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思考

2023-01-20胡静荣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34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思维数学

◎胡静荣

(静宁县城关小学,甘肃 平凉 743400)

相比于小学的其他学科来说,数学这门课程更加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一些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得整个数学课堂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成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结合我国的教育标准、教材等,对数学文化进行积极渗透,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成绩.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出富有趣味性的情境,并在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巧妙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数学这门学科的逻辑性比较强,如果教师单纯讲解,那么学生很难理解.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因此,在整个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出发,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这样做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得他们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良好的学习情境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且便于教师在整个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二、介绍数学史,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史是渗透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对数学史进行介绍时,教师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产生及形成过程有所了解.这样对学生进行培养,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基础更加牢固,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教师不妨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在讲授一些数学公式、数学概念及解题方法时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的来历及数学学科的发展历史,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愿意学习数学.

例如,在讲授平方根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平方根的发展历史,了解数学家做研究的方法,从而了解数学文化,对平方根有更加立体的认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并探索数学知识,体现出数学学科的人文内涵.借助数学史的有效引导,教师可以使学生更为全面地认识到数学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感受到数学课程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鲜活有趣的.同时,教师通过挖掘数学学科中的人文元素对学生开展人文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发展是在前人的不断探索下实现的,让学生改变对数学的固有认知,形成对数学文化的认同感和敬畏心,进而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全身心投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当然,数学文化的渗透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教师需要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将数学文化融入日常教学,这样才能够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

从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主要依托教材.一些教师只会细致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而忽略渗透数学文化.即使一些教师介绍数学文化,也只是停留在数学文化的表面,没有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这样就导致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不深,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由于一些教师对数学文化的渗透缺乏重视,不在这方面投入时间和精力,会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导致一些学生认识不到数学文化的重要性,也不会主动了解.因此,教师需要重视数学文化的渗透,更要关注数学文化的渗透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对数学文化进行自主探索.另外,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帮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自主探索知识,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也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渗透数学文化,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思考的结果,还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这一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可能一时无法打开思路,不能独立发现数学规律.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索,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小组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做不仅能够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到助力作用,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比于小学的其他学科,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思维性都比较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进行开放性题目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在进行开放性题目教学时,对于数学文化的渗透,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恰当且有一定难度,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这类问题要在多数学生的理解范围内,既要包含创新元素,又有多个解答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和交流.学生可能会产生很多想法,而教师要对这些想法保持正确的态度,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避免使学生形成固定思维或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自由讨论,认识到从不同角度得出的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再停留在眼前的知识上,而是延伸到更加宽广的领域中,实现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

数学文化不是单纯的文化概念,而是蕴含在数学知识中的,与数学知识不可分割的内容.数学思维、数学美学、数学精神等都属于数学文化,教师要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对其内涵进行深入挖掘,通过进行开放性问题教学,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知识教学,有效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主动探索广阔的数学世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多选择一些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中实现对数学文化的深刻认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实现思维的发展.

五、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

长久以来,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分离开来,导致很多学生认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多,数学知识缺乏实用性.事实上并非如此,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又应用于我们的生活.比如,在购物的过程中计算价格、折扣会用到数学中的运算知识.将生活中的元素引入课堂,能实现课堂生活一体化,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实现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双重提高.

教师要想在教学中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就要积极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将生活元素引入课堂,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不断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活动.比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为了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教师可以先利用图片展示草原蒙古包,讲述图片背后的文化故事,以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同时,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营造愉快的互动氛围,让整个课堂上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通过提出“如何计算蒙古包的体积”的问题引入体积计算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进行探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另外,为了充分发挥生活元素的价值,让学生能够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物体是圆柱与圆锥.让学生对熟悉的生活进行思考,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和探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课堂教学的氛围会非常活跃.同时,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时积极运用数学思维解决.

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名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对同一个事物、同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程度存在差异,所以他们在脑海中形成的知识体系是不同的.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每名学生的数学水平.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有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同时,现代小学教育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有针对性、灵活性地开展教学,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成长,落实因材施教理念.

比如,在进行数学学习时,一些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扎实,他们很容易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师在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教学及渗透数学文化时,可以将侧重点放在拓展学生的思维上,设置一些有难度或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思维和能力的提升.还有一些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教师如果直接对他们进行数学文化渗透,可能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同时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学现象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使学生对数学文化有初步认知,当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数学文化后,教师可逐渐提升难度,循序渐进,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恐惧和抗拒情绪,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七、开展文化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活泼好动,比起课堂教学,学生更喜欢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数学知识点融入丰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推动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强化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而要想实现这一点,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及教育内容,开展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数学文化教学活动,通过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彰显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强科学探索意识,拓宽思维和视野.同时,在参与数学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感知,为应用数学知识奠定较好的基础.

比如,在百分数应用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进行数学文化渗透,教师在开展数学文化活动时可以联系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感知数学文化.同时,教师要确保学生能够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充分体会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研究百分数的基础知识,以家庭消费情况或我国水资源占比等为探究活动的主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深入研究.教师要考虑到分组的合理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加深对百分比知识的理解,同时能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形成团结合作的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的各个行业当中,数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以数学知识为支点,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和探索,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会自主学习,强化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开放性思维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果,实现知识和素养的双重提升.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