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静脉镇痛与自控硬膜外镇痛对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
2023-01-17许县城许志通
许县城,许志通
(1.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医院,福建 漳浦 363200;2.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是骨科较为常用的术式,通过切开、显露骨折部位,对骨折端进行修正、复位,并对骨折端进行内固定,以维持骨折部位稳定[1]。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未外露骨折部位,感染风险低于开放性骨折,但为了复位骨折部位,需进行ORIF治疗,以恢复胫腓骨正常解剖关系[2-3]。但ORIF对人体损伤较大,术后局部组织可产生炎性因子,导致人体痛觉增敏,疼痛程度较重[4]。因此,为缓解患者疼痛,临床需采用较好的镇痛方式。自控静脉镇痛(PCIA)是一种新型镇痛技术,经静脉向患者体内注入定量的药物,以满足患者镇痛需求[5]。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主要指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硬膜外间隙,以阻滞脊神经根,达到暂时性麻痹其支配区域的目的[6]。鉴于此,本研究探讨PCIA与PCEA对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患者ORIF后炎性因子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医院收治的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患者72例,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6例。A组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32~68岁,平均(50.36±5.9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1~39 h,平均(25.32±5.84)h。B组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34~68岁,平均(50.98±5.6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2~36 h,平均(24.82±5.32)h。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①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胫腓骨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7]为Ⅰ级~Ⅱ级;知情且自愿签署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其他骨性疾病;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合并精神性疾病。
1.3方法:两组患者术中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采用0.75%布比卡因(上海朝晖药业,国药准字H20056442,规格:5 ml∶37.5 mg)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硬膜外加入0.5%罗哌卡因(广东华润顺峰药业,国药准字H20050325,规格:75 mg),并于术后进行镇痛处理。
1.3.1A组:采用PCIA:术后接静脉镇痛泵进行PCIA,镇痛药物配方:0.5 mg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国药准字H20143314,规格:1 mg),800 mg曲马多(德国赫素大药厂,国药准字H20070150,规格:2 ml∶100 mg),2.5 mg氟哌利多(山东华鲁制药,国药准字H37022102,规格:2 ml∶5 mg),0.3 mg东莨菪碱(河南辅仁怀庆堂制药,国药准字H19994038,规格:1 ml∶0.3 mg),0.9%生理盐水,配成100 ml溶液,经静脉镇痛泵注入,负荷量为2 ml,锁定时间为15 min,输注速率为2 ml/h,自控镇痛量为0.5 ml/次。
1.3.2B组:采用PCEA:术后接镇痛泵进行PCEA,药物配方:4 mg吗啡(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国药准字H21021995,规格:0.5 ml∶5 mg),2.5 mg氟哌利多,150 mg罗哌卡因,0.3 mg东莨菪碱,0.9%生理盐水,配成100 ml溶液,镇痛泵使用方法同A组。
1.4观察指标:①炎性因子水平:于手术完毕时、术后24 h、术后48 h取两组患者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进行离心处理,离心半径为10 cm,处理10 min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②疼痛程度:于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8]评估两组疼痛程度,总分10分,分值越高,患者疼痛感越重。
2 结果
2.1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手术完毕时、术后24 h、术后48 h时点IL-6水平逐渐降低,IL-10水平逐渐升高,且B组术后24 h、术后48 h时点IL-6水平低于A组,IL-10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2两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时点VAS评分逐渐降低,且B组各时点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程度VAS评分比较分,n=36)
3 讨论
胫腓骨骨折主要由直接、间接暴力所致,可导致关节肿胀,引发局部疼痛,手术是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方法[9]。但受手术创伤、骨折损伤等因素影响,可导致人体神经内分泌产生变化,引发炎性反应、应激反应,导致患者术后疼痛加剧,影响术后康复[10]。因此,为促进患者康复,临床需采取有效的镇痛方案。手术创伤、麻醉均可引起人体炎性反应,导致内环境紊乱,引起术后并发症,不利于术后康复[11]。IL-6、IL-10是人体重要的炎性因子,其中IL-6属于促炎因子,IL-10属于抗炎因子,人体抗炎因子与促炎因子的失衡是导致炎性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12]。而疼痛可促进大量炎性因子分泌,炎性因子可刺激痛觉感受器,激活周围神经元,提高疼痛敏感性,导致患者疼痛加剧,二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13-14]。本研究结果可见相较PCIA,PCEA对患者术后炎性因子水平的改善更加显著。分析原因,PCIA采用传统阿片类镇痛药物进行镇痛,医生设定合适的镇痛药物剂量,由患者自己调控注射止痛药物的时机、剂量,以满足患者在不同时刻、疼痛强度下的镇痛需求[15-16]。阿片类镇痛药物镇痛效果虽好,但对术后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效果不甚理想。PCEA通过外周将麻醉药物传入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效减弱、阻断应激反应,对人体细胞因子进行调节,以改善人体免疫机制,减轻应激性损伤,有效平衡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PCIA,PCEA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效果更加显著。分析原因,PCIA通过静脉给药镇痛,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而PCEA可有效阻断交感神经传导,麻痹该神经所支配区域,以阻断痛觉传导,同时,PCEA还可改善人体炎性因子水平,避免炎性反应加重患者疼痛感,镇痛效果更加显著[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