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指导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素合理应用的价值研究
2023-01-17杨志超罗冰燕陈俊敢
杨志超,罗冰燕,陈俊敢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 惠州 516211)
下呼吸道感染是我国临床高发病率较高的一系列疾病统称,是呼吸系统常见病,主要包括气管炎、支气管炎以及肺炎等。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咳嗽、咯痰、气喘,对患者生活、工作、学习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及时确诊并接受针对病因的治疗,可痊愈,一般预后良好[1]。下呼吸道感染的基本病因是人体受到细菌、病毒以及真菌等病原体感染,不同感染源的治疗方案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确定具体的感染病原体十分重要,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婴幼儿由于年龄小、身体发育不完善,自身抵抗力与免疫力弱,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风险高,是主要患病人群[3]。临床上治疗下呼吸道感染首选抗生素类药物,可获得理想治疗效果。但是,因为我国临床对于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存在较多的不合理、滥用情况,导致病原菌耐药,治疗效果下降[4]。为此,合理使用抗生素成为临床研究重点,目的是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减少耐药菌产生。有研究指出,血清降钙素原是一种重要的炎性因子,对于人体炎性反应有很好的提示作用,可以预测和评估细菌感染,在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中呈异常高表达[5],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的水平正常,或者略微升高[6]。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可以对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进行准确鉴别诊断,以此合理使用抗生素[7]。本研究中收治下呼吸道感染患者98例分组对照,探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影响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4月~2022年2月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9例。对照组年龄1~25岁,平均(10.34±1.02)岁;男25例,女24例;病程5~20 d,平均(10.24±1.31)d;病情严重程度:轻度30例,中度19例。试验组年龄1~25岁,平均(10.40±0.98)岁;男26例,女23例;病程5~20 d,平均(10.35±1.29)d;病情严重程度:轻度31例,中度18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因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表现入院检查,经医生查体与其他检查后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②首次入院检查与治疗;③入院前未接受任何治疗;④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目的、方法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①抗生素过敏;②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③入组前使用抗生素药物;④精神疾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进行标准抗生素用药治疗:对入院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进行血压、血糖、心率检测,并观察了解患者疾病症状作出初步判断,结合各项检查结果对其疾病类型进行确诊。医生按照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及相关规范,结合自身的临床诊疗经验对患者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确定。如果需要,根据治疗需求、患者耐药试验结果等给予相应的抗生物类药物,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对停药时间进行确定,同时为患者进行止咳、平喘、化痰等常规治疗,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减轻疾病症状。
1.2.2试验组患者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是否使用抗生素药物,同时在治疗期间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抗生素使用时间进行确定。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显示<0.25 mg/ml时不对患者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检测结果≥0.25 mg/ml时对患者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用药期间间隔12~24 h复测一次血清降钙素原,结果<0.25 mg/ml时停止抗生素类药物使用,同时为患者进行止咳、平喘、化痰等常规治疗,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减轻疾病症状。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方法:应用干试免疫荧光法,使用基蛋生物公司制造仪器Getein1600和配套试剂,根据仪器和试剂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可靠。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疾病症状、体征消退用时及抗生素合理应用情况、临床治疗效果。指标评价标准:①疾病症状、体征消退用时:对两组患者发热、咳嗽、咯痰、气喘以及肺部干湿啰音消失时间进行记录并汇总,计算平均用时。②抗生素合理应用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率、使用时间、抗生素用药费用。③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治疗1 w后,观察其疾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以及各项检查结果。疾病症状基本消退,各项检查结果恢复正常记为显效;症状及检查结果改善记为有效;症状及检查结果未发生改善记为无效。临床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两组疾病症状体征消退用时比较:试验组患者发热、咳嗽、咯痰、气喘以及肺部干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疾病症状体征消退用时比较
2.2两组抗生素合理应用情况比较:试验组抗生素使用率低于对照组,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抗生素药物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抗生素合理应用情况比较
2.3两组高于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试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n(%),n=49]
3 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引起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咯痰、气喘等症状表现,生活质量下降,需及时就医确诊,并接受规范治疗,可快速缓解疾病症状,消除病因,一般预后良好。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类型包括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好发于儿童,因为儿童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侵入而患病[8]。下呼吸道感染在季节交替时发病率增高,冬、春季节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节,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病,儿童与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9]。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药物,对感染进行控制,并消除感染病因。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降温治疗,止咳、祛痰治疗,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改善生命体征,稳定病情。
由于下呼吸道感染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不同感染病因引起的患者疾病症状体征极为相似,难以通过查体进行鉴别诊断,对抗生素的临床使用造成一定干扰,盲目用药可能无法发挥好的治疗效果,并容易进一步加剧我国抗生物药物滥用情况,出现更多耐药菌[10]。目前,临床上对于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缺乏足够的临床指标,通过对患者血清白细胞计数进行检测,判断感染的准确率比较低。痰病原菌培养虽然可以获得比较高的感染检出率,但是操作复杂,耗时长,耽误患者疾病治疗[11]。因此,需要一种对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有较高灵敏度与特异度的指标,进行疾病诊断的同时指导临床医生对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血清降钙素原是一种在人体血液中可以被检测出来的蛋白质,人体受到细菌或者真菌感染后,血清降钙素原会出现明显的升高,呈现出高表达[12]。而在病毒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中,血清降钙素原的水平则不会升高。在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具体感染原因、病原微生物进行鉴别诊断中,应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可以准确鉴别诊断细菌感染、真菌感染与病毒感染,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13]。健康人群的血清中一般无法检测到降钙素原,水平含量在0.1 ng/ml以下。在人体发生感染后,组织器官受到刺激而出现应激反应,导致炎性反应发生,在刺激足够情况下促使机体免疫抑制,释放血清降钙素原[14]。由此可见,血清降钙素原除了可以进行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外,还可以提示炎性反应的发生,评估炎性反应的剧烈程度。在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在病因不明时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可以预测细菌感染的可能,因为非细菌性疾病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比较低。与此同时,在对疾病发展过程进行病情监测时,如果发现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升高,则提示细菌重复感染,或者出现脓毒症。
本研究显示,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通过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可以确定患者是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给予患者对因、对症治疗,药物使用更加合理,有针对性,临床用药疗效好,促使患者病因快速消除,缩短疾病症状消退时间[15]。试验组抗生素使用率、使用时间以及使用费用均比对照组低或少,分析原因为:对患者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如果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0.25 ng/ml则可以排除细菌感染,不需要对患者使用抗生素,以此降低了患者抗生素整体使用率,避免抗生素滥用,减少耐药菌[16]。在对患者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监测,可以掌握患者细菌、真菌感染的程度,以此为依据选择何时停止使用抗生素,以此减少了抗生素使用时间,减少了抗生素使用费用。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相当,因为两组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案一致,均对患者进行了止咳、平喘、祛痰等治疗,均可起到治疗效果。
本研究说明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时对患者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有助于抗生素合理使用,减少抗生素不必要使用,减少使用时间,节省药物费用等。
综上所述,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素合理应用中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对于疾病治疗、预后均起到促进作用,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