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民援助约翰·拉贝的档案鉴证
2023-01-17季红军
季红军
(南京市档案馆,江苏南京, 210019)
约翰·拉贝(1882—1950),德国汉堡人,1908年来华,自1911年起先后担任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北京、天津、南京代表处代表,到1938年回国,在中国生活了近30年,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37年12月,日军发动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面对日军暴行,拉贝联合十多位国际友人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并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最终成功挽救了25万中国百姓的性命,被称为“洋菩萨”。拉贝以特殊的方式保护南京民众,并记录下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彰显了人道精神。在南京市档案馆所藏档案中,有几份珍贵的档案,记录了南京人民战后救助拉贝的情况,从这些珍贵档案中,既能看到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拉贝保护中国难民的仁风义举,也折射出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大爱美德。
一、援助约翰·拉贝的历史背景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外国人争相撤离中国,德国政府也多次召唤拉贝回国,但是他始终拒绝,决意留在南京。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善待了我30年之久的东道国遭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富人们逃走了,穷人们不得不留下来,他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他们没有钱逃走,他们不是正面临着被集体屠杀的危险吗?我们难道不应该设法帮助他们吗?”[1]
在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拉贝竭尽全力保护中国民众,直至1938年4月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国后,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揭露日军在南京的残酷暴行。后来,由于没有听从政府召唤等原因,拉贝受到当局迫害,被纳粹分子长期软禁,记录着南京大屠杀真相的《拉贝日记》也一并被没收。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拉贝因为纳粹党员的身份,先后被苏联和英国逮捕,境况更加困难。南京人民得知拉贝的遭遇后,想方设法为拉贝提供政治援助,在证实他的清白后,同盟国法庭最终宣布拉贝无罪释放。1946年,由于拉贝被任职公司解聘,生活一度陷入困窘。
二、南京人民援助约翰·拉贝的档案鉴证
根据前期搜集整理的相关信息,1947年1月,国民政府南京市政府外事办职员宋斌甫呈给南京市长沈怡等有关约翰·拉贝的调查报告。该报告详细回顾了约翰·拉贝来华后的经历、家庭情况以及国际友人提供的有关现状。由于音译不同,报告中艾拉培(JONNH.DRABE)就是约翰·拉贝。这份报告主要依据探询拉贝的秘书韩湘琳整理而得,包括以下内容:
约翰·拉贝,现年约为66岁。1937年11月,国民政府下令西迁后,难民区正式成立。由马超俊(时任国民政府南京市市长)转到政府现款十万元及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拨交军粮米五万石、麦粉十万包,即公推约翰·拉贝为会长,处理一切救济事宜。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拉贝日夜筹划,并于其原租住宅院内收容难民一千余人。“衣食相助极尽爱护之热忱,至今广州路小粉桥一带居民无不歌颂之也。”[2]约翰·拉贝于1938年2月22日奉上海总行命乘英军船前去上海,当年4月末返回德国,担任西门子总厂远东人事部部长。而其院内的难民至1938年6月,方才散去。拉贝有一儿一女,儿子约26岁,女儿约35岁,其女婿曾在北平西门子工作,均在战前返德。他的女婿体弱多病,生死莫卜,而约翰·拉贝的妻子当年已在60岁左右。拉贝除了在英国商保有寿险外,现在全部损失,已经毫无积蓄。“拉贝在西门子的养老金已没有任何希望,他的生活在非常贫困之中。”[3]
《为调查拉贝先生对于救济南京难民情形的报告》,现藏于南京市档案馆
另外,根据报告显示,当时拉贝在德国的具体情形国内人士并不是很清楚,只是有德国人士谈到其生活状况极为困难,金陵大学教授史密斯及南京当日国际救济会等人士对拉贝之困难情形颇表同情,愿意予以帮助,并拟设法使其返华居住。
两个月后,沈怡在《德意志新闻周报》上见到一则报道,称拉贝一家九口居住在柏林,生计困顿,房子毁于战火,只能吃橡子黑面粥果腹,由此印证了此前的消息。沈怡随后通过中文媒体《新闻报》将此事传播开来,在南京发起了捐款资助拉贝先生的活动。
1947年《南京市政府公报》第二卷第五期记载了相关情形:“沈怡市长称拉贝是我们情谊深厚的朋友,现在遭遇十分可怜,号召南京市民予以救助,以报当年恩德,特辗转打听拉贝下落,准备接拉贝来南京居住,以度余年,一切由南京市政府供养。同时得知,拉贝目前仍在西门子厂服务,生活清苦。沈怡听到消息后,就立即以最迅速方法,订购了大量食品,由瑞士按时运送柏林,馈赠艾氏,略微表示我南京全体市民的区区报答之情,同时已托人就地征询拉贝来南京的意见,并作好准备。”[4]
根据现存档案可知,最早于1947年3月初,由上海国泰华行寄出捐献包裹一份,价992000元,包含2磅麦卡罗尼(通心粉)、30盎司烟熏火腿、30盎司植物脂肪等食物,同年5月23日约翰·拉贝收到该包裹。[5]在收到南京人民的救助后,拉贝两次给南京市政府发来感谢信。第一封信于1947年6月18日寄达南京。拉贝在信中热切地感谢了沈怡的美意,介绍了自己家中“口粮分配不足”“收集野菜槲实”的情况,并告知馈赠的包裹已经运抵佛兰克福(即法兰克福),因为佛兰克福与柏林的包裹许可证尚未发放,还未到达柏林,待正式收到包裹后,将再次致函感谢。并表示,由于生活困难,身负一家八口生活责任,能获得此等食物包裹,对于本人一家生活有着特殊的意义。[6]
第二封信于1947年6月20日寄达南京。在信中,拉贝告诉沈怡,已于5月23日收到了“食物包裹四件”,包裹抵达时均很完整:“每包计有香肠一磅,茶叶半磅,咖啡一磅,可可半磅等。”[7]同时,拉贝表示,自己在国外居住了约35年,亲眼目睹了世界灾难,但从来没有见过像今天这么恶劣的柏林,饥饿已使他们无法忍受。收到上述食物后,立即分给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家九人,大家都感到无比的欣慰。
此外,1947年南京市参议会第一届第四次大会召开前,王璐、吴凤鸣、常训荣等10位参议员也提交了相关援助提案:“德侨拉贝在南京沦陷时救济难民逾十余万,仁风善举功不可没,听说返回德国后遭到纳粹的拘囚,生活困窘,拟集资酬庸以尽报施之谊。”[8]
提案对为何援助约翰·拉贝进行了说明,同时,还对如何援助提出了三点办法:1.组织成立救助德侨拉贝劝募委员会,请市国民党部、市政府、市商会各推代表三人及参议会代表三人,组织之本会代表由劝募委员会推举之。2.劝募款项拟分配标准:发动银行钱业及大商店影剧院捐募五千万元;向地方慈善团体劝募2000万元;公开向曾受救济的市民劝募2000万元;公开征求各机关及住户捐款1000万元。3.募足一亿元即函请中央准按市价折购2000美元转汇德国以资救助。[9]
1947年11月15日,南京市参议会第四次大会通过提案,并将三点办法修改为:1.以南京市参议会名义致函拉贝先生表示慰问诚意。2.组织救助德侨拉贝劝募委员会,其人选由本会会同市府遴聘之。3.捐款以5000万元为目标,并请政府以官价折汇。[10]
1948年3月13日,南京参议会参议长陈裕光给市长沈怡的笺函中提到,为本会前决议组织救助德侨拉贝劝募委员会其委员人选,本会方面经请王绎齐、穆华轩、程觉民三先生担任,贵府方面应聘委员二三人。经沈怡批示,最终指定雍家源会计长、任治沅参事、谢徵孚局长三人为委员。[11]
1948年4月7日,陈光裕、杭立武给市长沈怡的笺函说到,此前组织成立捐款劝募委员会及发动市民捐款的事已经被签准,后续亟待办理,拟请南京市政府一次捐助法币1200万元,连同其他捐款,折换成美元一起汇款给拉贝。[12]1948年4月19日,沈怡给杭立武、陈光裕回信,表示捐款1200万元已照数拨由本府秘书处,可派人前去领取。[13]
除了现金,通过查阅相关档案可知,1947年5月至1948年4月,实物捐款方面,由上海PeterKutt洋行按月寄交食物包裹一份,全年12份,共价3528000元,该包裹主要包含1.5千克玫糖、1千克罐头牛肉、1千克蜂蜜、0.5千克咖啡等食品。[14]
《为拉比先生生活困难捐款一千二百万元》,现藏于南京市档案馆
1948年5月之后,南京市政府也考虑过如何继续赠送物资,但是由于当时复杂的国内局势,在4月份捐款1200万元后,未能再查询到其他援助情况的史料档案,这一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三、结语
在拉贝生活困难之时,南京市民不忘旧恩,倾囊相助,并邀请他来南京安度晚年,但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极度动荡之中,且拉贝年纪偏大,最终没有选择来到南京。
关于援助拉贝的资金总额,目前还未找到完整的史料鉴证。但是从拉贝的两次回信,我们可以看出,南京人民的援助有效缓解了拉贝生活上的压力。特别是他在信中提到:“过去之所为与今日获得之同情,使我将永不再感到失望,深信东方与西方必有相遇的一日”[15],反映了晚年时期拉贝积极乐观的心态,更再现了南京人民援助约翰·拉贝的相关细节,全面展现了中国人民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