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动自编操 六年一生情
——重庆谢家湾小学班级自编操活动的实践探索

2023-01-16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劳动班级体育

李 葵

(重庆谢家湾小学教育集团,重庆 400050)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受到国家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其中体育方面,要强化体育锻炼,坚持健康第一,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1]2021年4月21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16号)中再次强调,各中小学校要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合理安排学生校内外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着力保障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其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2]

课间操作为学校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传统课间操通常采用国编操,自从1954年、1955年先后公布了第一套少年和儿童广播体操起,国编操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少年儿童健康成长。随着时代的进步,国编操缺乏互动性、独创性、趣味性、针对性等现实问题逐渐凸显,已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发展需求。如何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编排既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又独具特色的自编操成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自编操是指遵循一定的创编原则与方法,根据不同学习者的身心特点,将体育动作与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相结合,重新整合优化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形成的一项既具有统一性又独具特色的体育活动,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3]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时期,存在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受外界环境干扰、形象记忆为主、模仿能力较强、创造性想像显著发展等特点,具有较强的可塑性。[4]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自编操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其对于运动的兴趣、活力与参与热情,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更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实践创新意识,提高人际交往与环境适应能力,增强其集体荣誉感与社会责任感。[5]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庆谢家湾小学把开齐开足体育课,开设校本体育创新课作为一项实实在在的重要工作,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个任务”对自编操活动进行了实践探索,建构了“五动自编操,六年一生情”的班级自编操主题活动,并通过五育发展的“内涵线”与阶段成长的“时间线”两线结合,全方面、多阶段地发挥自编操的积极作用,以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及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一、班级自编操的建构:一个中心,两个任务

在探索之初,结合时代要求与学校文化理念,学校对于开展自编操活动的目的与目标进行了深入思考,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任务”引领建构自编操。

1.一个中心——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九大报告也均指出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立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之德,立社会公德,立个人品德,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自编操活动的开展也要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中心,将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育相结合,着力落实五育并举,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培养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两个任务——建设班级文化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任务

多年来,重庆谢家湾小学一直倡导“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并提出了“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学校主题文化,积极践行刘希娅校长提出的“一切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的课程观,致力于为每个孩子的健康全面成长和个性化优势发展营造良好的学校生态环境。在此背景下,如何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与主题文化,借助学校各项教育活动有效推动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建设和展现自身班级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学校思考的两大重点问题。自编操活动的开展能够促使各班级充分结合学校主题文化及自身班级特色,形成不同主题、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班级自编操,这一过程需要涉及学生多方面的思考与能力的锻炼,它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体育活动,更是承载着德智体美劳多层面、素质教育多内涵的整合课程;它既要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个性化发展;既要符合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还要融合学校的主题文化与办学理念;既要彰显学校文化,又要突显班级特色,从而培养全体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终身发展。

最终,学校围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一中心,以实现建设班级文化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两大任务为目标,建构了以“五动自编操,六年一生情”为主题的班级自编操活动。

二、班级自编操的实施:“内涵线”与“时间线”的结合

有了顶层文化的引领,确立了活动开展的目标与方向,如何全面、有效又有针对性地落实对于学校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也是自编操活动最终能否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围绕“五育”并举的内涵发展要求与学生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学校以一条“内涵线”与一条“时间线”来展现班级自编操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1.一条“内涵线”落实“五育”并举

自编操如何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校用“‘五动’自编操,‘五育’共发展”的“内涵线”来体现(见图1),其中“五动”即“心动、律动、脑动、韵动、劳动”,分别对应了“五育”中的“德育、体育、智育、美育、劳育”。

“心动”对应“德育”,是指自编操落实到“德育”上要选择具有鲜明时代气息又适合儿童心理认知,并具有积极教育价值的主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以德为先,是班级自编操创编的基本底色和源点,如何发挥自编操的德育功能是关键。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专注力不够、集体意识不强,在构思班级自编操时,学校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活动的开展,激发学习兴趣,在与他人合作、交流、沟通中建立规则意识、团队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及社会责任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提升班级凝聚力,寓教于乐,让自编操的内涵得到丰富和凸显,成为班级德育的“德育操”。

图1 “五动”自编操与“五育”共发展

“律动”对应“体育”,是指自编操落实到“体育”上,要合理运用体育知识和方法促进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自编操要做好做到位,动作设计就要整齐、优美,运动强度就要科学合理。为了达到表演效果,在自编操的编排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完善各种动作的组合和队形变换,在持续练习过程中,精练每一个动作细节,从蹦跳的高度、手举的高度、弯腰的程度到踢腿的位置都严格要求。经过一遍遍、一天天、一场场的练习,孩子们留下了青春运动的汗水,也增强了体能素质,促进了肢体协调能力,整体呈现出体育运动所特有的整齐与灵动,实现身心和谐发展。

“脑动”对应“智育”,是指自编操落实到“智育”上,要通过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与探究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在自编操的编排过程中,低年级的孩子老是搞不清楚自己的站队位置,经过一次次的排练后,孩子们渐渐开始思考自己在团队群体里的位置怎么站、动作怎么做、表情怎么配合;到了高年级,孩子们开始思考如何表达主题,如何体现表现形式,小组如何分工,怎么安排训练高质高效等,思维逐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相比较传统的跑跑跳跳,自编操“创、编、排、练、演”等系列过程,学生自主参与、全程参与、协同参与,充分提升了学生的“脑容”,打开了“脑洞”,增强了“脑力”,发展了学生思考、探究、创新、实践等能力。

“韵动”对应“美育”,是指自编操落实到“美育”上,要结合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美的要素、美的表达贯穿始终,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一方面,在编排过程中,各班级的自编操不仅涉及体育动作,还融合了舞蹈,增加了音乐伴奏,是形态美、音乐美、运动美等元素的有机整合。孩子们可以根据每次自编操主题投票选择背景音乐,各抒己见,阐释自己的理由。听曲选歌,本身就是一次美的享受,而在动感的乐曲声中,在欢快的节拍中,孩子们又展现了灵动的姿态,寄予美的表达。另一方面,自编操策划初期,学校就鼓励学生自主进行道具、服饰、化妆的创作,同时让美术老师参与课程合作,师生共同自制表演道具。例如,表演《挑食的孩子不漂亮》时,孩子们自己设计出餐盘、餐桶、餐勺;《劳动最光荣》里,孩子们自己设计了扫帚、水桶、抹布,这些道具也都成为孩子们自编操私人订制款,传递孩子们对美的理解与追求。

“劳动”对应“劳育”,是指自编操落实到“劳育”上,要通过融合劳动元素让学生体验劳动,建立劳动意识、学习劳动技能、感受劳动乐趣、获得成就感。学校发现,许多孩子老是丢三落四,衣服本子邋邋遢遢,基本的劳动工具也不会使用,缺乏劳动意识和技能,这让教师们非常头疼。于是,在自编操的编制过程中,有班级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擦玻璃、洗拖地板等劳动动作,让孩子们在自编操的学习展示过程中,自然习得劳动技能。而每一次排练教师都会要求孩子做好记录(如需要携带的道具、在家训练的次数和时间),对于高段的孩子要求他们自己洗袜子、洗小裤、擦鞋子等,树立劳动意识、责任意识。与此同时,在自编操策划、设计、舞美制作、后勤保障等各个环节,孩子们均会参与其中,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乐趣。例如,在排练《挑食的孩子不漂亮》时,孩子需要记录自家餐桌上一个星期的食品种类及数量,走进厨房体验包汤圆、粽子、饺子,去户外体验农民辛勤耕种粮食的过程,让营养教师走进校园讲述营养的学问。一系列的劳动过程,不仅能够让孩子们明白小劳动积累大成果的道理,感受劳动的辛劳,又体验了劳动的成长,更能够获得劳动的成就感,最后在自编操表演中精彩呈现。

2.一条“时间线”促进阶段成长

一条“五动”与“五育”的“内涵线”展现了学校自编操活动如何落实到五育之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然而,由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差异性,自编操还需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更契合的内容与形式推进。基于此,学校通过“一年一套操,六年一生情”的时间线来展现学校班级自编操活动开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维护不同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学校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倡导各年级一年创编一套自编操(见图2),通过一年一套自编操,展现学生们一年一次成长、一年一个模样。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自编操镌刻了学生成长的印记,也成为学生一生的财富。

图2 各年级自编操的创编主题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学生们第一次接触自编操,比较胆怯,平时学生之间的集体互动较少,集体意识比较模糊。因此,学校将一年级的自编操主题定为“葵花向阳,天天向上”,旨在通过参与自编操活动,让孩子们加深对彼此的认识与了解,提高对集体的认同感,增强班级凝聚力,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也更加阳光、自信。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学生们的思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于自编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兴趣,并开始敢于主动向老师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例如“老师,我会跳民族舞,我能带着大家跳自编操”“老师,我觉得这段舞曲挺酷的”“老师这个道具能不能用上”等等。因此,二年级的自编操主题设定为“小小精灵,快乐成长”,旨在通过自编操活动,让学生们开始积极思考,敢于尝试与创新,勇于展示,逐步发挥自己在舞蹈、音乐、美术等方面的特长,展现出不一样的活力与创意。

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学生们的思维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自我意识逐渐发展,经过前两年的历练和成长,他们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乐于分享和表达,对于自编操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因此,在师生的集体讨论和提议下,学校将“挑食的孩子不漂亮”作为三年级的活动主题,将“舞台剧”的形式注入自编操的编排中,在“节约粮食”这个主题下进行创新演绎,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学校文化、用餐文化的同时,提升其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自主能力。在编排自编操的过程中,大部分工作由学生们自主完成,如选择有趣好听的儿童歌《吃饭歌》作为主题曲、将每天校园自助餐时的打饭、端菜、洗碗等动作编排融入、把日常使用的餐盘、饭桶等作为舞台道具使用等,学生们在编排自编操的过程中开始学着主动思考、协调安排,并逐步建立起集体责任感。

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学生们的自主意识增强,显示出独立的个性,因此,在自编操活动中他们需要学到的已不仅限于如何编排、如何表演,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项持续性的集体活动学习如何更好地合作。结合劳动教育,学校将“劳动最快乐”作为四年级的自编操主题,旨在让学生体验劳动、热爱劳动、感受劳动的快乐、在劳动中学会与他人团结协作,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在开展自编操活动中,学生们先通过集体讨论形成分组分工,再一起制定时间表,这就有了规则意识和目标计划;与此同时学生之间大量的沟通和讨论在自编操的编排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生,在讨论中,大家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表达,如何坚持自己的主张,又如何服从集体的安排。

在一年一年的自编操创编过程中,学生们经历了一年级的懵懵懂懂、二年级的兴致勃勃、三年级的别出心裁、四年级的得心应手……从小我到大我,从班级到学校,从自身到社会,小小“五动”自编操谱出了学生人生成长的经纬线……一年一年竭尽全力,一次一次推陈超越,在付出智慧和汗水的同时,学生们收获了快乐与自信、健康与成长!

三、班级自编操的成效:“四力”作用,彰显效益

学校从2018年就开始了自编操活动,并一直在进行着自编操班级课程化的尝试与探索,从自主策划、自主选题到自主编排、自主设计;从无到有,从声到色,从台下到台上,从筹备到比赛……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了全面落实。在“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和“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学校主题文化的践行和传承中,自编操活动激发了孩子的成长力,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凸显了课程的建构力,彰显了文化的推动力,诠释着六年与一生之间孩子们能力和素养发展的生动历程。

1.由抓到放——激发了孩子的成长力

孩子成长的动力,源于自主确立成长的目标并清晰认识成长的路径。从最开始的教师全抓全导,到后期的教师退位、学生上位,自编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如何更好地合作、如何更好地协调、如何更好地推陈出新、如何更好地表达自我、如何展现自身优势,又如何服从集体安排,在此过程中,个体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全面开发,综合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极大激发了孩子们自主成长的活力,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2.由散到聚——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亦存在不合群、不善与他人合作,集体意识不强的弱点。自编操的创编是一个涵盖全班每一个同学的集体活动,从确定主题到选取音乐,从动作编排到道服设计,从队形变换到整体协调……一整套操的创编过程,是班集体不断磨合、融合的过程,是孩子们学习在集体中与他人沟通交流、团结协作、共同为班集体建设出力的过程。自编操的创作与表达成为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强有力抓手。

3.由“1”到“1+X”——突显了课程的建构力

自编操课程的建构,不是一年年“1+1”的简单叠加,而是活动课程化、课程活动化的课程观和学习观的转变及科学实践。作为学校课程建构的一个资源和载体,学校基于自编操开发出的“自编操+劳动”课程、“自编操+礼仪”课程、“自编操+美术”课程、“自编操+饮食”课程、“自编操+作文”课程、“自编操+亲子”课程等,实现了由“1”到“1+X”的突破,汇聚了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资源,努力践行着“一切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的课程观,突显了学校课程的建构力。

4.由隐到显——彰显了文化的推动力

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谢家湾小学积累了深厚丰盛的文化底蕴,创编自编操的方式让自编操成为展现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让学生成为了校园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不仅彰显了学校的主题文化,更在此基础上体现了不同阶段、不同年级学生的班级文化特色,充分而多维地诠释了校园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时至今日,在高质量教育背景下,重庆谢家湾小学的班级自编操不仅成为一项学校常态化发展的体育活动、一门特色校本课程,更成为学生提升审美、运动、合作等综合素质水平的活动载体和提高班级凝聚力的活动平台,成为全校师生的节日盛典。在六年的“五动”自编操活动中,孩子们阳光自信,落落大方,百花齐放,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并重,滋养着一生的成长。

猜你喜欢

劳动班级体育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班级“四小怪”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班级英雄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