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法在《光分析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2023-01-16李春艳李银辉易兰花费俊杰
李春艳, 李银辉, 杨 斌, 易兰花, 费俊杰
《光分析化学》是研究生必修课程之一, 主要面对化学化工、 环境科学、 生物医药等专业的研究生开设[1]。 它是研究光与待测物质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信号与物质组成、 结构、 含量之间的关系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2-3]。 该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多学科知识交叉、 实践性强。 传统的“填鸭式” 教学方法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评价机制陈旧, 因而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而混合式教学具有灵活性、 个性化和主动性等优势,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目标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与内容开发[4-5]。 因此, 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很有必要,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捷径。
1 《光分析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光分析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讲、 学生听” 的单一传统授课模式固然有其自身的优势, 却无法解决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如下问题。
1.1 老师与学生互动性不强
现阶段, 该课程大多采用传统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即老师是课堂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开展时, 老师通过板书或PPT 的形式向学生详细讲解光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光学仪器以及实际应用。 而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知识, 没有质疑和反思的意识与能力。 在这种教学方式中, 老师往往要求学生自己进行课程预习, 由于仅仅为口头布置作业, 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 使得许多学生没有认真去开展预习, 往往是敷衍了事, 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不仅在预习阶段, 而且整个教学过程中, 老师和学生都缺乏互动性, 老师不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无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1.2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的,教学内容也是以课本知识为主, 学生的所有学习活动都要接受老师的安排, 缺乏学习上的自主权, 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研究做自己感兴趣的分析方法。 在长期这种环境的影响下, 学生的学习模式变成了简单上课、 下课以及机械式的学习, 逐渐磨灭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也无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 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只注重考试成绩, 不关注学习过程, 缺乏学习积极性, 不具备深入探究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1.3 考核制度老套单一
当下, 对课程的考核主要是期末考试为主, 仅以一场考试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情况, 显然是不全面的。 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 课堂参与情况和课后复习情况都无从掌握。 这样, 加剧了死记硬背, 应付考试现象的产生,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光分析化学》教学中的研究
针对《光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引入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方面能够发挥现代网络优势,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 另一方面也能够保留传统教学优势, 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教学和交流, 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以荧光分析法这一章为例, 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光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1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预习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质量, 老师可以通过网络教育平台搜索一些荧光分析相关的基本原理教学视频、 仪器操作视频和荧光分析新方法的文献, 通过微信群或QQ 群等发送给学生。 基本原理和仪器操作的基础内容, 一部分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涉及到, 可以很快地复习巩固好; 也有一部分学生本科阶段没有学过, 可以根据这些视频进行系统学习, 有疑问的地方, 既可以通过网络和老师联系解决, 也可以把问题发送到班级交流群, 和同学们讨论后解决。 荧光分析新方法的文献, 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提前阅读, 了解每一种荧光新方法的原理, 操作和实际应用。 同时, 将遇见的问题标记好, 这些问题, 学生自己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解决, 也可以发送到班级交流群中, 让学生共同讨论解决。 老师通过掌握每一位学生的预习情况, 及时对学生们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 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2.2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的重中之重, 是传授学生新知识、 锻炼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 为了提高课程教学活动质量, 让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增加学生的综合素养, 将以往老师讲解的基本原理、 仪器操作等基础内容转由学生来进行讲解,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老师对学生讲解的内容中进行补充和完善, 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 关于荧光分析新方法文献的学习, 比如: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 同步荧光分析、 荧光偏振分析、 荧光免疫分析、 低温荧光分析等, 这些新的分析方法是建立在常规的荧光分析技术上, 利用荧光的具有多参数的优势, 在特定的领域显示出了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强大的功能, 以解决在实际样品中分析物质的复杂性和所处环境的多样性等问题。 老师可以按照学生以后的科研方向进行分工,学生也可以自行选择熟悉的荧光新方法进行分组学习和讨论,遇到问题可以和老师进行现场交流。 通过这种方式, 每组同学可以系统了解和掌握一种荧光分析新方法。 然后, 各组学生把学习的知识、 经验和体会进行课堂分享, 老师再加以补充说明, 这样, 所有学生就能更快地掌握各种荧光分析新方法。 由于和学生以后的研究课题密切相关, 学生的主动性很容易被调动起来, 学习效果必然能大幅提高。 上述教学方式, 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能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促进知识的内化, 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3 课后考核
课后考核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中又一重要的部分, 老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 布置相应的作业。 可以是总结各种荧光分析新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也可以是讨论某一种荧光分析新方法在自己科研课题中的应用。 老师督促学生及时提交, 尽快完成作业的批改, 查找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在下次课堂上, 老师完成对作业中共性问题的讲解。 同时, 借助于微信或QQ 等网络平台将个别问题的处理发送给相应的学生。 此外, 要加强考核方式的改变与创新, 在注重学生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的同时, 也要将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 课堂参与程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列入到考核标准中, 作为过程性考核的重要指标, 可以占总成绩的50%。 通过设置这样的考核方式,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更加全面、 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 结 语
综上所述,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研究生课程《光分析化学》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需求, 难以培养出高素质、 综合性的专业人才。 通过混合式的教学模式,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改善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程度,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大作用, 这将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端人才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