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研究

2023-01-16陈丹

教育界·A 2022年32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新课标核心素养

【摘要】新课标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出发,指出了新课标背景下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明确了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提出了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策略,以求有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立德树人

作者简介:陈丹(1993—),女,江苏省镇江市揚中市长旺中心小学。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新课标着重强调了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这是小学教师在今后课堂教学中必须始终把握的主要方向。核心素养理念与实践教学的目标相契合,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而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有效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既是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要求。

二、新课标背景下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

新课标作为指导教学开展的重要文件,在很大程度上指明了小学课堂教学的方向,提出了小学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积极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小学语文课堂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做出贡献。这就给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客观上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并积极从中挖掘立德树人的相关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有利于践行新课标的新要求

新课标作为指导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重要依据,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保驾护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及时跟进新课标中的要求,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标。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取向,通过重构课程内容,以学习任务群的组织和呈现为主,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以强化语文课程内容的实践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这样的情形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涵盖文化自信、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等。新课标准确把握了核心素养的核心内涵,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践行新课标的理念,通过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与实施,从多个方面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三、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

新课标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南。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更好地践行新课标的要求,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是2022年版新课标中重点强调的内容,这一价值取向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表现在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自觉将核心素养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改变过去单一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例如,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生字演变过程的动态展示,让学生体会中国文字的魅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脊”这个字的演变过程,更加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掌握该字的读写,同时也能让学生通过汉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语文教学中,表达与交流重在学生的自我表达,意在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阅读与鉴赏鼓励学生质疑,在“质疑—验证”的循环往复中训练其逻辑思维能力;梳理与研究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其审美创造素养。

(二)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课堂教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深入人心,无论是哪个阶段的教育都要落实这一根本任务。为有效贯彻立德树人理念,教师需要从课程标准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契合的课堂教学环节。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育人因素的挖掘与利用,并将其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教学中包含了四大名著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引申和拓展,使学生在阅读中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同时通过对四大名著的分析,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三)积极践行本真教育,打造真课堂

教育的本真在于“使人成为人”。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是新时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在新课标背景下,本真教育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打造属于学生的“真课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论是识字与写字教学,还是阅读与鉴赏教学,都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针对表达与交流模块的教学,教师则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的语文课堂更加生动多彩,且符合新课标要求。

四、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新课标是新时期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依据。为了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将立德树人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融合在课堂教学之中,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1]。

(一)深挖语文教材内涵,突出中华文化魅力

2022年版的新课标将文化自信放在了首要位置,这是与以往不同的地方,虽然新课标中规定的语文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没有发生变化,但是顺序的变化还是需要引起小学语文教师的注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文本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元素,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这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手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的课文中包含大量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其中涉及的古诗词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古诗词的美。除此之外,中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出自《史记》的《将相和》和《田忌赛马》,出自四大名著的《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等都蕴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革命文化的内容在五年级也有所体现,例如《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等都是反映革命文化的课文。而以《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等为代表的课文蕴含着爱国主义文化的内容,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体现。因而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文本讲解,还要依托文本深入挖掘背后的价值观,自觉将中华优秀文化因素融入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与提升文化自信的过程自然地合二为一。

(二)强化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包含语言运用这一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使其在不断的强化训练中逐步培养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珍珠鸟》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重点分析文中描写珍珠鸟动作的词汇,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些动词中哪个用得最妙,小组形成结论后,再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发言。这样的教学设计基于教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无论是在小组讨论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是作为小组代表汇报小组的结论,都是学生组织语言、表达语言的生动体现。再比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深刻的情感、态度变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圆明园究竟应不应该被修复?”这样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后给出自己的答案。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会形成自己的观点和依据。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一方面深化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这个问题所蕴含的民族情感,本身就能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认真思考和仔细回答都是学生情感升华的过程,自然而然实现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具体表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让他们能够在语文课堂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能力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为了有效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落实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珍珠鸟》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写作活动,在写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几个不同的任务,让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完成写作。一是让学生从小珍珠鸟的角度,写一写主人冯骥才,简单介绍他一两句,再侧重描写他的外貌;二是让学生写一写冯骥才给珍珠鸟安置了一个怎样的家;三是让学生写一写珍珠鸟是怎样“淘气”的,而冯骥才又是怎样对待它的;四是让学生写一写珍珠鸟喝茶的时候,冯骥才会做什么;五是让学生写一写珍珠鸟趴在冯骥才肩头睡着时,它做了一个什么梦?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空间,学生可以任意发散思维,写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再如,《牛郎织女》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学生们耳熟能详。在系统地学习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写牛郎和织女见面后的对话,这样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同时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其思维的发展。

(四)注重美育渗透,促进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提升

2022年版新课标中再次提出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核心素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同样要注重美育因素的有效落实。美育内容虽然相对抽象,但其内涵却十分丰富。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更要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实现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促进小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2]。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美育因素的有机渗透,在美育教育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创造性发展。

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翩翩飞舞”“心旷神怡”等词语进行赏析,体会中华文化语言文字之美;然后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体会四个季节的不同之美;最后教师可以安排仿写的任务,让学生以“我最喜爱的季节”为题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进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指明了教育发展的大方向,2022年版新课标的发布再一次强化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斷推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马双琴.简谈立德树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落实[J].课程教育研究,2020(26):23-24.

[2]张淑娟.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读写算,2020(31):129-130.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新课标核心素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