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及诊断效能研究

2023-01-18峰,陈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24期
关键词:螺旋影像学效能

张 峰,陈 浩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影像科 江苏 南京 223800)

目前临床认为,吸烟是包含周围型肺癌在内所有肺癌患者的首位危险发病因素,不同患者的预后与其病灶类型、病理分期等存在密切联系。周围型肺癌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肺癌类型,此类患者病灶多位于段支气管以下肺野,常见病理类型为腺癌[1]。临床各类型肺癌患者均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胸痛等局部症状,随病情进展,肺癌患者还会存在体重下降等癌症消耗性症状,上述症状与非恶性肿瘤的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类似,临床难以鉴别[2-3]。但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病灶特征与中央型、弥漫型肺癌有明显差异,有研究指出[4],在明确患者伴有上述相关症状基础上,予以患者CT检查或可实现对不同类型肺癌的有效鉴别。多层螺旋CT为目前应用十分广泛影像学技术,具有简便、无创、成像清晰等诸多优势[5]。目前多层螺旋CT已在多种肿块、结节病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CT平扫可实现对病灶大小、形态、位置关系、分布情况等进行有效探查,而通过注射对比剂实施增强扫描后也可对病灶内部情况进行有效评估,通过观察病灶内部钙化、征象、血流及回声分布即可实现对病灶性质的有效鉴别。为进一步优化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诊断方案、提升其诊断效能,本研究主要观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并分析其诊断效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84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肺癌组(50例,周围型肺癌)和对照组(34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肺癌组中男43 例,女7例;年龄40~70岁,平均(55.23±0.25) 岁;发病位置:左侧29例,右侧21例;病灶直径2~5 cm,平均(3.53±0.26)cm。对照组中男25例,女9 例;年龄42~68岁,平均(55.31±0.42)岁;发病位置:左侧24例,右侧10例;病灶直径3~4 cm,平均(3.44±0.39)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肺癌组病例均符合周围型肺癌(恶性病变)诊断标准;②对照组经病理组织活检确认为良性病变(局灶性机化性肺炎);③符合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指征;④临床资料完整可供查阅者。排除标准:①对CT增强造影剂过敏者;②周围型小细胞肺癌患者;③存在其他重要脏器相关疾病者;④合并其他类型恶性肿瘤者;⑤存在精神或认知障碍无法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1.2.1 设备及对比剂 本次扫描所用设备均为PHILIPS公司提供的Brilliance MX 4000型64排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时所用对比剂为非离子型Omnipaque碘海醇对比剂(厂家: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91;规格:10 mL:3 g)。

1.2.2 检查方法 ①CT平扫: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后嘱其平躺于检查床,自肺尖至肺底为患者实施正位、侧位CT平扫,管电压参数选择120 kV,管电流参数选择150~180 mA,层厚及扫描间距均为10 mm,平扫时需记录两组肺野内病灶基本情况;②增强扫描:将CT平扫下感兴趣区域作为最佳扫描层面,按1.25 mg/kg剂量取造影剂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溶液稀释后经肘静脉缓慢注入,速率控制在2 mL/s,扫描范围仍为肺尖至肺底,分别在造影剂注射后30 s、60 s、90 s时进行主动脉、肺实质、肺动脉三期扫描;③结果判读:扫描完成后由3位放射科医生统一阅片,并将成像结果全部上传至CT后处理工作站中分析。

1.3 观察指标

①影像学特征:平扫时需观察、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肺内病灶的分布位置、数目、大小、形态以及边界状态,增强扫描时需观察、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病灶周围血管侵袭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病灶内部的积液及钙化情况等。②诊断效能: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并对比单纯CT平扫以及CT平扫基础上行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标准:在肺野内表现为孤立性圆形、类圆形肿块状,形状不规则且毛刺、分叶征,肿瘤中心有液化或偏心性空洞征,内凹凸不平时可判定为周围型肺癌。准确率=(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2.1.1 CT平扫影像学特征

CT平扫显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病灶边界多呈模糊、不规则的毛刺征,两组CT平扫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CT平扫特征比较[n(%)]

2.1.2 CT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

CT增强扫描显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病灶内部多伴有钙化、空泡征,且多数患者病灶已累及血管和周围淋巴结,两组CT增强扫描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CT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比较[n(%)]

2.2 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效能比较

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T平扫检出40例周围型肺癌,26例非周围型肺癌,假阳性8例,假阴性10例;CT平扫基础上行增强扫描检出47例周围型肺癌,32例非周围型肺癌,假阳性2例,假阴性3例。CT平扫基础上行增强扫描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高于单纯CT平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5。

表3 CT平扫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结果 单位:例

表4 CT平扫基础上行增强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结果单位:例

表5 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效能比较[%(n/m)]

3 讨论

肺癌为目前我国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此病发病率仍呈逐渐上升趋势。周围型肺癌为一种起源于段支气管以下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好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此病起病隐匿,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表现,多数患者会因病情进展,出现咯血、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就诊。根据病理类型不同,临床主要将周围型肺癌分为小细胞、非小细胞肺癌两种,与非小细胞周围型肺癌相比,小细胞肺癌的患者的预后较差,即便接受系统治疗后,其五年内的生存率仍处于较低水平[6]。目前认为,根治性手术是周围型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案,也是用于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但不同类型肺癌患者的症状表现均较为近似,大多患者就诊时均已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明确肺癌患者具体发病类型对指导患者临床治疗并延长其生存周期均有重要意义[7]。有研究指出[8],影像学检查是目前用于诊断、鉴别不同类型肺癌的重要辅助手段,与传统X线相比,现阶段应用更为广泛的影像学检查为肺部CT,且近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及鉴别中逐渐凸显出较大优势。与传统单层CT相比,多层螺旋CT的诊断效能更高、应用范围更广,除可实现对病灶基本形态的有效探查外,多层螺旋CT还可为多种疾病提供各向同性成像及多方位图像重建,可帮助医生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患者病情,进而做出诊断。除病理组织学检查这一金标准外,多层螺旋CT也已逐步成为临床重要诊疗技术之一。

多层螺旋CT在快速扫描下相较于单层CT具有更高的时间、空间及对比分辨率,可为临床提供心脏成像、器官血流灌注成像以及血管多期相研究,可通过多排宽探测器结构以及球管一次曝光技术同时获得多层面图像数据。周围型肺癌起病隐匿,其病灶易于局限性机化性肺炎相混淆,除对患者实施病理组织活检外,通过应用多层螺旋CT对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的平扫及增强扫描或可实现对周围型肺癌的有效鉴别。有研究指出[9],通过观察肺癌患者的病灶位置可有效鉴别周围型、中央型及弥漫型肺癌,但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病灶多位于肺段支气管以下,CT平扫时可见肺内有大范围片状阴影,病灶多呈空洞征,但在临床实践中,部分局灶性肺炎患者经CT平扫后也可见大面积阴影,仅通过平扫或可造成周围型肺癌的漏诊和误诊。本研究中,通过对肺癌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CT平扫后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周围型肺癌的CT平扫成像病灶边界多呈模糊、不规则的毛刺征,其成像特征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但临床实践证实,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肺门、纵隔结构往往会有重叠,经通过CT平扫难以对病灶的具体分布位置及边缘、内部情况进行有效探查,当原发肿瘤发生转移时,CT平扫也仅可观察到病灶的融合性生长状态,无法对原发或转移病灶进行鉴别[10]。为明确病灶性质,可通过增强扫描明确其血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研究指出[11],与良性肿瘤相比,恶性肿瘤病灶周围血管多可受累,且随病情进展,病灶也会逐步转移至周围淋巴结组织中。本研究结果显示,增强扫描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病灶内部多伴有钙化、空泡征,且多数患者病灶已累及血管和周围淋巴结,两组CT增强扫描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进一步优化患者的CT诊断效能,本研究分别统计并对比了CT平扫及平扫基础上行增强扫描的诊断结果,数据显示,平扫基础上行增强扫描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纯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将CT平扫与增强扫描结果相结合,可显著提升对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诊断效能。

综上所述,周围型肺癌患者病灶多呈类圆状,其病灶边界多模糊且不规则,与非周围型肺癌患者存在显著差异,多层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螺旋影像学效能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旋风“螺旋丸”
卵巢甲状腺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