写作指导内容具体为:考点解读、实战演练、名题例析、技法指导、巩固练习。技法指导将微写作分为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评论类、抒情类和应用类,从教材编排可以看出高职考总复习微写作指导对除应用类微写作之外的指导可谓仔细,以考点解读开篇,通过实战演练、名题例析、技法指导环节指导,最后用巩固练习加以实践,符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转化和迁移过程,但对于高职考经常出现的应用类微写作却缺少具体的方法指导。要求和练习中提到的三十多种应用文体,学生课内学习过的只有九种。多种文体“技法指导”中只一语带过,如何指导“技法指导”中也语焉不详,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如若每种文体进行详细教学及练习,需花费大量时间,与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时不符,如若潦草略过,又无法起到提升学生微写作技能的效用。
2.2 中职学生微写作状况调查分析
为深入了解学生对微写作的看法和态度,详细了解学生微写作的现状及问题,笔者特在2022年5月对所任教班级10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2.2.1 中职学生对于微写作兴趣普遍不高且对自身微写作水平普遍不认可
身处微时代,用手机等工具在网络平台获取信息、抒发情感、表达思考、相互交流是中学生生活常态。但数据显示,中职学生经常在网络发表文字只有24%,有43%学生发表文字目的是记录自己日常生活,20%学生既记录生活点滴也为与朋友互动,且70%学生明确表示不太喜欢微写作,有92%学生认为自己微写作能力比较弱,有待提高。
2.2.2 中职学生微写作(特别是应用类微写作)普遍积累不厚、功底不够
微写作因其体量微小,想要做到文约事丰、微言大义就更考验学生表达的功力。数据显示,77%中职学生认为微写作最大障碍是无话可说,65%学生认为应用类微写作最大障碍是不知道格式和写作技巧;有97%学生对学过的九种应用文格式没有掌握,78%学生是因为没有复习且平时接触不多,17%学生是当时学得不够认真且后来没有复习;对总复习中提到的多种应用类微写作,7%学生不会写,19%学生会写一种,17%学生会写两种,11%学生会写三种,31%学生会写四种,7%学生会写五种,5%学生会写六种,1%学生会写七种,2%学生会写八种。
2.2.3 中职学生对微写作学习普遍缺乏主动性但学习态度端正
中职学生虽然知道微写作广受关注,但缺乏自觉学习的动力。数据显示,95%学生认为总复习关于应用类微写作知识介绍过于简单没什么效果,98%学生希望在教师指导下复习遗忘的应用文知识,78%学生喜欢课上讲授知识和技巧,课后进行写作的微写教学方式,87%学生喜欢教师点评他们的微写作,94%学生会在教师批改后将微作文内容与分数、评语结合起来看。
3 中职语文微写作教学对策思考
3.1 中职微写作应倡导常态化
按照中职语文教材编排,学生高一及高二上册几乎不进行微写作学习与训练,等到高二下册才依据文体分类指导并进行密集练习,这样的编排显然不符合学生知识迁移的规律。微写作本身具有即时性、情境性等特点,教师可以据此建构整体的、系统的、有序的常态化微写作教学。细化不同阶段的写作目标,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计划,创设或结合具体情境布置写作内容,运用多种方式有序地指导学生微写作。王立华老师曾提出微写作多种训练方式,如与阅读结合的“课文改编式”“圈点批注式”,与生活结合的“日常随感式”“拓展延伸式”就非常值得教师借鉴,将微写作与日常生活学习结合,避免集中训练带来的枯燥与乏味。
3.2 中职微写作应倡导生活化。
“从生活出发,写出的文章才能真实,才能打动人。”微文化浸润的微时代,碎片化、零散化的生活微写无处不在,时刻提醒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学生之所以会感觉微写作无话可说,是因为他们暂时忘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忘记微写作贴近生活的显著特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结合专业特点学语文,用语文”,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和职业情境中,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和具体的语言运用情境,正确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在这个信息微传播微循环的时代,学生接触、感知生活的途径更为多样,教师要做的是唤起学生的关注,学会关注生活,从生活中获取灵感、素材和感悟,在生活中相互交流、体验和思考。只有以生活为写作的“源头”,放眼精彩世界,呼应时代变化,学生的微写作才会有人可记、有事可述、有情可抒。
3.3 中职微写作应倡导网络化
“人们对喜欢学的东西会学得最好、学得最快”,多元应用的微时代,比起传统的课堂写作教学,学生无疑更青睐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来展示自我、相互交流、倾诉情感、发表看法。《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要求教师“要运用网络和多媒体丰富教学方式,注重信息化资源的筛选与组织,创设更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辅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自主学习的工具,有效利用数字化资源”。在这个微技术全方位渗透的时代,语文写作教学依托网络平台得到无限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参与到写作学习中,教师要做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引导他们“在明白处追问,提升思维的高度,在困惑处追问,挖掘思维的深度,在热点处追问,拓宽思维的广度,在意外处追问,强化思维的力度”,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形成文字并随时记录、交流和互动。只有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传统写作与网络写作的新空间,学生的微写作才有话可说,有言可发,有法可解。
4 结语
“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等,已经在潜移默化间重新定义了我们所处的时代”,中职语文写作教学只有提升微思维,紧跟微时代,聚焦微生活,善用微平台,才能在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中地改变小如苔花的微写作,让它也如牡丹般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