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MRI及X线在脊椎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3-01-18宋华伟孟令鑫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24期
关键词:脊髓椎体腰椎

宋华伟,石 岩,孟令鑫,黄 承

(北京市海淀医院骨科 北京 100080)

脊椎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创伤性疾病,多因外力损伤及疾病所导致,如剧烈撞击、高空坠落等,青壮年群体发病率较高。由于脊柱骨折发生位置不同,常见部位包括腰椎与颈椎两部分,一旦发生骨折,患者将出现剧烈疼痛、脊椎变形、叩痛、肌肉痉挛等临床症状,病情严重者还可导致不同程度的感觉丧失、大小便功能障碍或瘫痪,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2]。因此,尽早明确脊椎骨折情况对指导临床诊疗等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X线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脊椎骨折应用中获得较好的发展,通过各影像学检查能够及时明确脊椎骨折的具体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3-4]。鉴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12月北京市海淀医院骨科收治的102例脊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CT、MRI、X线检查在脊椎骨折中的诊断价值,以为临床及时高效的救治患者提供影像学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12月北京市海淀医院骨科收治的102例脊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3例男性,39例女性;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3.75±3.18)岁;致伤原因:30例高处坠落伤,58例车祸伤,14例其他原因。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起身或站立困难等临床症状;②病历资料齐全者;③患者均行影像学检查;④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骨质疏松或病理性骨折者;②既往存在椎体内固定手术史;③伴有其他系统恶性肿瘤或转移瘤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⑤ 感染或传染性疾病患者;⑥患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X线及CT、MRI检查,且所有检查结束后均由两名影像学诊断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及骨科医生应用双盲法进行阅片,若诊断意见不统一,则经讨论后获得一致意见。

CT检查:采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Brilliance iCT对患者进行检查,检查时使患者保持仰卧位,将疑似骨折或骨折椎体处作为扫描中心进行扫描,待扫描完成后采集所有图像上传至工作站行三维重建,以获得最终的CT扫描结果。相关扫描参数设置如下:层厚为5.0 mm,层间隔为5.0 mm,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140 mA,矩阵为512×512,螺距为0.75,重建层厚为2.0 mm,重建层间距为1.8 mm。

MRI检查:采用GE Discovery MR750 3.0T磁共振扫描仪,检查时使患者保持仰卧位,颈椎采用颈部表面线圈,胸腰椎采用体部表面线圈。常规SE序列横轴位、矢状位T1WI序列成像,参数设置如下:TE为19 ms,TR为412 ms,矩阵为256×75;FSE序列横轴位及矢状位T2WI序列扫描,参数如下:TE为127 ms,TR为3 970 ms,矩阵为256×87;矢状位T2压脂扫描序列TE为84 ms,TR为4 000 ms。

X线检查:采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Bucky Diagnost CS X线机对患者进行检查,检查时患者保持仰卧位,对疑似骨折部位拍摄正侧位片,且在摄片过程中需使用自动曝光系统进行控制,依据患者脊柱的厚度对点流量进行调整。相关X线扫描参数设置如下:电流为400 mA,电流量为100 mAs,电压为80~120 kV,控制球管焦点与肢体的距离约为100 cm。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脊椎骨折检出情况;②对比不同检查方法下脊椎骨折各类型检出率,包括脊髓受损、椎体压缩受损、神经根受损、椎间盘受损、韧带受损、周围软组织受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脊椎骨折检出情况分析

102例患者共检出184节椎体骨折,其中仅一个椎骨骨折患者47例,包括胸椎骨折12节,颈椎骨折10节,腰椎骨折20节,骶椎骨折5节;存在2个椎骨骨折的患者43例,包括胸椎骨折17节,颈椎骨折17节,腰椎骨折35节,骶椎骨折17节;复杂性骨折患者(骨折部位超过3个以上椎体骨折)12例,包括胸椎骨折7节,颈椎骨折11节,腰椎骨折22节,骶椎骨折11节。

2.2 X线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中经X线检查明确脊椎骨折患者78例,发生不同程度压缩变形椎体137片。

2.3 CT检查结果

经图像重建后可清晰观察到存在95例脊柱骨折患者,发现161节椎体发生不同程度的压缩改变;另外共显示存在椎骨碎片共291块,包括颈椎段碎骨片47片,腰椎段碎骨片137片,胸椎段碎骨片83片,骶椎段碎骨片24片。

2.4 MRI检查结果

MRI检查检出102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脊椎骨折,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抑脂序列表现为高信号;检出椎体不同程度变扁161例,另外23节椎体仅表现出骨髓水肿,并未发现明显的压缩改变184例。

2.5 三种检查方法在脊椎骨折患者中的检出率比较

MRI检查在受累椎体数、脊髓受损、椎间盘受损、神经根受损、韧带受损、周围软组织受损中的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及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种检查方法在脊椎骨折患者中的检出率比较(共656片)[n(%)]

3 讨论

脊柱作为人体主要的受力部位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且还需满足人体一切上半身活动需要,一旦发生骨折,极易对患者上半身活动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5]。因此,及时、准确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为制定诊疗计划提出可靠的依据。

目前,临床对脊椎骨折患者常使用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但不同的检查方式对脊椎骨折的诊断价值不同,各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临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X线是临床上检查脊椎骨折的最常用的方法,与CT及MRI检查相比,X线检查费用更加低廉,且可较好显示脊椎骨折情况,能较为准确地确定损伤的部位、范围、程度,还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骨折引起的脊椎生理曲度改变,同时也能清楚地观察椎体的压缩程度,并对椎体的上、下缘和后缘进行连线,显示椎间隙的改变,从而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诊断[6]。但由于X线检查可能受到重叠的影响,对骨折片的移位方向、椎管的改变显示地不够清楚,尤其是对于椎体的轻微骨折,在明确骨折范围、类型、严重程度等方面难度较大,漏诊的概率比较高[7]。

CT是利用X线等射线对人体的某个部位进行断层扫描,原理依据能量在不同组织的衰减不同对疾病进行诊断;能对骨折的细节进行清晰的显示,主要包括是否存在骨折及骨折线走行方向,是否出现移位及移位方向,骨折部位是否有碎骨片和骨片大小、数目,尤其是在显示脊柱后部骨折时,不会受到其他组织的遮挡,同时还可以观察椎管的形态,判断是否出现狭窄和狭窄的程度,从而了解脊髓、神经的压迫程度,而且通过后期的图像重建,能最大程度还原患者的脊柱情况,无需再次检查或者搬动患者变更体位,对帮助医生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8-9]。

MRI对软组织病变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在诊断软组织病变及脊髓损伤中具有CT、X线不可比拟的优势,能直接显示患者脊髓的各种病理变化,对判断患者是否出现椎间盘突出、硬膜外血肿、韧带断裂,进而判断上述病理变化与脊髓损伤的相关性[10]。另外MRI在显示椎旁的软组织、韧带和脊髓的形态异常方面有明显的优越性,能直接显示正常的脊髓或者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对判断是否存在硬膜外血肿、椎间盘突出,也能明确上述变化与脊髓损伤的关系[11]。此外,MRI在脊椎骨折鉴别诊断中虽然能清晰地显示大骨折,但在显示细小的碎骨片的准确率方面没有CT高。

本报告结果显示,102例患者共检出184节腰椎骨折;经X线检查明确脊椎骨折患者78例,发生不同程度压缩变形椎体107片;CT检查下可清晰观察到存在95例脊柱骨折患者,发现161节椎体压缩改变,共显示存在椎骨碎片共291块;MRI检查检出102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脊椎骨折,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抑脂序列表现为高信号;检出椎体不同程度变扁161例,另外23节椎体仅表现出骨髓水肿,并未发现明显的压缩改变。MRI检查在受累椎体数、脊髓受损、椎间盘受损、神经根受损、韧带受损、周围软组织受损中的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及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MRI不仅可见观察脊柱压缩情况,还能反映出骨髓水肿情况;但MRI对骨折情况的显示不如CT,CT对骨折线的显示、骨折断端移位情况,以及碎骨片的观察有独特优势;三种检查方法对脊髓受损、椎间盘受损、神经根受损、韧带受损及周围软组织受损对比发现,MRI有着最高的检出率及灵敏度。总之,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均可鉴别诊断脊椎骨折,并可明确骨折损伤部位及类型,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参考。苗雨鑫[12]对比CT、MRI与X线诊断胸腰段脊椎骨折的准确性,结果显示,X线片诊断胸腰椎段脊椎骨折准确率为88.33%,CT检查诊断胸腰椎段脊椎骨折准确率为97.50%,MRI检查诊断胸腰椎段脊椎骨折准确率为98.33%,提示三种检查方法均可有效鉴别诊断胸腰椎段脊椎骨折,但MRI检查准确度最高,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可知CT与X线片检查相比,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在多项临床检查中,CT检查误诊率及漏诊率均较低,经三维图像处理技术能够清晰显示患者胸腰椎骨折部位的细节,可用于观察骨折程度及范围。而MRI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是一种从矢状位和轴向位成像的检查方法,但MRI检查成本较高,腰椎骨折症状明显,行MRI检查骨折检出率较高。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CT、MRI、X线均可鉴别诊断脊椎骨折,其中CT检查检出骨碎片最多,X线仅可作为脊椎骨折的筛查,MRI在脊椎骨折诊断中对骨周围软组织、神经根及局部水肿检出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脊髓椎体腰椎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