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通络方加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2023-01-18罗旌跃
崔 莉,罗旌跃
(永安市立医院,福建 永安 366000)
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概率为60%~70%,可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其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患者常见四肢麻木,或四肢感觉异常,如蚁行、冰凉、火烧感,甚则针刺样的刺痛感,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1]。目前,本病尚无特异性根治方法,临床上主要以降糖、抗氧化应激、改善微循环、疼痛剧烈者配合镇痛剂等方法对症处理,但对症状严重者其效果并不理想[2]。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因病机的认识不断深入,中医药疗法逐渐被应用。中医学认为该病属于“消渴”“消瘅”“血痹”“脉痹”等范畴,发病机制为消渴日久,气阴两伤,血脉痹阻,故治疗上在益气养阴同时应注重活血通络[3]。基于此,笔者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方加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西医诊断标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4]制定:明确的糖尿病病史,并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神经病变;肌电图检查明确;临床症状(感觉异常、麻木、疼痛)和体征(5项检查)与周围神经病变相符。
1.2 中医辨证标准 依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5]辨为气虚血瘀证,症见:肢体感觉异常如有蚁行,或无力感,肢体麻木,肢末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神疲倦怠,气短懒言,动则汗出,腹泻或便秘;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1.3 纳入标准 ① 年龄18~80岁;② 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 非2型糖尿病;② 合并其他严重急性或慢性并发症;③ 伴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④ 对中药成分过敏者;⑤ 因个人原因中途退出者。
1.5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9月在永安市立医院中医科和内科住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本研究方案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件号:2018HL01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45 45性别男22 21女23 24年龄/岁63.95±2.38 64.17±2.43病程/年12.01±1.48 11.92±1.55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2组均予健康教育、饮食控制、适当活动和血糖监制。
2.1.1 对照组 口服瑞格列奈片(中国诺和诺德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LL40387;规格:2.0 mg×30 粒),1.0~2.0 mg/次,随餐服用,每日3次;肌内注射甲钴胺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106251,规格为1 mL:0.5 mg),每次0.5 mg,隔天1次,1周3次。疗程14 d。
2.1.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内服和中医定向透药疗法。① 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黄芪30 g,当归9 g,鸡血藤15 g,川芎6 g,桃仁9 g,赤芍9 g,地龙9 g,僵蚕9 g,炙甘草3 g。加减:四肢麻木疼痛甚者,加延胡索15 g,乳香6 g,没药6 g;灼热疼痛者,赤芍加至15 g,并加丹参15 g,玄参15 g;冷感较甚者加桂枝9 g,艾叶9 g,干姜9 g;上肢重者加桑枝15 g,姜黄9 g,羌活9 g;下肢重者加川牛膝15 g,独活9 g。首煎加水500 mL武火煮开,文火慢煮30 min,取汁200 mL;次煎加水400 mL,武火煮开,文火慢煮30 min,取汁200 mL。两煎药汁混合,分早晚2次服用,每次200 mL,1剂/d,疗程14 d。②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采用中医定向透药仪(南京鼎世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DS-MFZB)进行,透药仪的中药贴片由当归、熟地黄、川芎、鸡血藤、黄芪和络石藤组成,将中药贴片紧贴于双侧足三里穴,选择按摩+导入模式和神经炎治疗处方,根据患者耐受度选择强度频率约20~40 kHz,每次治疗时间为30 min,每日1次。疗程14 d。
2.2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5]评定。临床治愈:肢体麻木、蚁行感、疼痛等症状消失,触觉与跟腱反射恢复正常,传导速度恢复至正常范围;显效:症状显著缓解,触觉与跟腱反射显著恢复,传导速度增加>5 m/s;有效:症状有所缓解,触觉与跟腱反射有所恢复,传导速度增加3~5 m/s;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2.3 观察指标
2.3.1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后参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5]对2组患者四肢麻木、肢体疼痛、感觉异常、肢软无力的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评定,按症状的无、轻、中、重分别计为0、2、4、6分。积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2.3.2 神经病变程度 治疗前后参照密西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评分表(MNDS)[6]对2组患者神经病变程度进行评分,项目主要包括:① 感觉:拇指振动觉、针刺觉和10 g尼龙丝的触觉;② 肌力:拇指伸展、手指展开、踝关节背屈;③ 反射:肱二、肱三、肱四头肌及跟腱反射。此评分表由15个问题组成,最高分为36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病变越严重。
2.3.3 血液流变学指标 治疗前后采用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北京赛科希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型号:SA-6900型)检测2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指标。
2.3.4 肌电图指标 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美国Nicolet公司,型号:ViKing Quest)检测2组患者双侧腓神经、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的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n,%)
3.2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分
表3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 P<0.05;与对照组比较,2) P<0.05。
肢软无力 3.57±0.54 3.02±0.161)3.61±0.55 2.62±0.241)2)组别对照组例数45观察组4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肢体麻木 4.8±0.64 3.6±0.261)4.8±0.71 2.3±0.151)2)四肢疼痛 3.86±0.82 3.43±0.411)3.92±0.79 2.55±0.181)2)感觉异常 4.54±0.62 3.72±0.351)4.51±0.64 2.25±0.181)2)
3.3 2组治疗前后神经病变积分比较 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神经病变积分比较(±s) 分
表4 2组治疗前后神经病变积分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 P<0.05;与对照组比较,2) P<0.05。
治疗后20.23±2.671)14.15±1.221)2)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45 45治疗前24.53±3.37 24.42±3.26
3.4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见表5。
表5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5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1) P<0.05;与对照组比较,2) P<0.05。
?
3.5 2组治疗前后肌电图指标比较 见表6。
表6 2组治疗前后肌电图指标比较(±s) m/s
表6 2组治疗前后肌电图指标比较(±s) m/s
注:与治疗前比较,1) P<0.05;与对照组比较,2) P<0.05。
4 讨 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对称性麻木、疼痛等不适,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由于其起病隐匿,早期难以被发现,等临床症状明显时已属晚期,病变难以逆转,因此治疗难度大,且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未被阐明,对此现代医学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多使用抗氧化应激、营养周围神经、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方法,临床效果并不理想。
本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痹病”等范畴,其发病与消渴病日久,气血阴阳亏虚,血脉运行不畅相关,故本病以气血亏虚为本,血脉瘀阻为标,属于虚实夹杂、标实本虚之证,其基本治则为扶正祛邪,即以补益气血、化瘀通络为基本治法。笔者应用自拟方益气活血通络方治之,疗效满意。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我院中医特色疗法,采用按摩加中低频电流定向导入中药和经络刺激传导功能,增强活络通经、行痹止痛的功效。该疗法中西汇通,将中医外治法进一步发扬光大,即把中药学、经络学与现代医用物理学巧妙融合后,使药物达到病灶部位,强化了通筋活络、化瘀止痛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四肢麻木、肢体疼痛、感觉异常和肢软无力等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并具有促进患者血液微循环、修复其神经损伤等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以黄芪、当归、川芎、赤芍、地龙为主的汤药具有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保护血管内皮,以及减轻神经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作用[7-9]。血液流变学异常可致神经传导速度变慢,与其导致局部微循环障碍,致使微血管和神经元缺氧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了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在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证实了本疗法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黏度、修复损伤神经、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等作用,这与暴鹏、林旋、周晓生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0-12]。
综上所述,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可明显改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病变积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其机制与其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液黏度和神经传导速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