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培养思维发散性 落实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2023-01-15缪苇伟
[摘 要] 高中阶段正值学生思维发展的飞跃期,教师必须抓住这个飞跃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继而实现“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 在培养发散性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广阔的自我展示的舞台,从而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关键词] 数学思维;思维品质;发散性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因為难以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节奏而成绩下滑,究其主因与初中的“讲授”式教学息息相关. 相比较而言,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在思维上有较大的差距. 在初中阶段,学生可以依赖讲授和模仿解决问题,但到了高中阶段,学习内容更加复杂、深刻,数学题目更加灵活多变,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的发散性是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建立于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的基础上,又为思维的敏捷性和独创性创造了条件. 周知,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若想发展就需要打破常规,开拓创新,而这些都离不开发散性思维,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想法、新方案,这样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利用多种解法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中规中矩的“讲授”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平等交流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个体思维差异的优势,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不同的方案解决问题,以此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发散性思维.
例1 求证:=tanθ.
例1难度不大,但是证法灵活,在证明过程中教师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交流,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证明. 通过生生的积极交流和教师的耐心指导,学生得到了如下证明方法:
证法1(二倍角公式):等式左===等式右.
证法2(万能公式):设tanθ=t,则等式左===t=等式右.
证法3(正切半角公式):由tanθ==,利用合分比性质,命题得以证明.
给出多种解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过程进行反思小结,这样既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证明三角形恒等式的基本方法,又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品质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利用开放性问题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面对一些开放性问题时常束手无策,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与教师的“教”息息相关. 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这样以“师问生答”为主流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提升,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2 已知sinα+sinβ=①,cosα+cosβ=②,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教师让学生独立探究,然后分享各自的发现.
生1:将①式和②式平方相加,可得cos(α-β)=-.
生2:将①式和②式相乘,再和差化积,得sin(α+β)[cos(α-β)+1]=. 结合生1的结论,可得sin(α+β)=.
生3:将①式和②式平方后作差,再和差化积,得2cos(α+β)[cos(α-β)+1]= -. 又cos(α-β)=-,代入可得cos(α+β)=-.
生4:由①÷②,再和差化积约去公因式,可得tan=,利用万能公式可求sin(α+β),cos(α+β),tan(α+β)的值.
生5:由sin2α+cos2α=1消去α,得4sinβ+3cosβ=;同理,由sin2β+cos2β=1消去β,得4sinα+3cosα=.
……
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各种手段处理已知信息,能有效锻炼各自思维;通过对问题结论进行发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利用多个变式培养发散性思维
变式是培养发散性、创造性和深刻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通过变化已知、变化结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应用不同方法和不同知识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已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a+(n-1)d,显然该公式有四个变量,如果知道三个变量可利用解方程的思路求第四个量. 如“{a}为等差数列,a=1,d=-2,问-9是第几项”“{a}为等差数列,a=1,a=22,求d”,等等. 解决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改编题目. 题目改编并不是随意改值那么简单,需要学生全面掌握变量的取值范围、变量间的内在联系、公式适用条件等内容,这样才能确保问题是科学性的、合理性的,否则,若学生不进行思考、辨析,只是信手拈来,可能闹出笑话. 如有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a}为等差数列,a=1,d=-3,问-9是第几项?”学生将原题中的“d=-2”改成“d=-3”,根据公式可求-9为项,显然改编该题因忽视了变量的取值范围而造成了错误. 但是,通过题目改编不仅能深化学生对等差数列公式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利用多种品质培养发散性思维
各种思维品质是相关沟通、相互联系的,比如思维的发散性建立在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的基础上,又服务于思维的敏捷性和独创性,同时借助思维的发散性又能达到深化理解,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的目的,可见各种品质彼此联系,密不可分. 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其他思维品质的提高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1. 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集中表现在透过事物的现象发现本质,揭示规律. 数学知识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只有深刻地理解知识,认清问题的本质,才能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从而灵活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例3 方程sinx=lgx的解有________.
学生习惯从方程的角度出发思考并解决该问题,而该问题由此出发无法求解,故学生常束手无策. 若解题时学生能够换个角度进行思考,会获得柳暗花明的效果. 求解时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求函数y=sinx与y=lgx图像的交点问题,通过数形结合法能高效快速地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有揭示其本质,才能灵活地解决问题,思维发散性才有用武之地.
2. 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集中表现在全面考虑问题上. 解题时,学生要认真地审题,抓住问题的方方面面,继而合理调动和选择与之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
例4 已知抛物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3,对称轴为直线x=-1,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4,求抛物线的方程.
解决该问题时,可以根据条件“截距为3”,列一般方程y=ax2+bx+c,再结合其他条件可解a,b的值,从而得到抛物线的方程;也可以根据条件“对称轴为直线x=-1”,列顶点式方程,即y=a(x-h)2+k(a≠0),再结合其他条件求出a,k的值;还可以根据条件“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4”,列两根式方程求解.
解题时,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利用发散性思维调动相关知识、技能,探寻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此提升思维品质.
3. 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集中表现在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率上,具有这一品质的学生往往能够缩短运算和推理的过程,高效地解决问题.
例5 相邻边长为a和b的平行四边形ABCD,绕a边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体积为V,绕b边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体积为V,则V:V=( )
A. a:b B. b:a C. a2:b2 D. b2:a2
若直接从一般平行四边形的角度出发,求相应几何体的体积需要引入一个变量,即设相邻两边的夹角为θ,于是有V=πab2sin2θ,V=πa2bsin2θ,V:V=b:a. 但由于本题是一个选择题,解题时不妨从其特殊性出发,将平行四边形看成矩形来处理,这样可以简化运算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4. 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发散性为思维的独创性的发展提供了养料.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打破传统和习惯,善于从问题的不同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意见,巧妙地解决问题,以此发展思维的独创性,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例6 求sin210°+sin250°+sin10°sin50°的值.
解法1:sin210°+sin250°+sin10°sin50°=1-(cos20°+cos100°)+sin10°sin50°=1-cos60°cos40°+(-cos60°+cos40°)=.
解法2:構造对称式,令x=sin210°+sin250°+sin10°sin50°,y=cos210°+cos250°+cos10°cos50°,则x+y=2+cos40°,x-y=-cos40°-,两式相加得2x=,即原式=.
解法1为常规解法,解法2通过构造对称式灵活地解决了问题,方法独特,简捷有效. 在解题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和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渠道进行联想,这样不仅可以得到巧妙的、独特的解法,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思维发散性的培养,提高其学习能力.
总之,教学中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机会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通过“多解”“多变”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提升学生思维的品质.
作者简介:缪苇伟(1986—) ,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