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戏剧教育在学校中的创新实践

2023-01-17王丽

辽宁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戏剧学校课程

王丽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小学)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小学植根于30年创造教育的厚积,秉承“以文化人,以心创新”的办学理念,以卢梭的“在实践中学习”的教育观点为基点,以杜威的“渐进式教学”理论与麦恩斯的“创造力教学”理论为支撑,开发并建构由儿童戏剧进课堂、设置专门课程及社团、进行开拓性实践3个课程群组成的小学戏剧课程体系,有效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校的创造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

一、小学戏剧教育的定位

我们理解的戏剧教育,首先是一门课程。它是由音乐、美术、文学、表演、手工制作等门类的活动性课程统整而来,经舞台戏剧技术加工所形成的一种适合在校园中开展的,以反映学生生活为主的综合实践类课程。戏剧课程可以以一种情境化、戏剧化的方式,自然地反映和解决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方式解决不了的实际问题,完成了从教师告诉学生“怎么做”到学生自主探索“我可以做什么,怎么做?”的转变。

二、小学戏剧课程的流变

小学戏剧课程的开发以及“戏剧+”系列课程的构建经历了3个不同时期的实践形态,呈现出完整的发展脉络:1.0时代的戏剧社团——特长选项。这一时期主要以发展学生特长为目标,设立一个项目供学生选择。学校先后在全国“音乐伙伴”创作与展示总决赛、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比赛中获得戏剧一等奖及优秀剧本创作奖,奠定了日后音乐剧的品牌及影响力。2.0时代的戏剧普及——艺术实践。这一时期学校开始尝试在音乐、美术等课程中融入戏剧元素,进行学科整合的实践。3.0时代的戏剧融合——综合实践。这一时期学校开发“儿童戏剧”校本课程,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及学习内容更加符合师生的需求。这是一个由粗线条课程外观向精致型课程外观变化、发展与升级的过程。

三、小学戏剧教育的实践

创造教育之所以成为学校教育文化的核心,是因为它早已突破了最初以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狭义范畴,将创造思维成功植入学校课程实践的各个领域。有了创造思维的融入,戏剧课程才有了灵魂。

(一)建立管理机制,保障课程实施

学校成立了小学戏剧课程研发与实践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艺术教育主任具体负责,学科骨干教师参与实际教学活动。学校还制定了《小学戏剧课程的研发与实践方案》,并将其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以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课程建设,开展教学方法研究,通过专题培训、外派教师学习等途径,力求合理规划,有效保障戏剧课程研发与实践的顺利进行。

(二)建构课程体系,总结经验方法

学校创编了辽宁省第一部参加全国比赛的音乐剧《喜鹊上学》,一次次排演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儿童歌舞剧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我们坚持开展了15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以实施国家课程为根本、研发校本课程为突破口、创建音乐剧社为平台的“戏剧+”系列课程体系,总结、提炼出有推广价值的经验方法。(见图1)

图1 “戏剧+”系列课程体系

1.儿童戏剧进课堂

学校以国家课程校本化为原则,按照“戏剧+学科”进行学科内拓展融合和学科间归类整合,有机渗透戏剧元素,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艺术的感知力与表现力,让学科实现横向增值与纵向增值。

音乐课上,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动作造型—想象与创编—表演体验—评价再生成”这一基本课堂教学模式,对教材进行小型化、戏剧化和歌舞化处理,力求普惠全体学生;美术课上,教师根据主题或情节的需要,将戏剧中的舞美设计、道具制作与教材相融合,以色彩、造型、图案、服饰、旧物大变身、四格漫画、绘本等形式呈现,还融入版画特色。

学校关注音乐与美术、道德与法治、语文、英语等学科的融合,如语文课中的古诗词、成语故事、寓言童话教学的戏剧化处理;英语课中的单元故事、趣味配音、情景对话表演;体育课中运用戏剧游戏对学生进行身体协调性、反应能力和意志力的培养等。全学科都在挖掘戏剧元素。

课堂上,师生通过模仿、创意造型、集体绘画、角色扮演、对白设计等12种戏剧教学法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能力,使学生更加懂得尊重他人,增强了审美意识。

2.设置专门课程及社团

培养创造力的过程就是“做中学”与“学中做”的统一。学校通过儿童戏剧课、音乐剧社、社团联动、戏剧节进行自主编创、改编、排练戏剧节目,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

班班开设《儿童戏剧》校本课程。课程在全学段开设,每周1课时。低年级以肢体与声音的创意表现和音乐游戏为主;中年级以歌唱、舞蹈、道具制作、即兴表演、口头创作为主;高年级以编创、片段欣赏和小型剧目排演等为学习内容,关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每周的“创想”音乐剧社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活动中主要进行童谣、诗歌、绘本故事、中华传统故事、创作剧本、即兴表演等创造性练习,还进行道具制作、经典赏析等戏剧剧场练习。学生创作的剧本也常常作为教学资源,被选入校本教材中。

学校还建立课外社团的联动机制,在班级或社团的范围内,围绕一部戏剧的剧情需要,将既有的文学社、手工制作、绘画、舞蹈、合唱等社团联合起来,以不同角度鼓励学生参与课本剧的编创,服装、道具、布景、音乐的制作,并将其形成一门完整的课程。

3.进行开拓性实践

为使校园剧和课本剧有更多的创作原动力,学校每年举办校园戏剧节,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家长朋友也被带入情境,大家共同创作、排演了一部部题材丰富的课本剧、情景剧、音乐剧,如《美丽的家园》《特殊的考试》《月亮的味道》《少年的梦》《金奖章》《厨房里的争斗》等。学校每一年戏剧节都整理出一部作品集,全面展现新时代少年阳光向上的精神风貌,抓住每一次比赛与艺术展演的美育时机,为学生展示自我创造舞台。

在班级戏剧基础上,学校还编创了多部反映校园生活的剧目。《送你满天星》《一点点》《我是骄傲的中国娃》等19部原创音乐剧在全国及省市比赛中获奖,在学生心中植入真善美的精神基因,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三)健全评价量表,完善评价制度

儿童戏剧课程是艺术与应用艺术的教育,以学生在课程中的实际创作历程表现来评价。由于创作性的表演活动是即兴、非正式的展演,且以过程为主,评价原则也是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为重点。教学评量表以探索与表现、审美与理解、实践与应用的分段能力指标为学习要点开展评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以1~5的等级予以评价,若有相关的特殊情况和表现,则填入备注栏内。

四、小学戏剧教育的成果

学校的戏剧课程之所以能延续至今并蓬勃发展为特色课程,是因为我们的课程体现出自创性、生活性、序列性、传承性和发展性五个特点,内容符合学校课程的价值取向,满足师生的发展需求。十余年的戏剧课程开发与实践,不仅表现在学校的课程内容和教育行为上,更表现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上。

一是积淀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从最初的8人组队参赛,到如今全体学生参与戏剧课程的学习,学校充分体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原则。学生在艺术审美和创造的过程中向善、向美、向真、向上,愈发活泼、开朗、有主见、有思想。学生编创的19部原创音乐剧、校园剧、心理剧,其中有5部获全国第三至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及优秀创作奖;版画项目获辽宁省艺术工作坊评选一等奖,“点点剧社”被命名为“省级美育社团”,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依托高校教师团队工作坊,学校每年对入职教师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创造教育专题培训,提升教师的理论认知及实践水平。同时,不同学年段、不同课型的教学实践提升了教师的学科整合能力与综合素养,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充分体现自身价值,不断发挥辐射和示范作用,形成研究型教师团队。

三是做实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师生戏剧工作坊受邀在2017年国际应用戏剧教育大会上展示,学校的办学经验“引教育戏剧课程,助力学生创造力培养”获沈阳市教育科研“十百千工程”百项办学特色成果奖,“小学教育戏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顺利通过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和辽宁省规划课题的结题鉴定。学校还获评辽宁省义务教育改革示范校、辽宁省美育教育示范校和国家级儿童歌舞剧进校园试点基地学校,“小天地、大作为”最终落实到学生能力素养的提升上。

小学戏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不仅让师生对戏剧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更实现了学校以戏剧为抓手,使学生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共同提升的美好愿景,开辟了一条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特色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戏剧学校课程
有趣的戏剧课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戏剧类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