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传承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3-01-20柳,高

戏剧之家 2022年36期
关键词:西北地区西北民间

杨 柳,高 妍

(湖南文理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7)

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主要流传于湖南的西北部地区,包含常德市辖区的9 个区县市和5 个管理区。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集生产、生活、娱乐、健身、交流和竞赛为一体,蕴含了湘西北劳动人民特有的精神[1]。《湖南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常德地区资料卷)民间舞蹈分布图中明确记载常德地区民间舞蹈有“掐菜苔”“打货郎”“虾灯”“蚌灯”“捉舞”“龙舞”“狮舞”“麒麟舞”“九子鞭”“打花钹”“搬郎君”等四十多种,这些舞蹈分别被归类为地花鼓、花灯舞、习俗舞蹈和特殊仪式舞蹈四大类[2]。在新中国成立前,极具地域特色的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受落后的经济、文化以及战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仅仅在重大节庆日、庆祝丰收以及祭祀活动中出现,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处于一种较为缓慢而相对稳定的发展状态,这样的舞蹈传承活动也只在一定范围的特定人群中开展,例如:祭司、道士、巫师等。1949 年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以及各界专家的不懈努力下,湘西北传统舞蹈受到了更大的重视,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改革开放后,随着旅游文化产业的兴起,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艺术价值和魅力得到凸显。21 世纪后,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文化的内涵和娱乐功能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当地政府也将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纳入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尽管有关方面在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传承和保护上作了很多努力,但也确实存在诸多的现实问题。

一、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传承保护中的主要问题

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是湘西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政府部门对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艺术的传承保护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由于缺乏经费和组织保障,当政策下达到地方政府后,这些政策达不到保护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艺术遗产的效果。因此,在传承、保护与开发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对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湘西北地区民间传统舞蹈保护工作成效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有关方面对湘西北地区民间传统舞蹈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湘西北地区有着较为丰富的传统民间舞蹈资源,在过去,湘西北地区的各类民间传统舞蹈都能得到较好的传承和发展。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传承保护热情逐渐消退,很多老一辈的表演艺术家们也逐渐走下舞台,而新一代的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传承者又相对较少,加之地方政府的保护缺乏长期规划,种种因素使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濒临灭绝,例如,地花鼓原来流行于常德鼎城区、桃源县、石门县等地,而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即使在鼎城区,地花鼓这类民间传统舞蹈也逐渐式微,显然,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传承保护形式相对单一

“文化是具有活态性的,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不可能一成不变。”[3]当地政府对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保护开发形式相对单一,实际上,湘西北地区丰富的民间传统舞蹈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应该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和层次性。但是,当前的保护和开发主要是对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一味进行机械的宣传,还没有开发出真正有价值的舞蹈表演项目或者表演节目,其商业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展现。同时,大多数年轻人对湘西北地区民间传统舞蹈文化的了解还不够全面和深入。总体而言,湘西北地区传统舞蹈的保护和利用开发工作目前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大多数都是对原有的传统的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形式进行较为简单、单一的舞蹈动作和表演形式的开发,而这样单一的舞台表现形式以及相对落后的保护机制使得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在各类传承项目上缺乏竞争力。

(三)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保护与开发的层次不高

湘西北地区民间传统舞蹈项目的保护需要与文化和旅游市场的开发工作同步进行,只有将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时代价值和艺术元素进行充分和合理的开发,其综合价值和社会功能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掘。可是,目前,湘西北地区对民间传统舞蹈的保护和开发层次相对较低,未能实现与现代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并没有真正形成独立而特有的文旅产业,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在地域文化艺术传承上,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没有发挥好它自身的价值,而其经济价值和社会功能更难以凸显。

二、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传承与开发路径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是文化主体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灵活的双轨机制,即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在面对外来者展演时,当地人也有在社区内部面向自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传承。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一定要在适度的原则下进行,在保证非物质文化的相对原生态、原真性前提下,可以合理创新,适度创新。而对于仍未达到真正文化自觉程度的民间广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体,可以给予他们一些政策的支持引导和专业的指导帮助。”[4]湘西北地区的民间传统舞蹈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社会人士的关注。然而,目前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在全国的影响力远远不够。因此,对其进行传承、保护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开发路径有以下几个:

(一)积极倡导全民参与,打造城市品牌形象

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作为传统舞蹈,是“活态”的非物质文化。值得庆幸的是,近几年,湘西北有些地区已经进行了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授课,比如,2022 年,湖南文理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增设了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课程。大学舞蹈教师可以下乡采风,向民间艺人学习,然后把舞蹈技艺传授给学生。学校也可以将民间传承人请到学校,向学生们传授民间传统舞蹈技艺,还可以将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融入广场舞、健身舞活动中。实际上,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发现,石门县有些广场经常能看到石门土家摆手舞。

“一个城市的内涵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更重要的是精神”[5]。如果我们用“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定义常德,当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成为文旅业品牌时,常德这一城市的知名度也将得到提升。人们一说起湘西北地区的桃花源、柳叶湖、大小河街等,便会想起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一提起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就会想起常德的旅游景点和观光地点。这样的文旅互动融合发展有利于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当地经济的增长。

(二)融入其他艺术形式,挖掘地域性“符号”

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艺术形成于湖南西北部,有鲜明的地域色彩。但是,与处于湘西的民间传统舞蹈相比,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影响不是很大,影响范围也不是很广。这主要是因为,湘西北没有形成湘西民间传统舞蹈那样特别出名的舞蹈种类。与湘西民间传统舞蹈相比,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虽然有着多彩绚烂的一面,但是,湘西民间传统舞蹈的民族区域特征非常明显,因为它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区域,当地大部分民众都是少数民族居民,所以,当地的舞蹈让人印象深刻。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要想打造自己鲜明的特色,可以和当地著名的曲艺形式进行结合,例如,常德丝弦这类特色鲜明的曲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有唱、跳的表演形式。如果将曲艺的元素融入本土传统舞蹈的创作中,会使舞蹈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符号”,这就像是人们去一座城市能够知道当地的地标一样。这样一来,观众容易有代入感,很容易辨认出这是湘西北地区的民间舞蹈艺术。

(三)引进专家学者各组织机构进行跨学科研究

目前为止,湘西北地区已经有一些专门研究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组织和教学机构对湘西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但常年待在湘西北的研究人员屈指可数。政府可以考虑给这些组织机构的人员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让这些人安心地进行研究。由于这些研究机构都有一定的权威性,一旦某项研究成果出来,其产生的影响力非同凡响。此外,研究机构和学者可以将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文化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例如,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开发、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文化与旅游产业的互动融合发展等,这样可以多途径传播这种传统民间舞蹈文化。总而言之,可以通过这类专门的研究和组织机构推动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艺术的发展。

(四)提高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演出频次,充分利用各类媒介媒体

“现今,舞台形式的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演出已经很少了,我们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室内外的演出活动。通过丰富的舞蹈表演让更多的人了解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宣传更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进来,通过合理而有效的措施,使其一代代传承和繁衍下去”[5]。桃花源风景名胜区作为湘西北地区的旅游胜地,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前去游玩,这是因为,它是很多综艺节目的外景拍摄地。湖南卫视、芒果电视台都在该景区打造了许多综艺节目,我们可以借鉴明星宣传的方式,把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文化融入进去,通过明星效应带来更大的影响力,同时,也可以利用湖南卫视、常德电视台的主流媒体机构打造以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为主的舞蹈艺术形式,也可以联合一档电视媒体制作全民参与的节目,让人们深入了解湘西北传统民间舞蹈文化。

三、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传承保护与开发的有效对策

(一)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则,加大投入力度

为了实现湘西北地区民间传统舞蹈的有效保护与传承,地方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了解湘西北地区民间传统舞蹈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现状,制定合理科学的传承保护机制,加大保护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参与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只有政府部门制定更好的更积极的激励保护措施,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爱好者们才会更有信心学习当地传统舞蹈。同时,在市场运营和舞蹈表演、创作方面人才等多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增强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二)建立民间传承基地,重视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常规培训

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保护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需要有相关专业人士参与,例如,文化馆可以安排传统舞蹈专业工作者传承和推广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另外,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传承保护基地,比如,在桃花源、花岩溪风景区这样的旅游文化景区设立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传习所,一方面向当地人传授传统舞蹈,另一方面让更多游客参与进来,学习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传承保护的职能。因此,通过制定湘西北地区民间传统舞蹈的保护传承机制,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一定数量的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传承基地,可以促进优秀民间传统舞蹈项目的开发、传承与保护。另外,在传承保护基地大力开展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常规培训,或者传统舞蹈专业人员在对一些优秀的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项目进行收集、整理与开发后,将其导入大中小学的舞蹈课堂,也可以在当地大学中开设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教学课程,这样不仅可以打造湘西北地区的民间传统舞蹈文化品牌,还能让更多人认识湘西北地区民间传统舞蹈的艺术价值。

(三)从根本上改变思想,优化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传承保护体系

当前,湘西北地区民间传统舞蹈的传承者们总体来说相对年龄偏大,思想观念保守,在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传承保护上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要想实现湘西北地区传统舞蹈的有效传承保护,就必须让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传承者和传授者都树立新的思想观念。一方面,可以让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传承者与时俱进地学习新观念;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年轻人参与其中,让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传承与保护不再“后继无人”。此外,在对湘西北地区民间传统舞蹈进行传承和保护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对其舞蹈技艺本身进行传承,更要对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文化的内涵进行传承,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保护湘西北地区民间传统舞蹈的“内核”。

(四)增强湘西北地区民间传统舞蹈的可舞性和观赏性

当代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面临着各式各样的文化冲击。为了促进湘西北地区民间传统舞蹈的传承保护,应该在表演内容和形式上适时融入一些现代元素,进一步提高湘西北地区民间传统舞蹈的可舞性和观赏性,使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在当今社会拥有更好的群众基础和更大的社会影响力。例如,对于湘西北地区的传统舞蹈地花鼓、九子鞭等来说,可以通过融入更加生活化的现代元素来增强其时代感,使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拥有鲜明的主题与丰富的舞台效果,使舞蹈创编更加多元化。需要注意的是,舞蹈编导在增加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现代元素时,一定要对舞蹈动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适度的把握,既要保留好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传统文化内涵和舞蹈艺术主题,又要避免盲目改造导致辨识度不高。只有充分把握好这些舞蹈创作规律,了解当地传统舞蹈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湘西北地区民间传统舞蹈。

(五)做好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普及与宣传工作

湘西北地区民间传统舞蹈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必须将普及与宣传相结合。特别是在当前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群众保护意识越来越弱的情况下,更要积极做好湘西北地区民间传统舞蹈的保护普及和宣传教育工作,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相应的文化娱乐活动,认识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艺术价值。有关方面不仅要采取传统的普及和宣传手段,也要重视普及与宣传工作的创新,尤其是要应用新媒体宣传手段,如通过抖音、视频号等短视频进行宣传,这种方式不只可以丰富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宣传形式,还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领略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艺术魅力,进而成为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参与者和宣传者,从而推动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四、结语

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是湘西北劳动人民多年来创造智慧的结晶。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背景下,摆在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如何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找一条传承保护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文化的创新之路。当代人既要有开阔的历史文化视野,也要有勇于传承优秀文化遗产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既要清晰地预判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在现代化进程中有失传的危机和转型的可能,又要提高对保护湘西北传统舞蹈的重要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采取积极而有效的保护策略,让流传已久的湘西北民间传统舞蹈实现创新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西北地区西北民间
一座西北小城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西北不惑
三集一体机在西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西北地区首届课博会在宝鸡召开
高人隐藏在民间
西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