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价值引领下的应用型本科学生科创体系研究— 基—于工科专业的实践探索

2023-01-16乔丽萍

智库时代 2023年2期
关键词:科创工科双创

乔丽萍

(宁波财经学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2018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制度,明确提出了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的要求。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也使得中国对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极大。而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即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其教育的根本在于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

一、问题提出

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认识关系到“双创”教育的成效,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大学生具有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术性人才。可以说,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在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中有其天然的优势因素。但目前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存在教育内容单一化、教育活动参与度不够、“双创”师资力量不足、多方合作平台搭建不够、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充分发挥“双创”价值引领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价值

本文围绕应用型本科学生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双创价值引领”的作用发挥,分析当前工科专业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工科专业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实践,最终达到系统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科创教育体系的目标,有利于完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也推动学校应用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一)理论价值

基于双创价值引领,系统构建应用型本科工科专业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体系,对有关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教育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

(二)应用价值

通过分析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开展“双创”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短板,围绕应用型本科学生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双创价值引领”的导向,开展应用型本科工科专业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围绕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核心要素[1],实现科技创新教育与课程、实践相融合,构建应用型本科工科专业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体系,为相关高校开展科创教育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三、研究内容

(一)基于“双创”价值引领,构建科创工作体系

学校基于“双创”价值引领,为了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工科专业的特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工科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搭建了丰富的学生科创平台,构建了“双创”价值引领下面向工科专业“多维协同,五位一体”的学生科创工作体系。

在基于双创价值引领下,形成了教务、学工、各系等多部门协作联通的基本科创教育体系,包括科创工作的组织管理、课程教学、实践训练、资源保障、文化活动五部分(见图1)。依托学生科研项目团队、学科竞赛团队、创业团队,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掌握创业知识和具备创业基本素质,构建“多维协同,五位一体”的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体系,最终达到普及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目的。

图1 学生科创教育体系

1.组织管理体系

为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顺利开展,高校从组织管理层面加强体系建设,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院长作为第一负责人整体统筹,负责学院创新创业工作的总体推进工作,联动分管教学、科研、学上的学院领导,形成了教学、学工、各系共同协作,分组落实具体工作。

2.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阵地,始终以“双创”价值为引领,实行专创融合,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定位,准确把握工科各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需求,重构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到日常的专业教育与实践过程中。

(1)构建专创融合课程群

一方面,面向工科专业大一学生开设创业基础类课程作为基础课,内容上以模块讲授和小组分享讨论为主,普及创业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工作的兴趣,同时加强专业课程导论的内容设计,实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拓宽学生思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从大二开始在专业课程中重点以“项目驱动”,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际项目的运行,提升学生实践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创新创业的相互融合和推进。

(2)课程考核评价

针对创业基础类课程,通过大作业、小组讨论形式主要是针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评价。针对工科学生,将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融合,通过实践项目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对于实践项目的开展,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进行全面的应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最终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成为专业学习的拓展和素质的提升。

(3)改革教学方法

学校工科专业主要采用“任务驱动”,以实际问题为导向,面向实际工作场景和项目运行,将专业实践任务层次化和模块化的推进。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法为辅助手段,应用多种智慧课堂平台,通过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另外,在部分课程采取综合实训环节,以实际项目进行训练,从学习难度和梯度上进行学习场景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训实践体系

(1)课程类实践项目

依托专业实验室,强化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依托校企合作项目,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邀请企业参与到课程教学、实践项目运行、学科竞赛等环节,企业深度融合到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2)非课程的实践实训项目

依托创新实验室,推进大学生科技活动,培育学科竞赛团队;依托创新工作坊,组建专业型的创客团队,通过参加学校竞赛、科研项目来进行实践训练。大学生科研项目,主要以国家级学生科研项目、省级学生项目以及校内学生项目为主,全链条、全过程对于学生科研项目进行研究和孵化。竞赛主要以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互联网+”竞赛为主,另外包括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等。通过科研项目和竞赛的方式对于各类非课程实践项目的运行,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融合。

4.资源保障体系

(1)规章制度建设

形成了构建制度保障,加强《大学生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建设,为科创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2)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型本科高校非常重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包括应用型教师和创业导师的建设。其中应用型教师是推进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的合主力军,加强对于校内教师的培养,与企业加强沟通,加大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学校加强创业导师团队建设,在创业实践、创业研究、创业竞赛等方面挖掘和培养本校教师参与到创业教育中,同时聘请优秀企业家、校友企业家作为校外创业导师,开展创业讲座、指导创业实践项目以及竞赛,实现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知识和能力的互补。

(3)科创团队建设

学院依托创新工作坊,强化科创团队建设,以项目和竞赛驱动,鼓励跨学科组队,实行双导师制度。团队活动通过常规活动和创意主题活动加强团队培训、交流、研讨、实验等,强化科创团队的考核机制建设。

5.文化活动体系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工科专业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中,本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中小企业中高端技术、管理岗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总目标,强化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科创文化特色月活动,构建学院“育氛围”“育兴趣”“育能力”“育影响”的“四育”科创文化育人体系,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营造优良学风。

(1)营造学院浓厚的科创氛围

近年来,能源危机激发了全世界范围内对新能源材料及其器件的研究热潮。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在光伏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晶硅太阳能电池,其具有资源丰富、性能稳定的优点.传统的硅基p-n结太阳能电池受限于复杂的制备工艺和环境污染、高能耗等问题,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硅基p-n结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相比之下,硅基肖特基结太阳能电池制备更为简单,具有一定的优势.这种器件往往通过在硅表面制备很薄的金属薄膜获得,但这种金属薄膜表面反射率较高,会导致较大的入射光损失和较差的器件性能.

充分利用“新生始业教育”“专业认知教育”“职业规划与创业教育”“创业基础教育”等环节,统筹教学、科研、学工等教育资源。通过与老师、与优秀学长的对话,强化学生专业认知,营造科创文化氛围,为科创兴趣培养奠定基础。利用学院微信公众号,定时对科创明星学生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展示,充分发挥朋辈教育的功能,加强优秀学生以及在科技创新工作中的先进典型案例的宣传,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创工作中。

(2)培养学生的科创兴趣

为激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工作的兴趣,引导专业老师积极参与到专业社团建设,充分发挥专业社团的作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在一起,开展社团纳新、指导教师聘任、讲座及沙龙等活动。各专业社团参与组织工程训练竞赛、力学竞赛、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程序设计大赛、机械设计大赛等活动,在参与学科竞赛的组织,培养专业社团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科创兴趣。通过专业认知、专业实践等途径,走进企业,让学生了解技术实践相关学习、企业生产管理等知识,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和科创工作中,为今后求职提升综合素养。

(3)提升学生的科创能力

依托学院丰富的学科竞赛项目、校内科研项目、省级项目、国家级科研项目等各类课外学术竞赛平台开展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培育。加强团队培训、交流、研讨、实验等.围绕学生科技创新通识能力培养,针对项目申报书撰写、办公软件技能、竞赛答辩培训、学科专业知识等内容采用讲座、主题沙龙、面对面咨询与辅导等方式,提升学生科技创新素质与能力。

(4)强化学院科创文化的影响力

(二)基于“双创”价值引领,创新科创工作模式

1.以“双创”价值为引领,从教育理念创新

以“双创”价值为引领,将工程教育理念与创客理念融合,形成了新工科背景下的创客教育新理念,并通过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全程导师制、实践教学内容及手段改革等多方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将“创客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实践能力、创业基本素质作为主要目标,将创客教育融入到专业建设、课程教学,通过创客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2]。

2.以“双创”价值为引领,从机制协同上创新

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创新创业课程群,从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上协同推进专创融合;第二,加强院长对于创新创业工作的统筹,制定工作方案,协调教学、科研、学工等教育教学资源,建立起联动机制,从工作机制上协同推进专创融合;第三,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推行基于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协同,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课程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意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课程教学中传承了体验式教学、项目式学习法,将创新精神、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在实践中教学”的工程教育思想相融合[3],教学环节中设计了学生提出问题并利用自己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创客文化融入大学实践中,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

3.以“双创”价值为引领,从平台融合上创新

将创新实验室、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创客空间深度融合,形成了融合实践的综合平台,保证了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学科竞赛、文化活动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毕业设计等所有教学环节中,通过实践任务、小组讨论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5]。

四、结语

本文基于创新创业价值引领,从组织管理、课程教学、实践训练、资源保障、文化活动五个方面,开展工科专业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实践,系统构建应用型本科工科专业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体系,实现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实现校内外实践基地的深度融合,实现工程教育理念与创客理念融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科创工科双创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