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橡胶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分析
2023-01-18陈昌莉
陈昌莉
(西双版纳州科技情报研究所,云南 景洪 666100)
1 西双版纳天然橡胶全产业链基本情况
1.1 橡胶种植规模趋于稳定
截至“十三五”末,全州天然橡胶种植基地总面积约30.17万公顷,2020年11月底,西双版纳州辖区内,天然橡胶应开割面积21.86万公顷,实际开割面积19.81万公顷。干胶31.20万吨,约占全国的38.45%,全省的50.96%,年总产值34.32亿元。橡胶从业人员30.49万人,橡胶农户17.80万户,涉胶总人口49.05万人,常年割胶工保持在16.30万人左右。
1.2 橡胶加工业快速增长
1) 初加工布局。截至“十三五”末,全州内天然橡胶初加工厂59家(年设计产能3万吨以上工厂32家),年设计总产能92.3万吨,年实际加工干胶总量13.83万吨;标准胶加工厂年设计产能86.3万吨,年实际加工量13.83万吨;浓缩胶乳加工厂年设计产能6万吨,浓缩胶乳加工厂年实际加工量0.7万吨;全州共有橡胶木加工企业38家(景洪市15家、勐腊县23家、勐海县0家),其中:民营木材加工企业 35 家、国营木材加工企业3家(其中2家承包给个体经营)。橡胶籽加工企业1户,有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云南省绿色工厂。
2) 产能。截至2020年,全州产值5亿元以上的橡胶加工企业共有8户,其中:景阳公司、海胶公司、田野橡胶公司、广垦公司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以勐腊田野橡胶销售有限责任公司、西双版纳新高深橡胶股份有限公司、西双版纳固可力制胶有限公司、西双版纳曼列橡胶有限公司、西双版纳云锰新兴天然橡胶有限公司、西双版纳景阳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橡胶加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3)产品。从产品结构来看,全州天然橡胶产品以标准橡胶(SCR5、SCR10、SCR20、SCRWF)为主,此外还有子午线轮胎胶、恒粘胶、复合橡胶、炭黑/ 白炭黑湿法共沉混炼橡胶、军用轮胎胶等产品。
1.3 天然橡胶科技支撑情况
目前,全州有专业从事天然橡胶研究的科研院所1家(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中国工程院谭天伟院士工作站),省级工程中心1个(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云南省天然橡胶农业工程研究中心),有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勐腊田野橡胶销售有限责任公司、西双版纳州龙新橡胶有限公司)、4家高新技术企业(勐腊田野橡胶销售有限责任公司、西双版纳华坤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勐腊金色橡胶有限公司、云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西双版纳景阳有限公司)、2家云南省绿色工厂(勐腊田野橡胶销售有限责任公司、西双版纳州龙新橡胶有限公司)。
2 西双版纳州天然橡胶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
2.1 胶园管理不规范,科技支撑不足
一是种植规模大,但产出较低。平均单产仅1 500千克/公顷(勐捧农场最高平均单产2 220千克/公顷),产能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二是种植面积大,但质量不高。2002年之后的一段时期,因国际胶价飙升,全州橡胶产业迅速发展,许多种植户盲目扩张,超海拔、超坡度、超规划区域种植现象严重;三是品种参差不齐,良种率低。低门槛的苗木繁育使橡胶苗木品种混杂,苗木供应方无法向种植户提供区域适宜种植品种,导致胶园品种参差不齐,出现排胶障碍;四是施肥、病虫害防治随意性大,科学技术推广应用不足,橡胶生长不一;五是割胶技术不规范。农场企业技术人才少,有技术职称的人员寥寥无几,涉胶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老化,多数胶园强采烂割造成胶树死皮现象,严重影响橡胶树的经济寿命。
2.2 加工布局不够合理,产品研发创新能力不足
经过几年的调整橡胶加工布局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全州有96家加工厂,产能过剩现象突出,市场竞争激烈。特别是一些民营小厂,生产设备老化、工艺落后、能耗高、劳动生产率低、环保难达标、产品质量稳定性差,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目前,全州乃至全省生产的原料胶产品主要为SCR5标准胶。而SCR5标准胶仍沿用20世纪50年代鲜胶乳化加酸凝固的工艺生产,其理化性能难以满足目前轮胎制造业子午化的生产要求,而可满足子午线轮胎生产要求的SCR10、20号标准胶生产的比例过低,以及缺乏航空器材、医疗器械等所需的专用胶,产品结构不合理,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不仅造成了原料胶产品资源的浪费,还造成了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2.3 橡胶产品的深加工及其综合利用率低
目前,云南干胶总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而西双版纳州的干胶产量约占全省的80%。但西双版纳州的天然橡胶多为原料销售,尚未发挥产业应有的效益。在橡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虽然开发了橡胶木材及制品,但规模小;橡胶籽油加工提取及综合利用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因此,引进新的技术、设备及合作伙伴,积极发展橡胶深加工及橡胶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延伸橡胶产业链,提高橡胶产品的附加值,是关系橡胶产业能否做强做大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目前橡胶产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 西双版纳州天然橡胶产业技术创新重点
3.1 建设数字胶园
推进友好型生态胶园建设。根据环境、品种、措施“三对口”原则,推进优良品种选育,支持科研院所对特种胶品种的研发,制定新形势下天然橡胶种植技术操作规程;积极推行胶园种管割防机械化、智能化;推进天然橡胶技术网络服务,支持云南省热作所建设天然橡胶技术服务大数据平台,解决全州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优良品种区域化精细化布局和病虫害防治问题。
3.2 建设橡胶专业技术服务团队
一是融合国营、民营橡胶技术力量,培养和壮大橡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提高技术指导和服务水平。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平台,加强与中国热带科学院橡胶研究所、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等体系建设依托单位的交流合作,开展技术示范、推广、专业化培训、示范园合作创建及产业基础数据收集等,形成技术研发推动产业提质,产业增效拉动技术研究提升的良性循环,全面促进新技术在橡胶产业中的应用推广与转化;二是建立橡胶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鼓励和支持企业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问题。
3.3 建设橡胶科技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一是引进高端人才和科研院所。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梳理科技成果资源,建立面向特种橡胶生产的技术服务机构和网络平台,推动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二是加大特种胶的研发。鼓励特种橡胶研究机构在西双版纳州设立研究中心、科创平台和孵化中心,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三是加强橡胶新材料研发。促进橡胶产业转型升级,立足西双版纳州天然橡胶优越的物理机械性能,最大限度保留天然橡胶的原始分子结构和蛋白质及磷脂,有效提升原生态天然橡胶的高回弹、高强度和耐屈挠、耐疲劳等性能,加快研发制造减振降噪、减磨减重、密封防护的特种橡胶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