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监护发生肺部感染的因素研究

2023-01-17侯昌权陈文楷廖有根

江西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监护呼吸机血肿

侯昌权,陈文楷,廖有根

(宜春新建医院1.重症医学科;2.神经外科;3.急诊科,宜春 336000)

脑出血会使患者出现头痛、昏迷、肢体麻木等症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致残率,需及早进行治疗[1]。重症脑出血需采用脑室穿刺引流血肿手术治疗,以便快速清除脑部血肿,避免血肿压迫正常脑组织,减轻患者的病症,效果较好[2]。但由于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多出现昏迷、咳嗽无力等症状,痰液积聚于肺内,更易并发肺部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影响患者预后。而探究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监护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制定干预方案对降低术后监护肺部感染发生率至关重要。鉴于此,本研究将重点分析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监护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宜春新建医院收治的68例重症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脑出血符合《神经病学(第8版)》[3]中相关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检查证实;均在本院完成脑室穿刺引流血肿手术;肺部感染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4]中方法评估:体温超过38.5°,白细胞数量增加;出现咳嗽、气促等症状;肺部影像学发现明显的炎性改变;肺部可闻及干湿性啰音;痰培养病原菌阳性;临床资料保存完整。排除标准: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伴有肝肾等器官病变的患者;入院时已存在肺部感染的患者。患者男35例,女33例;年龄49~68岁,平均年龄(53.20±3.05)岁;留置鼻饲管时间3~10 d,平均时间(6.74±1.06)d。

1.2 方法 基线资料收集方法:查阅患者基线资料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包括性别(男、女)、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史(COPD诊断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5]诊断标准)、留置鼻饲管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处理数据,全部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监护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部感染发生率68例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监护发生肺部感染15例,发生率为22.06%(15/68)。

2.2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发生组COPD史、留置鼻饲管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3 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监护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将2.2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COPD史、留置鼻饲管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作为自变量并赋值说明,见表格2,以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监护发生肺部感染情况作为因变量(1=发生,0=未发生)。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COPD史、留置鼻饲管时间长、呼吸机使用时间长是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监护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3。

表3 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监护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表2 自变量赋值情况

3 讨论

目前,脑室穿刺引流血肿手术是治疗重症脑出血的有效方案之一,可清除脑内血肿,减轻脑组织损伤,使患者获得治愈的机会。但手术会降低患者的抵抗力,减弱患者的排痰能力,容易诱发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进程。安学芳等[6]于研究中提出651例脑出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26.73%。而本研究结果显示,68例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2.06%,差异之处可能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少及个体差异相关,但均提示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因此,积极探寻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对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研究比较发生、未发生肺部感染的重症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资料,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COPD史、留置鼻饲管时间长、呼吸机使用时间长是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监护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如下:(1)有COPD史:有COPD史的患者免疫功能会下降,抵抗力逐渐减弱,且呼吸系统及肺通气功能多存在损伤,容易减弱患者的肺功能,降低咳嗽及排痰的能力,导致肺部及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无法排出,增加肺部感染发生风险[7]。建议医护人员定时监测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的肺部通气功能,及时清除分泌物,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2)留置鼻饲管时间长:鼻饲管是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常用的进食方法之一,但长时间留置鼻饲管会降低口腔的自净作用,增加口腔细菌量,损伤患者鼻、口腔、咽喉等黏膜,造成食物反流、误吸等现象,从而提高肺部感染的发生率[8]。建议医护人员定期更换鼻饲管,并依据患者恢复情况及早取出鼻饲管,避免因时间过长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3)呼吸机使用时间长:呼吸机是临床治疗重症脑出血患者常用的呼吸设备之一,但长时间使用呼吸机会使膈肌处于被动状态,促使膈肌逐渐萎缩,从而减弱患者呼吸肌功能;且长时间使用呼吸机易造成口腔黏膜的挤压损伤,增加细菌入侵概率,进而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9]。建议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尽量及早撤掉呼吸机,避免因时间长增加肺部感染发生率。因此,重症脑出血患者具有较高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而临床应优先筛查有COPD病史的患者,给予密切监测,术后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协助患者完成咳嗽或排痰等操作。同时,应结合患者自身恢复情况尽早取出鼻饲管或按时清理鼻饲管分泌物,在确保患者呼吸和血氧稳定的情况下早期撤掉呼吸机,改善呼吸道黏膜受损,修复机体防御机制,这对于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监护肺部感染的发生与有COPD史、留置鼻饲管时间长、呼吸机使用时间长等因素有关,临床可据此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以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监护呼吸机血肿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