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调音乐疗法联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36例
2023-01-18徐丽萍连秀华邓丽金陈焰南陈锦秀
徐丽萍,连秀华,邓丽金,陈焰南,陈锦秀*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随着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运动性失语患者也日益增多,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脑卒中患者与外界的正常交流,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现代言语康复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训练过于单调,难以激发患者的热情和兴趣。而徵调音乐疗法不但可以改善语言功能区脑血流灌注,恢复患者言语功能,还可以改善患者负面情绪[2]。笔者近年来基于“徵调通心”理论,采用徵调音乐疗法联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36例,有效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脑卒中诊断参考《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3],并经MRI或头颅CT证实。运动性失语诊断参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CRRCAE)[4]。
1.2 纳入标准 ① 首次脑卒中,发病时间在2周内;② 年龄40~75岁;③ 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④ 发病前语言交流无明显障碍、认知功能基本正常者;⑤ 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 合并有神志障碍、精神异常、认知障碍、帕金森病、多系统变性者;② 多病灶的脑卒中、颅脑占位、先天性结构发育不良、脑水肿等疾病者;③ 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及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者;④ 严重的听觉、视觉、书写、发音等感觉和运动器官损害;⑤ 入组前接受过言语康复训练者。
1.4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脑病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9例;年龄平均(53.91±5.87)岁;其中脑出血10例(占27.78%),脑梗死26例(占72.22%)。观察组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平均(55.13±5.08)岁;其中脑出血8例(占22.22%),脑梗死28例(占77.78%)。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 法
2.1 对照组 按《内科护理学》[5]予常规康复护理措施。① 心理护理:关心、体贴、尊重患者,鼓励患者克服羞怯心理,大声说话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缓解患者因无法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情而产生烦躁、自卑的情绪。② 沟通方法指导:借助符号、描画、图片、表情、手势、交流手册等,提供简单而有效的双向沟通方式,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病人回答“是”“否”或用点头、摇头示意;对病人讲话时语速要慢,要重复,对其错误反应需避免直接纠正,而应提供正确答案。③ 语言康复训练:a. 发音训练,由训练张口诱发唇音(a、o、u)、唇齿音(b、p、m)、舌音,到反复发单音节音(pa、da、ka),当能够完成单音节发音后,让病人复诵简单句;b. 复述训练,复述单词和词汇,可出示与需要复诵内容相一致的图片,让患者每次复述3~5遍;c. 命名训练,让患者指出常用物品的名称及说出家人的姓名等;d. 刺激法训练,采用患者所熟悉、常用、有意义的内容进行训练,要求语速、语调和词汇长短合适。每日训练1次,30 min/次,5次/周,连续干预12周,尽量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度。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配合聆听徵调音乐,选用《五行音乐盒带》[6]中的徵调音乐15首,由受试者从中挑出其喜好的曲子作为聆听用曲。实施要点:① 聆听环境安静,无噪音干扰;② 聆听前指导患者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展开遐想,也可和着音乐节拍哼唱或做肢体动作;③ 聆听时患者佩戴耳机,音量调节在约30~40 dB,以患者舒适为度。每日聆听1次,30 min/次,5次/周,连续干预12周。
3 疗效评定
3.1 语言功能评定 干预前后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定的《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CRRCAE)[4]对听、复述、说、出声读、阅读、抄写、描写、听写及计算9大项目进行评分。评定前对患者进行耐心解释,以消除其疑虑;评定中要求环境安静,患者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
3.2 疗效判定标准 干预前后分别进行波士顿失语诊断测验(BDAE)以判定失语症严重程度[7],失语症严重程度分为0~Ⅴ等级,等级越低表示失语症越严重。疗效判定标准:干预后BDAE分级提高≥2个等级为显效;提高1个等级为有效;无可见改善或提高不足1个等级为无变化。
3.3 生活质量评估 干预前后采用中文版脑卒中失语症生活质量量表(SAQOL-39g)[8]评分评定。SAQOL-39g包括生理、交流、社会心理3个维度共39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制,总分195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3.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的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以[M(P25,P75)]表示,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结 果
4.1 2组干预前后CRRCAE评分变化比较 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CRRCAE评分变化比较[M(P25,P75)] 分
4.2 2 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疗效比较(n,%)
4.3 2组干预前后SAQOL-39g评分变化比较 见表3。
表3 2组干预前后SAQOL-39g评分变化比较[M(P25,P75)] 分
5 讨 论
脑卒中运动性失语以口语表达障碍为突出临床特点,主要因大脑语言功能区(即Broca区)出现低灌注、低代谢,引起该区域脑组织的破坏,致残率高,语言恢复较为困难,目前临床干预主要采用言语功能康复训练。但多项研究表明单一康复训练疗效并不理想[9-10],且干预的起始时间直接影响康复效果[11]。因此,及时开展相关康复护理,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五行音乐疗法已成为中医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12]。中医学认为脑卒中失语的发生主要与心主血脉、心主神明的功能异常有关,治疗原则应是补心气,温心阳,调畅气血,通络祛瘀。而徴调音乐为中医五行音乐之一,为火音,通于心,其旋律热烈、欢快,如火焰跃动,热力四散,具有养阳助心、温通心阳、通络祛瘀、调理脏腑的作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心,在音为徵,在志为喜。”[13]由此,聆听徵调音乐可以调整气血,有利于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大脑受损区域血液的再灌注,且徵调有调节“心”的功能,可改善语言功能;另徵调热烈升腾,喜庆光明,具有“喜”的性质,可鼓舞斗志,缓解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言语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和自信心[14],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配合聆听徵调音乐可有效恢复患者言语功能,尤其在听、复述、说、出声读等方面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徵调音乐乐曲多为我国民族乐器吹奏,曲风清新淳朴,深受国人的喜爱,能有效弥补现代言语康复训练的枯燥乏味,增加患者训练依从性和主动配合度,促进失语症患者从生理、交流、心理社会3个方面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徵调音乐疗法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具有“简、便、廉、验”的优势,对患者重建情感活动,增加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从而对患者沟通交流、改善退缩行为有着积极的效应,适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而具有无限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