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类型脑梗死的MRI、CT特征与诊断价值

2023-01-17胡柏熊春刘晖童群

江西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磁共振缺血性检出率

胡柏,熊春,刘晖,童群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吉安 343000)

一直以来,脑梗死都是威胁中老年群体的常见病,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1]。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脑梗死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及时准确的评估脑梗死患者的病情,针对病情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2]。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3],影像学检查在脑梗死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为临床脑梗死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MRI及CT是检查不同类型脑梗死较佳影像学方法,可减少或避免误诊及漏诊[4]。本研究主要探讨MRI、CT对不同类型脑梗死影像学特征表现,评价MRI、CT对不同类型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1月至2020年4月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组前均与患者监护人签署入组同意书并申报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临床高度怀疑并经过追踪证实为脑梗塞患者、影像检测前未进行过溶栓治疗、通过病理组织活检确诊;排除标准:无法获取临床病史资料,或病史不全、无法配合CT、磁共振成像者、图像显示不清晰者。所有患者均行MRI与CT检查。患者中男124例,女76例,病程0.5~6 h,平均(3.1±1.1)h。

1.2 方法CT组使用仪器为GE 64排螺旋CT,管电压为140 kV,管电流为750 mA,扫描层厚为5 mm,扫描层距为5 mm,扫描过程保持患者仰卧位,先实施头颅平扫,随后经肘静脉注射碘佛醇对比剂实施增强CT扫描,所获得数据通过后期处理后由两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医师共同阅片后发出诊断报告;MRI组使用仪器为飞利浦3.0T磁共振扫描仪,其中FOV为230 mm,扫描层厚为6 mm,扫描层距为1.5 mm,扫描过程保持患者仰卧位,实施多参数轴位扫描。两组均在扫描过程中给与患者适当镇静避免头部移动。

1.3 观察指标 比较MRI与CT诊断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价值,如两组真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并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比较MRI与CT对不同部位(皮质、基底节、放射冠及小脑)病灶检出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进行,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或校正法进行,等级资料通过U检验进行,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与CT诊断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价值比较MRI组和CT组诊断缺血性和出血性脑梗死特异度均超过90%,且MRI组诊断出血性脑梗死具有最高灵敏度,其次为MRI组诊断缺血性脑梗死达到75%。见表1。

表1 MRI与CT诊断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价值比较

2.2 MRI与CT对不同部位病灶检出率比较MRI组诊断皮质病灶、基底节病灶、放射冠病灶及小脑病灶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组(P<0.05)。见表2。

表2 MRI与CT对不同部位病灶检出率比较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年化不断进展,心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最主要内科疾病,虽然其是属于慢性病范畴,但急性发作者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5]。以往研究提示[6],对于急性脑梗死最佳救治时间窗为发病后6小时,若病情延误将进一步加重脑功能损伤,将造成不可逆性脑损伤。有效的把握救治时间并实施有效血管再通、止血、降低颅内压等处理对减少脑组织损伤,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7]。临床上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常常开放绿色通道,切实落实时间就是生命的概念[8]。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目前则主要依赖MRI和(或)CT。其在脑梗死评估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能为临床脑梗死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改善脑梗死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9]。但对于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首选何种诊断手段目前尚无统一定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目前常用的方法为CT和MRI。其中CT检查具有图像清晰,禁忌证少等优点,其通过病灶部位的动脉影、病灶密度以及肿胀情况进展分辨诊断,如出现某一段脑动脉密度显著增高,脑沟消失、脑回变浅则可判断为脑梗死的发生,但其对于发病早期脑水肿较轻占位不明显者,容易发生漏诊现象[10-12]。磁共振则通过脑组织总水分子密度变化进行分辨诊断,对于脑梗死后组织水肿其T1及T2弛豫时间显著延长,T1加权像表现为等低信号,T2加权像表现为高信号,显著提高诊断效率,尤其对于早期水肿不明显,CT检查效果欠理想者,磁共振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本研究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实施MRI和CT检查,比较两组在诊断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价值发现,MRI组和CT组诊断缺血性和出血性脑梗死特异度均超过90%,且MRI组诊断出血性脑梗死具有最高灵敏度,其次为MRI组诊断缺血性脑梗死达到75%。说明磁共振检查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尤其是对于缺血性脑梗死诊断上意义更为明显。另外比较MRI与CT对不同部位病灶检出率发现,MRI组诊断皮质病灶、基底节病灶、放射冠病灶及小脑病灶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组。证明磁共振检查对不同部位脑梗死的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者。可能与急性脑梗死发病急性其水肿程度往往不明显,单纯CT检查时因脑组织占位效应不显著而导致诊断敏感度欠佳[13]。磁共振检查则多以细胞早期水肿情况测定为标准,对病灶部位轻微水肿所致的水量增加均可以清晰显示,其T1及T2弛豫时间明显延长,进而有利于诊断率的提高[14]。而且磁共振检查还可直接反映血管狭窄情况、病变责任血管等,更利于临床精确诊断[15]。

综上所述,磁共振诊断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中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可对不同类型梗死病灶进行早期诊断。

猜你喜欢

磁共振缺血性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