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域下大湾区民办高职开展国际中文教育的实践探究
——以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01-20王艳春

高教学刊 2022年36期
关键词:民办大湾汉语

王艳春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540)

粤港澳大湾区民办高职开展国际中文教育,是在政府领导下对“一带一路”建设中技能型汉语人才需求的积极响应。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在内的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 万平方公里,2021 年末总人口约7 000 万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19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大湾区城市群“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优势互补”。近年来大湾区合作不断深化,“是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区域双向开放,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

“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全球超过65 个国家和地区处在“一带一路”的沿线之中,加上“一带一路”对周边国家的辐射,其政治、经济、文化格局影响范围也日益增大。“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与世界的互联互通,而互联互通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语言、文化互通。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中文热、汉语热,为国际中文教育带来重要的新的发展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民办高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开展国际中文教育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2016 年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政府引导,民间主体”,强调“发挥学校、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活跃教育合作局面,丰富教育交流内涵”。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民办高职应抓住发展机遇,将国际中文教育、职业教育和文化传播相结合,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民办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一、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现状及分析

(一)内涵界定

2019 年12 月,由政府组织的国际中文教育大会在长沙举行,主题为“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此后,“国际中文教育”被赋予全新的概念和内涵,“实际上是一个包含不同学科、支持多路径发展的庞大事业”。其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海外的国际中文教学、海外华文教育”[1]。这一概念的重新命名与界定,以及其对以往多种名词(对外汉语教学、国际汉语教育、华文教育等)的包容与延展,将国际中文教育推向新的历史高度。大会强调“支持中外高校、企业、社会组织开展国际中文教育项目和交流合作[2]”,为民办高职开展国际中文教育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拓展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文在国际交往中越显重要。截至2021 年8 月30 日,在中国知网(CNKI)网络出版总库上搜索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国际中文教育(或者华文教育、汉语国际教育)”,共有1 502 条相关期刊文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际中文教育研究得到前所未有的推进式发展。中华文化极具内涵的独特魅力,通过国际中文教育的实施,获得包括华侨华人及越来越多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为所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王春辉[3]认为,国际中文教育经历了70 年的发展,取得“非凡成就”,目前仍处于“历史上升期”。李泉[4]认为,中国可以“在国际中文教育的学科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使中国真正成为汉语二语教学的大国和强国,为世界汉语教学提供更多‘中国方案’‘中国策略’”。在研究策略方面,赫天姣、金晓艳[5]认为,国际中文教育应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国际中文教育终极使命,实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区域联动式发展策略”,从而“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安亚伦、段世飞[6]认为应“坚持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作用”。

彭增安、张梦洋[7]认为在目前的国际中文教育中,国家、机构和个人作为传播主体,存在国家主管部门与机构间缺少协调,国内传播个体专业知识欠缺,海外传播主体的作用未受到足够重视等问题。王春辉[3]认为国际中文教育“官方色彩浓郁,市场化机制不健全”。“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中,目前来看‘政府—学界—市场—社会’的四角体系有些失衡,前者独大,后三者的作用并没有很好地施展和发挥,从而带来了一些结构性问题。”

(三)民办高职开展国际中文教育的现状分析

粤港澳大湾区民办高职开展国际中文教育,是基于政府领导下对“一带一路”建设中技能型汉语人才需求的积极响应。然而,目前在国内从事国际中文教育的民间力量不足,远远不能适应“一带一路”建设中快速发展的国际中文教育的需求。因此,在政府领导下的民间办学力量开展国际中文教育势在必行。民办高职院校作为重要的“民间力量”可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大有作为。

部分高职院校,以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州涉外学院”)为例,借助身处大湾区核心区域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国际中文教育。在国内民办高职院校中率先成立华文学院,开设中文(国际中文教育)专业,以培养中国学生成为对外汉语教师为目标,向国内外输送应用型国际中文教育人才;此外,广州涉外学院也是最早获得招收留学生资质的民办职业院校,针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和专业教育,培养国际技能型汉语人才;实施“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教育理念,探索建立海外华文分校,与海外教育机构、民间机构广泛合作,积极推广国际中文教育,取得一定的成果。

二、民办高职开展国际中文教育的办学思路和实现路径

广州涉外学院地处大湾区核心经济带,以“走向世界从这里开始”作为办学理念,始终以培养国际化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大力开展国际中文教育,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汉语技能型人才。

(一)“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办学理念与思路

1.“走出去”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民办高职院校,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一方面在国内开设中文专业(国际中文教育方向),培养国际中文教育师资,毕业后到国外开展中文教学、汉语培训,满足当地对中文人才的需求。同时,广州涉外学院作为涉外经贸类职业院校,“走出去”的办学思路也为其他非中文专业,比如国际商贸、旅游管理、中医康复等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就业道路,鼓励他们走出国门,以“中文+专业”到海外谋求职业发展,获得更加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2.“请进来”

以中文专业(商务汉语等方向)为基础,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来华深造。以“中文+技能”的培养方式,“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多种灵活培养模式,培育大批懂汉语、有技能的国际型复合人才,为“一带一路”建设输送人才资源。支持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起联合创业,推行校际合作。留学生学成归国,既可以成为中文教师,在本国传播汉语;也可以成为中外经济文化贸易往来的使者。

(二)“中文教育+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新路径

民办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本身注重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优势,探索“中文教育+职业教育”的新路径,并以此作为民办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中文教育的核心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

1.中文、汉语+对外汉语教师职业

把民办高职中文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定为国际中文教育。通过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获得国际中文教育知识和技能,成为既具有国际视野,又具有传统文化根基的中文技能型人才。在实习和毕业后,作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走出国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机构、培训机构教授中文,培育海外汉语人才。这也是广州涉外学院中文专业的办学目标和办学方向。这些学生将承担起在世界各地教授汉语语言、弘扬中华文化的重任。

2.专业+中文、汉语技能

民办高职院校的专业具有职业化、技能化的特点。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深入,国际中文教育可积极利用学校资源,为非中文专业的学生搭建平台,提供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针对有出国就业意向的学生,培养国际中文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普通话技能、中华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知识和能力等,并获得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二级甲等以上)、国际中文教师证书,派遣到所在国,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汉语技能,服务于中外合作机构、教育培训机构及中外合作项目等。

3.来华留学生+专业、职业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外国学生来华留学,特别是大湾区民办高职的留学生,单纯的语言学习并不能够满足需求。他们除了希望掌握流利的汉语外,还希望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或技术。民办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地缘优势、学生需求等,制定符合“一带一路”建设及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广州涉外学院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开设商务汉语专业,吸引海外留学生来华学习,满足留学生的学习、就业需求。留学生毕业以后可以回国从事中外经济、文化、贸易往来方面的工作。

4.职业+中文、汉语培训

民办高职院校的国际中文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本校在籍学生,同时也应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和员工服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共商、共建、共享”项目的大规模拓展,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被派遣到海外,与所在国进行商贸、基建等领域的合作,海外的中资企业需聘请大量当地的员工和劳务,这些企业职工虽然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但如不能够掌握汉语语言,则无法在工作中顺利交流、合作,往往会降低工作成效。民办高职院校应发挥自身办学的灵活性,服务社会,满足大量海外中资企业需求,积极开展“职业+中文、汉语”培训。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需响应新时代的召唤,对传统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为文化传播、文化融通贡献力量。

1.本土化

面向海外的国际中文教育,一方面促进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以中华语言、文化促进民心相通。中华语言文化的悠久历史、博大精深促进世界文化的共融与交流,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仅越来越受到海外华侨华人的重视与传承,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此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需适应“一带一路”倡议的新的时代特征。大湾区民办高职开展国际中文教育,应充分考虑到所在国的人才培养需求,建立适合本土文化、习俗的中文教学与学习方式,因地制宜,做到国际中文教育的“本土化”。

2.职业化

传统的国际中文教育,大多是侧重于语言学习本身,较少考虑到语言学习与职业技能的融合与互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应对传统的中文教学加以改革,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侧重职业技能培养的办学特点,更应以汉语语言教学为基础,侧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国际中文教育“职业化”的时代需求,这也是民办高职开展国际中文教育的优势所在。

3.数字化

目前数字化教学在互联网背景下成为趋势。特别是后疫情时代,数字化教学不断创新,成为传统国际中文教学的有益补充。数字化教学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优势,越来越受到欢迎。大湾区民办高职院校可结合自身办学特色,整合优质数字化资源,与高校、企业合作,共同打造一批精品课程,构建“互联网+国际中文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数字化教学不仅包含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也可以包括体现中华优秀文化的电影、电视、戏剧等,将其作为辅助教学资源来使用,以可视性的画面激发对中文、中华文化学习的兴趣,促进高职院校国际中文教育的“数字化”构建。

三、民办高职开展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策略

广州涉外学院从中外交流、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机构合作等多个维度,探索民办高职国际中文教育的进一步拓展与发展策略。

(一)创办海外华文分校培养复合型人才,促进中文教育本土化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大力发展与沿线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度合作,随着双方技能型人才的引进与输出,增加了对“中文+职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大湾区民办高职院校可顺应国际中文教育的时代发展,在海外创建中文学校,开展国际中文教育,以满足所在国对汉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中国涉外教育集团旗下的格鲁吉亚华文学院,集中文学历教育、职业培训、语言培训和文化交流于一体,与广州涉外学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国际中文教育的开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办海外华文学校,为所在国培养中文人才,以适应当地对中文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促进国际中文教育的本土化。

(二)建立多种渠道教学与实习实训基地,拓展海内外教育资源

大湾区民办高职开展国际中文教育,可与国内外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挖掘人才引进与输送渠道,以及实习、就业渠道。一是为国内中文专业学生及外籍留学生搭建校企合作的实习与就业渠道。二是培养外籍留学生,可通过合作机构的搭桥牵线,返回其本国与本土后从事相关“中文+职业”的技能工作,学以致用。三是为企业中将赴国外就业的专业人才培养其汉语执业能力,结合其自身的专业技能,到所在国后可充当汉语教师及技能教师的角色,实现个人资源最大优化。

(三)寻求与深具影响力的孔子学院合作,国际中文教育共推进

基于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影响力,以及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沿线国家不断将汉语纳入本国的国民教育体系,学习汉语的需求更加趋向于职业化、实用性、多元化。高职院校可寻求与海外孔子学院合作,以孔子学院教育资源为依托,以及高职院校体制灵活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大力开展“中文+职业/行业/专业/技术”培训,共同推进国际中文职业教育,系统培养国际化职业技能型中文人才,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

(四)开展与海外教育机构深度广泛合作,打造职业教育新基地

大湾区民办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中文教育,可充分利用民间组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易于发挥“民心相通”的独到作用,与所在国当地政府、教育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以开展合作项目、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建立职业教育基地,鼓励当地学生学习汉语,扩大国际中文教育的影响力。

四、结束语

大湾区民办高职开展国际中文教育是新兴的民间力量。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环境下,探索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国际化教育之路,通过实施“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办学举措,大力开展“国际中文教育+职业技能培养”,既培养国际中文教育师资,又培养国际中文复合型人才;既突出语言能力培养,又强调职业技能运用;肩负职业教育重任,探索建立海外华文分校,与海外教育机构、民间机构广泛合作的华文推广模式,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为国际中文教育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民办大湾汉语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学汉语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