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服务“一老一幼”全面推进幸福教育进社区
2023-01-17孙常福
孙常福
(沈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沈阳市教育局深入践行“两邻”理念,在全市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5+1”制度体系总体规划下,立足贯彻落实幸福教育民生工程,把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送到百姓身边。沈阳市深入推进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建设,组建工作专班,制定《沈阳市幸福教育进社区行动计划》,建立工作机制,落实各项举措,在社区课堂环境创设、讲师团组建、课程内容供给、教育服务推送、教育示范引领等方面扎实推进工作,积极培育社区幸福教育场景,让幸福教育“慧”及邻里,让邻里感受教育幸福,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效。
一、培育社区幸福教育场景,把学习送到百姓身边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高起点谋划幸福教育进社区行动计划。沈阳制定了《幸福教育进社区行动计划》,召开推进会,组织拉练赛,加快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建设。2022年,沈阳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实现100%有场所,年底建成首批60个标准化社区幸福教育课堂。高质量服务社区“一老一幼”两个重点人群,组建中小学社区讲师团、社区兼职教师讲师团和社区志愿者讲师团,为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提供公共服务课程和个性化服务课程,构建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育人环境。实现未成年人离校回到社区后有人看管、兴趣爱好有人培养、社会实践有人组织,促进未成年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老年人老有所学有保障、老有所乐有载体、老有所为有平台,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共享教育幸福。目前,有场所、有设备、有师资、有课程的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二是坚持夯实基础,高标准构建社区教育体系。在全国率先制定《沈阳市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机构标准》,加快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区、县(市)社区教育学院,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居民学校以及小区睦邻学习点五级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为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已培育5个标准化社区学院、20个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100个标准化社区居民学校。2022年,皇姑、浑南、于洪、辽中、法库5个区、(县)实现了社区学院的场地独立。新增睦邻学习点373个,累计达到815个,覆盖13个区、县(市),涉及3万多个家庭,50余万人次参与其中,成为推动社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支新生力量。沈阳市睦邻学习点建设先后被评为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教育部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典型案例。沈阳市依托沈河区家庭教育学校,启动社区家庭教育试点工作,建立健全覆盖全域的区、街道、社区三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培育家庭文化,打造家庭教育品牌,切实让每个家庭都在学习和活动中相识相知、互信互融,在促进学校、家庭与社会有效沟通、有机结合的同时,营造睦邻和谐、共享互助的社区氛围。
三是坚持示范引领,打造高品质幸福教育示范社区。沈阳市培育41个样板社区,在社区教育基层党建引领,居民自我服务、自我提升,优质资源服务居民学习交流,建设能者为师、大学生实践团队参与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等方面开展创建工作,共开展各类活动1235次,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沈阳市举办社区幸福教育课堂示范点建设拉练活动,13个区、县(市)的教育局主管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现场参观了各区、县(市)推荐的13个点位,通过与社区工作人员座谈、听取各地区推进情况介绍,全面了解全市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建设现状及自身存在的优势,为今后社区幸福教育课堂示范点建设积累了经验。
四是坚持多渠道并举,丰富送课程进社区内容。2022年5月,沈阳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通,同时推出“教育慧邻”云课堂、沈阳网络教育电视等线上学习平台,推送海量优质教育资源,其中开发社区教育微课500个,累计300余万人次参与学习。沈阳市多平台共建,深化了“互联网+教育”办学模式发展。线下依托社区居民学校、睦邻学习点,面向社区居民开设社区睦邻大讲堂,搭建社区与职业教育、老年教育互通平台,幸福教育进社区次数达到675次,送课进社区1.77万课时,开展各类社区教育活动5000余次,近300万人次社区居民参与其中。
五是坚持氛围营造,积极创建社区幸福教育场景。沈阳市举办“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里迎新春”活动,面向全市社区居民开设“睦邻相伴、知识随行、共迎新春”线上课程,在112个社区开展线下活动,授课500余课时;面向社区居民组织线上系列大赛活动,2596个家庭参赛,丰富了疫情期间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开展“学校放假、社区开学”活动,675个社区设立学习场所,选派教育志愿者开展绘画、书法等兴趣培养,以及环保、劳动、敬老等社会实践活动2820次,17.2万人次中小学生参与其中;开通免费心理健康咨询热线,接待各类咨询1000余次;国庆节期间组织全市社区开展“幸福教育进社区,‘一老一幼’赞祖国”活动,喜迎党的二十大,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六是坚持全方位服务,开通教育政策“直通车”。沈阳市组织各区、县(市)教育局将入学、招生、资助、学校收费等政策汇编成册,推出纸质版和电子版,在社区幸福教育课堂的显著位置设立教育政策“直通车”显示牌,供社区居民线上、线下查阅;出台《教育专属网格员工作职责》,选派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责任心强,掌握教育政策,具有较强人际交往、沟通表达能力的教育系统人员担任教育专属网格员,负责对咨询、反映问题、投诉或举报等事项的接待和处理,确保及时准确地掌握社区居民在教育和学习方面的需求;在全市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开展教育政策“直通车”开放日活动,通过线上集中宣讲教育资助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线下咨询、答疑等方式,把教育政策服务送进社区。
七是坚持内涵建设,通过培训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沈阳市面向全市社区教育志愿者教师进行培训,400余名教师通过考核并获得社区教育兼职志愿者资格;对145名参与教育系统线上线下送课进社区的教师进行了使用相关会议软件的培训;举办首届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大赛、“SDRC”杯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微课程大赛,以赛代训,全市有180余名教师参赛,有效提升了社区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二、幸福教育进社区,形成沈阳经验
目前,沈阳市针对“一老一幼”教育需求,推进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建设,让“一老一幼”共享教育幸福。
一是把教育服务体系延伸到社区。进一步完善《沈阳市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机构教育标准》,建成五级社区教育工作体系。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统筹、协调功能,社区居民学校的实体教学功能,睦邻学习点的自主学习功能都得到进一步发挥,为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建设提供了体系支撑。在实现把教育服务体系延伸到社区的同时,也为加快幸福教育进社区进程,推进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2022年,和平、沈河、大东、浑南、于洪、沈北、法库7个区、县获评辽宁省首批老年教育示范区;沈北新区社区学院的“稻梦空间:在希望的田野上”、于洪区社区学院的“砥砺前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新民市社区学院的“感受南塔社区的人文情怀”、法库县秀水河子镇社区教育中心的“党农文教协同发展”等项目,获评2022年全国助力乡村振兴品牌;睦邻学习点已经成为基层党组织的“延伸点”、乡村振兴的“致富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休闲地”、基层治理的“支撑点”、教育进社区的新阵地。
二是把幸福教育课堂开办到社区。沈阳市基本完成60个社区标准化幸福教育课堂示范点建设,实现了社区教育场所标准化、设备配置标准化、环境创设标准化;目前,700个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实现了有场所;720个中小学讲师团实现与社区对接;3500余名中小学教师走进社区为学生课后服务期间参与自主学习、兴趣培养、社区实践提供服务,近2000名社区兼职教师和志愿者为社区老年人送去多元化的课程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了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实现了老有所学有保障、老有所乐有载体、老有所为有平台,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已成为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乐园,以及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家园。
三是把特色教育服务推送到社区。通过将“教育政策直通车”植入智能化社区教育服务应用系统,实现教育政策随手可查;通过设置“教育政策直通车”二维码桌牌,提供个性化点对点政策咨询;通过对入学、招生、资助、学校收费等政策汇编成册,实现线下随时查阅。3100名教育专属网格员定期下沉社区,进行教育政策的宣讲、解答,转办教育投诉和建议,把教育问题解决在社区,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面向各类人群学习需求的教育供给特色鲜明,和平区的幸福教育全龄化、皇姑区的“1+N”工作模式、大东区的十大课程体系选课单、沈北新区的“1+1+N”幸福教育进社区模式、沈河区的“一基两网五品牌”建设、苏家屯区的“一堂四站”、于洪区的“一区一品”课程建设,均体现出社区幸福教育课堂课程融合、共享、特色、引领的独有魅力。沈阳市培育家庭文化,打造家庭教育品牌,切实让每个家庭在学习和活动中相识相知,互信互融,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发展模式在社区教育中更加凸显。
三、全面推进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建设,高质量服务“一老一幼”
2023年,沈阳市社区将100%实现幸福教育课堂有场地、有设备;开发公共服务课程总量不少于20门,实现社区幸福教育课堂有课程;全市“三大讲师团”专兼职教师队伍人数不少于8000人,全市社区幸福教育课堂100%实现有师资;“教育政策直通车”开设率达到100%;累计建成市级示范点180个。
统筹资源,推进社区课堂标准配置。沈阳市重点推进“三个配置”,实施“一个开通”。一是配置标准化教室。利用社区现有活动空间,提供满足幸福教育课堂日常教育教学需求的固定场所,配置必要的教育教学设备,创设幸福教育环境。二是配置专业化师资队伍。组建中小学社区讲师团、社区兼职教师讲师团和社区志愿者讲师团,统筹指导讲师团与社区对接,提供各类课程服务。三是配置丰富有趣的课程。根据社区居民学习需求,采取“社区统筹、居民点单、多元送课”的方式,开展送课进社区工作。面向未成年人,开设兴趣类课程和社会实践类课程,辅导课后作业;面向老年人,开设各类培训课程,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四是开通教育政策进社区“直通车”。将教育政策送进社区,把教育专属网格员派到社区,通过灵活多样的政策宣讲、建议收集,把教育问题解决在社区。
因地制宜,持续提升课堂建设品质。沈阳市按照“为民、便民、安民”的原则,从社区居民亟须的教育问题入手,在做好行动计划中“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展好“自选动作”。推进各社区创新教室空间设计,让社区居民愿意来;创新课堂服务内容,设置特色课程,让社区居民愿意学;创新课程服务形式,把对未成年人的课后看管转变为课后育人,实现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联合育人。
完善机制,全面强化各项任务落实。沈阳成立市、区两级幸福教育进社区专班。市专班由市教育局班子成员及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包保区、县(市)名单,负责指导、调度和协调各区、县(市)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建设工作;区专班由区教育局局长、教研中心主任、分管副局长、科室负责人,社区教育学院负责人、街道负责人组成,统筹推进本地区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建设。
掌握市、区两级幸福教育课堂建设资金需求情况。沈阳市对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各区、县(市)社区学院,以及967个社区用于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场所建设与改造、装备配置、送课、活动组织、日常运转等基本支出资金需求进行自下而上汇总,并按相应需求安排教育专项经费。
完善社区教育五级体系建设标准。沈阳市在制定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居民学校建设标准的基础上,新制定沈阳市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城乡睦邻学习点建设标准,并以市教育局名义印发。
制定社区幸福教育课堂评价细则,每月对区、县(市)工作进行月考核、月排名、月通报,及时总结工作、分析问题、明确重点、推进工作。沈阳市把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开设情况纳入督导检查范围,作为评价区、县(市)政府履行教育服务职责的重要指标,并开展社区居民教育满意度测评,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让社区居民真满意、真受益。定期开展拉练活动,每季度通过指定点位或随机抽查点位的形式,举办一次全市社区幸福教育课堂拉练赛,各地相互学习、督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