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融合策略探索
2023-01-20李莹
李 莹
(牡丹江师范学院 文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一、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的融合理念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1]201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秉持“顶天立地、知行合一”的融合理念,从课程自身蕴含的思政元素出发,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人文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和做人做事的道理有机融入教学。课程以文化人,实现“顶天”;以情动人,注重“立地”,用文学经典培育英才,传递家国理想和职业信念。
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的融合策略
(一)打造课程群,实现知行合一
注重开放、共享和互动,打通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和通识课程之间的壁垒,“围绕课程建立教学团队,围绕团队培育教学能手,围绕教学能手培育优秀教师队伍”。[2]101在教学中增强团队合作,发挥团队成员不同研究方向的专长,统一思路,共同发掘不同时期古代经典作品的思政内涵、思政价值。[3]102
在课程研发中,注重基础与高阶相结合。开设《论语》《周易》等专书研究课程,从文学原典出发,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和观念。开设唐诗研究、宋词研究等专题研习课程,以项目研讨形式实现深度学习。在高阶课程中鼓励师生合作学习,系统深入地理解思政元素和文化内涵,解决资源碎片化问题,实现“精准滴灌”。结合办学特色和乡邦文化打造富有地域民族特色的通识课程。以牡丹江流域为例,将唐代渤海国和清代流人文献引入课程,围绕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开展文化研究和文学创作,让学生能够真正“动起来”“走出去”,培养乡土情怀和文化自信,实现课程思政的外形内化。
课程群中要注重一、二课堂互补,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演实践。“诵”包括朗诵和吟诵,“写”包括书法摹写和诗词创写,“讲”包括经典讲解和作品传播,“演”包括剧本分析和话剧表演。在跨越学科和课堂时空中打磨课程思政精品案例,实现从案头到实践,从习技到传承。
(二)完善顶层设计,贯通教学活动
融入教学环节,实现逐层深入、融会贯通。融入教学大纲,对标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情特点。在教学中,要强化“内生”动力,深入挖掘古代文学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资源,用专业知识实现思政融入,提升专业素养,坚持产出导向。融入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线上活用精品慕课中的思政资源,线下做好思政衔接和案例库建设。注重经典阅读,与古人心灵交通,传承学术精神。与教学方法创新融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思政融入和评价。引领学生以项目形式撰写经典解读脚本,制作微课视频;建立朗诵和吟诵语音库,持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基础进行剧本改写和创写,创作自媒体作品,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工作。
(三)整合思政元素,绘制思政图谱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 量。[4]349中国古 代文 学课程 思政 元素涵盖家国情怀、道德观念、理想人格、文学传统、能力素养等方面。“家国情怀”是最为核心的思政元素,可以辐射为爱国主义、民族情感、乡土观念、人伦之情等元素;道德观念包括仁义礼信、尊师重道等元素;理想人格包括自然质朴、刚健有为等元素;文学传统包括温柔敦厚、实录精神等元素;能力素养包括知行合一、道技并重等元素。这些元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相契合,既有对中华文明的体认和延续,又有对文化创新的思考,助力学生的价值观形成。
(四)探索建设模式,线上线下混合
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相结合,借助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媒介实现融合创新。通过线上思政资源建设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线下课堂翻转实现思政元素的内化。在课程的参与式研讨环节引领学生通过自主总结、情境体验、点化提升等方式实现思政元素自然融入。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案例共情、专题嵌入、隐性熏陶、学生自得、教师点染等方式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有机融入。通过超星学习通、微助教等智慧工具进行混合式衔接,辅助教师进行思政效果追踪和评价。在工具上进行答题、讨论、测试和互评,融入课程思政设计,通过透明数据记录学习成效,配合线上记录进行动态评价。
(五)注重科学精神,多元动态评价
注重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推进综合性评价。通过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进行价值引导和规范指导,关注学生思维、信念、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进行形成性评价。建立团队评价体系,关注接受度、清晰度、融合度,关注人才培养效果、在课堂学习课下实践、社会服务、毕业追踪中进行总结评价。课后作业针对课程思政元素契合度、教学效果满意度、价值认同度、课程思政影响度、学习内驱力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
四、结语
养其根而竢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5]169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思政建设与其有着相通之处,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率先垂范,学生切己体察、涵泳习行,实现养根育华,培养“秉德才、精技道”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