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数学错题评讲教学策略

2023-01-19黄毕年

辽宁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变式错题本质

黄毕年

(福建省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

错题评讲是学生主动反思调整、重构认知的一种学习历程。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探索总结“活动评讲增体验”“联想评讲建结构”“变式评讲触本质”“迁移评讲助应用”等教学策略,构建错题评讲教学的新样态,可助力“减负提质”真正落地。错题评讲不应是教师简单评讲错题,学生更正答案,而应是学生参与错题评讲活动并在其中再次反省调整、重构认知的一种学习历程。教师面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题,该如何评讲才能让学生“迷途知返”,不再出现“评讲过仍又错”的窘境,对当前“减负提质”课题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深度学习作为近年来引领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是数学错题评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理念支撑。笔者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突破传统“师讲生纠”低效化错题评讲模式,创新小学数学错题评讲策略。

一、活动评讲增体验

深度学习提出“活动与体验”的学习机制,强调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引发学生积极从事数学思考,获得鲜明、深刻的数学体验。这里的活动,不只是外在的肢体参与,更为重要的是内在的数学思维活动。在数学错题评讲教学中,之所以不少学生简单、肤浅参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侧重于自己的充分讲解,认为讲明白了学生就知错并能改正了,而忽略了学生是否主动投入参与其中。事实上,“解铃还须系铃人”,数学错题评讲主体应是学生。错题评讲中,应让学生有活动的机会,有亲身经历错题的发现、纠正、调整与完善的机会。

首先,深度学习是指“深”在人的心里,“深”在人的精神境界中。错题评讲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愿望不是自发的,而是需要教师唤醒与点燃的。因此,错题评讲中教师应重视创设有温度的活动,变教师讲为学生做,让学生经历遇见错题、发现错题、分析错题及纠正错题的过程,增强数学活动体验,促进学生主动调适与完善数学认知结构。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商不变规律”的简算时,教师呈现如下关于1700÷500 的三道练习题目,让学生思考。

“下列简算对吗?你是怎样发现的?”

(1)1700÷500=3……200;

(2)1700÷500=17÷5=3……2;

(3)1700÷500=(1700÷5)÷(500÷5)=340÷100=3……40。

教师主动让位,学生通过“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数量关系计算、验证,发现(1)是正确的,而(2)和(3)错误的。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产生释疑的欲望,展开思辨与交流、比较与分析、思考与判断,认识到被除数与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不为零的相同数,虽然商不变,但是余数也发生了与被除数、除数相一致的变化。所以(2)和(3)简算中的余数,应根据简便算式中被除数、除数的变化倍数逆向推理求得余数应为200。这里,教师呈现学生的典型解法,以生探代师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取鲜明的数学活动体验,不仅纠正数学错题,而且让学生学会交流与表达,增强数学活动体验,获得学力生长。

其次,深度学习具有高起点的特点。学生亲身经历与活动体验,并非完全是原生态的创造过程,而是有结构、简约地经历“再创造”过程。所以,错题评讲教学中,学生的“亲身经历”活动仍离不开教师的适时介入与指导。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的“轴对称图形”时,学生往往会产生“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般长方形有四条对称轴”等错误认知。在错题评讲时,既不能靠教师的讲解与强调,也不应是让学生随意判断,而应是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实践与体验,经历关键环节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在学生争执不下、迷惑不解时,引导学生动手折、动眼看、动脑想后,再作出交流与判断。这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适时经历关于轴对称图形判断的“再创造”过程,获取丰富的数学体验,重构属于他们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联想评讲建结构

深度学习强调“联想与结构”,提出经验与知识之间相互转化的学习新样态,即应将当下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经验关联起来,融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丰富和固定知识的检索与提取方式,拓展学生的认知结构。错题评讲中,教师若就错讲错,知识点就会呈现零碎、点状、割裂状态,缺乏整体性与结构化,只见树木,不见树林,学生侧重于个别识记,无法整体把握,自然评讲效果低下。深度学习视角下的错题评讲,将错题置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与结构的整体关联之中,强调用学生的个体经验来关联错题学习,同时以错题重构的新结构进一步反省与完善已有的数学经验,实现两者的共生共长,彰显整体教学力量。

首先,深度学习强调的“联想与结构”表现为“以联想引结构”,即借助已有经验进行联想,使所学知识转化成有关联和可操作和思考的对象。错题评讲教学要基于错题的特点,充分挖掘数与数、数与形、数与事等诸多潜在关联,从特定的角度选择与切入,使学生以融会贯通的方式参与错题评讲学习,建立有结构的系统,并在结构系统中显示它的意义。

例如,在学生简算中我发现,不少学生的作业出现“25+75-25+75=100-100=0”“5× 2÷5×2=10÷10=1”等错误。有的教师就题讲题,费尽心思,但仍有学生一错再错,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没有将错题评讲与学生已有经验关联所致。相反,教师抓住“数的加减算式反映线段的长短变化、数的乘除算式反映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变化”的数形经验,遵循学生直观思维占优势的经验特点,借形析算,讲好算式蕴含的数学故事,就能有效突破学生认知盲点。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25+75-25+75”看式想图(如图1):一条长25 厘米的线段,再增加75 厘米,然后去掉25 厘米,最后再增加75 厘米,不难看出这条线段最后长度是75+75=150(厘米)。“5× 2÷5×2”讲述了长方形面积变化(如图2):一个长是5 厘米,宽是2 厘米的长方形,长缩小5 倍,宽扩大2 倍后,成了一个长1 厘米,宽4 厘米的长方形,面积是1×4=4(平方厘米)。这样,从数形关联入手,以形释算,轻松明理,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素养,使学生牢固建立数学认知结构。

图1

图2

其次,深度学习强调的“联想与结构”,还表现为“以结构助联想”,即运用重建后的认知结构进一步丰富学生已有的经验,形成有意义关联,完善其认知结构。学生答题之所以会错,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先前经验的负迁移所致。在错题评讲中,学生运用评讲重构的新认知开展回顾性链接,反省、审视、改造先前的经验,促进认知分化,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辨性。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学生往往会出现“一件衣服先提价10%,再降价10%,现价与原价相等”的错误认知。评讲时,在学生明理纠错后,教师还应让学生回顾:“当判断失误时,你是怎么想的?是受到什么影响所致?”“‘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再减少百分之几’与‘一个数增加几再减少几’的数量关系相同吗?”进一步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厘清前者的数量变化是相对的,而后者是绝对的。所以,两者表示的数学意义是不同的。这样学生就拓展了对两个数量的认识,体现了“联想与结构”是相互成就、相互转化的一致性,培养了学生系统化思维能力。

三、变式评讲触本质

深度学习强调“变式与本质”,是指学生通过变式对学习材料对象进行深度加工,触及并把握事物的本质,排除非本质的干扰,形成清晰的基本概念。在错题评讲中,之所以会发生“都讲过仍又错”窘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的错题评讲不得法,重于单一正例评讲,轻于结构变式评讲,导致学生对错题的思辨如同蜻蜓点水,隔靴搔痒,未能触及数学问题的本质所在。因此,错题评讲中教师应紧扣数学内容本质,迂回侧击,变式评讲,引领学生变换角度识错、纠错,让学生在变中求不变,彰显数学本质,收到正面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

首先,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以简驭繁,举一反三,闻一知十。错题评讲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错题资源讲清道理,帮助学生由表及里,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科本质,进而由本质走向变式。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简算”时,不少学生出现了形如“101×17=17×100+1”“99×99+1=(99+1)×99”的错误。有的教师仅强调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的注意方法,可学生仍一错再错,其重要错因是学生只停留于识记层面,没有对乘法分配律的核心概念进行本质性理解。事实上,纵析知识联系可知,四年级所学的乘法分配律是二年级乘法意义的拓展。因此,在评讲错题时,教师不仅要强调算法,更应强化算理,要侧重于从乘法意义的角度帮助学生识错与纠错。从左往右观察第一个错式可知,101×17 表示101 个17 可以拆成 100 个 17 的和加上 1 个 17 的和,而非加上1,所以101×17=17×100+1×17;同理,第二个错式中“99×99+1”表示99 个99 的和加上1,并非表示100个99 的和,正确算式应为99×99+1×99=(99+1)×99。这样,引导学生从乘法意义的“大概念”出发去评析乘法分配律的错误简算,学生对运算律本质的理解就更深透,也就更有利于学生迁移与变式,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其次,深度学习认为,事物本质蕴含于正例的材料中,但不易为小学生所感知与发现。因此,在错题评讲中,教师适时借助正例与变式的比较,形成结构化素材,可以促进学生对错题的深加工,使其把握数学错题的错因所在,凸显数学本质。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在“一个小队有男生12 人,女生比男生多4 人,男生占全班的几分之几?”的练习中,不少学生列出了4÷12、12÷(4+12)、4÷(4+12)等错误算式。如果教师仅作正面讲解,强调审题认真、遵循公式、加强验算等注意事项,学生往往不以为然,难以达到有效纠错的目的。教学中,我变换角度作评讲,先以式构题:“如果要使上述列式正确,原题的数学信息该怎样修改?”引导学生以式探因,逆向思考,进一步明晰错误算式的问题背景:“4÷12 表示是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占男生几分之几?12÷(4+12)表示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4÷(4+12)表示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占女生的几分之几?”再以式引思:“纵观以上错误,你认为要求解答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要注意什么?”进一步引导学生明晰:提炼解题的数量关系和基本路径,都是要先求出一个数和另一个数,再用除法列式计算,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商的结果。这样变换角度评讲,体现了深度学习“变式与本质”的内涵特征,增强了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质的把握,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迁移评讲助应用

深度学习强调“迁移与应用”的活动特征,提出模拟社会实践,倡导间接经验直接化,体现了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综合实践能力。有学习就有迁移,迁移是学习的出发和归宿。数学是现实生活的抽象,而现实是抽象数学的具体。在数学错题评讲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跳出数学学习的狭隘框框,不直接在数学领域评讲错题的对错及理由,而是将学习内容外化、迁移、放置到具体生活中加以观察、表征与思考,这样有利于学生另辟蹊径,从实践运用角度对错题加以反思与调适,思考得更独特、更灵活、更深刻,引发高阶思维的真正发生。

首先,“迁移与应用”强调对学习内容的具体外化,是学习结果的操作与实践,是知识活化的重要标志。错题评讲要跳出用数学评析数学的范畴,从生活应用的角度思考数学,这样的数学思考就能更深入、更灵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长方体表面积”时,一位教师出示如下一道题目: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 60 米,宽 40 米,深 3 米,要粉刷这个泳池,需要粉刷多少平方米?有的学生列式为(60×40+40×3+60×3)×2=5400(平方米)。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游泳池上面露天的实际情形可知,不需求长方形泳池六个面的表面积,只需求出五个面的总表积即可,所以列式为60×40+40×3×2+60×3×2=3000(平方米)。教师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联系日常生活情形,在解答有关长方体总面积数学问题时,还有哪些情形不需要求得六个面的表面积?”学生纷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众多想法,如“要求长方体鱼缸的玻璃面积时,也是往往只需考虑长方体五个面面积即可”“粉刷教室的墙壁,只需四个侧面面积之和和一个顶面面积外,还需扣除门窗的面积”“要求长方形通风管的材料面积是多少时,只需求出四个侧面面积之和”等。这里,教师将错题迁移到具体生活实践中进行评析,不仅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有形、具体、可视,而且丰富、复杂的现实生活,为错题辨析提供了具体的背景和开放的思路,有利于学生深度理解错因,重构正确认知,培养了学生灵活解题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迁移与应用”不只是检验、判断学习结果的方式,更是重要的学习理念与具体方式。错题评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由数到事”的自觉意识,主动形成将数学问题迁移到具体生活背景中考查与思考迁移能力,让错题评讲有丰沃的土壤和深厚的根基。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商不变规律时”时,在练习中出现形如“△÷12=2,那么(△×5)÷12=2÷5;100÷△=5,那么(100×5)÷(△×5)=(5×5)”的错误判断,反映了学生对商不变规律理解得不透彻。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对于第一个错式可这样思考:一堆馒头平均分给12 人,每人得2 个。后来馒头的数量扩大5 倍,仍平均分给12 人,那么每人得到的数量应更多了,不是“2÷5”,而是“2×5”,即每人得到馒头数量是原来的5 倍。同理,第二个错式的辨析,也可迁移至具体的分东西情境中加以识别、判断,重构正确判断:100÷△=5,那么(100×5)÷(△×5)=5。

教师这样进行错题评讲,能够进一步增强数与事之间的联系,让错题辨析更加生动、形象,学生的建构也愈加牢固,彰显了迁移与应用的力量。

猜你喜欢

变式错题本质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压强』易错题练习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笑笑的错题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圆”易错题
童年的本质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