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才竞争力比较分析研究
2023-01-18王燕雯赵玉珠
王燕雯 赵玉珠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济南 250300)
一、比较分析山东省人才竞争力的意义
当前国内学者对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而言,选取指标的类型和个数各有不同,但其本质基本一致,大多从人才数量、人才质量、人才结构、人才投入、人才产出五个方面选取,人才竞争力评价方法的运用主要集中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德尔菲法、聚类分析法、功效系数法等,前期研究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分类和视角有所不同,但没有一个综合且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不够精炼全面,本文试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一个综合的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分析各地市的人才竞争力水平。
从研究地区来看,一种是立足于全国进行研究,另一种是对某一地区进行研究,但尚未见对于山东省的人才竞争力比较分析研究。
从理论意义上来说,目前区域人才竞争力的评价指标比较繁杂,学者们在进行分析时所选用的指标侧重点各有不同,本文将所有指标体系进行降维处理,形成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用更少、更综合的指标,更全面地进行评价,对区域人才竞争力的评价有一定借鉴意义。
从实际意义上说,本文从山东省省情出发,对省内十六个城市的人才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人才竞争力提升对策,对山东省人才竞争力的整体提升有一定参考意义。
二、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1.研究设计与思路
通过文献调研,了解目前区域人才竞争力的研究现状,在学者们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创新研究内容与方法。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构建的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山东省内十六个城市的人才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各城市人才竞争的优劣势,然后针对各城市的优劣势,分别提出各城市相应的人才竞争力提升对策,进而提高整个山东省的人才竞争力。
2.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山东省辖区内所有市作为研究对象,山东省目前有16个城市,数据来源于2020年山东省统计年鉴2020、2020年山东省各市统计年鉴、2019年山东省各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2019年山东省各市政府工作报告。
3.建立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综合人才的概念及人才竞争力的相关研究,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指标进行筛选调整,结合德尔菲法,本文构建了4个一级指标,包含41个二级指标的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分别包括人才资源、人才投入、人才产出、环境支持。
人才资源包括学历大专及以上、R&D全时人员、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占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的比例、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占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的比例9个指标,既包括人才数量、研究人员结构,也包括规模以上企业人才结构。
人才投入包括教育支出、R&D经费内部总支出、基础研究支出、政府资金支持、R&D经费外部总支出、全社会R&D总投入、全社会R&D总投入占GDP比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R&D经费内部总支出的比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外部支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外部支出占R&D经费外部总支出的比例、有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单位个数13个指标。既包括科学技术领域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投入,也包括规模以上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投入。
人才产出包括专利申请受理数、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专利申请授权数、发明专利授权数、省级及以上科技奖项、技术合同交易额、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9个指标。既包含人才的科技产出,也包含人才的经济产出。
环境支持包括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全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医疗卫生公共财政专项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各类文化机构数、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1个指标。
4.主成分分析结果与分析
本文利用SPSS软件,对16个城市的41个指标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将41以指标通过X1、X2……X42的方式进行编号,按照提取主成分的方法进行因子分析,最后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得出每个城市的综合得分,公式如下:
表1即为十六个城市的每个主成分得分排名及综合得分排名。从表中可以看出,公因子F1的得分排名与综合得分排名相差不大,但也并不完全相同,说明后四个因子起着一定程度的作用。
表1 16城市各公因子得分排名及综合得分排名
从单项排名来看,各个市所具备的优势各不相同。从公因子1来看,济南和青岛在各类总量上保持遥遥领先的水平,包括人才资源、人才投入、人才产出和人才环境支持上都有非常大的竞争力。
从公因子2来看,排名前五的是东营市、淄博市、威海市、日照市、滨州市,从全社会R&D投入占GDP投入的比例这个角度来看,这五个城市在全社会研究与开发上的投入占GDP的比例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一方面是由于全社会在研究与开发上的投入比较大,另一方面是由于GDP总量相对较小。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外部支出占R&D经费外部支出的比例这个角度来看,这五个城市相对于其他城市来说,R&D经费的外部支出主要是由规模以上企业占用的,说明他们城市规模以上的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稍弱,大部分是委托外单位或与外单位合作进行科研活动。
从公因子3来看,排名靠前的是潍坊市、威海市、烟台市、临沂市、青岛市,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占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的比例指标来看,这五个城市的规模以上企业研究与开发人员是整个城市研究开发人员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R&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例指标来看,这五个城市R&D经费内部支出主要是规模以上企业占用的,说明城市规模以上企业研发能力比较强,综合来看,这五个城市相对于其他城市,规模以上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较强,是整个城市研究活动的主力。
从公因子4来看,排名靠前的是东营市、烟台市、菏泽市,说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有较大的增长,但仅限于2019年度增长幅度较大,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对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扶持或企业本身重视度比较高,2019年产生了较大增长,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2018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较低引起的。
从公因子5来看,排名靠前的是菏泽市、威海市、日照市、青岛市,这个公因子主要与住房保障支出相关度较高,说明这四个城市更加注重从住房保障上吸引人才,2019年菏泽市在住房保障上的支出是324086万元,而同年青岛市的住房保障支出是236584万元。
从总体排名来看,青岛市与济南市综合得分与其他城市差距较大,烟台市、潍坊市、淄博市基本处于中游水平,从人才资源来看,济南市比青岛市拥有更多的基础研究人员,而青岛市则拥有更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并且青岛市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开发人员也远超济南市,在人才产出的各个指标中,不管是专利数量、科技奖项,还是高新技术企业产值,青岛市都远远超于济南市,说明青岛市的人才创新程度更高一些,造成这一结果的不仅仅是人才类型不同,青岛市在各种人才上的投入也远远超过济南市,包括基础研究投入。
在人才资源上,淄博市更加注重从事研究与开发人员全职工作,其全年从事R&D活动累积工作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90%及以上人员数量最多,而烟台市和潍坊市有更多的研究人员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因此,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上,烟台市与潍坊市的要远远高于淄博市,2019年淄博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但是从人才投入上,淄博市2019年的政府资金支持是远超烟台市的,全社会R&D总投入占GDP的比重也是比较高的,而且政府在住房保障上的支出达到101127万元,远超于其他两个城市,淄博市可能会有相对较大的人才竞争发展潜力。
在其余的十一个城市中,大部分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数量占R&D人员的比例都比较高,说明城市内的研究与开发人员多为在工业企业中的研究人员,尤其是威海市、菏泽市、滨州市这三个城市更为明显。2019年德州市政府在资金支持上投入较大,达到98641万元,是其他城市的八至九倍。济宁市和泰安市的省级以上科技奖项数量要远超其他城市,但在专利成果上并没有明显优势。东营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与其他城市相比较高,几乎与青岛市和济南市的齐平。
三、研究结论与启示
通过山东省16个城市的实证调查数据,从人才资源、人才投入、人才产出、环境支持四个方面,对山东省各市的人才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市和济南市的人才竞争力对比其他十四个城市具有明显优势,烟台市、潍坊市和淄博市处于中等水平,但各自有各自的优势部分,其他十一个城市人才竞争力稍弱,但也有个别城市在个别指标上比较突出。
青岛市与济南市应继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全省人才竞争力的提升,另外济南市应加大人才资金投入,调整研究人员类型,提高研究与试验发展的支持度,增加科研成果奖励,鼓励更多科研人员产出更多高质量成果。
处于中等水平的城市应继续保持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弱势,逐步向青岛市和济南市靠拢。具体来说,烟台市目前全社会R&D投入仅占GDP的1.7%,可根据本市的GDP增长情况,适当增加对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活动的资金支持,加大对工业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人才支持;潍坊市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仅占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的3.1%,应加强基础研究,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另外,潍坊市发明成果相对较多,但获奖成果相对较少,应注重提高研究成果质量;淄博市应该加大对工业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支持,不仅是资金支持,还要有人才支持,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增加科研成果的产出,可适当提高科研人员的工资水平等。
其他十一个城市应从自己的优势出发,逐渐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如德州市可以继续保持较高的政府资金支持,同时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科研人员更多从事发明型研究,增加发明型研究成果产出;菏泽市目前有91%的科研人员都来自于工业企业,除增加科研人员工资和住房保障吸引人才以外,也要注意调整人才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