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络导平治疗肌张力增高的疗效与安全性

2023-01-15李萌

智慧健康 2022年28期
关键词:检查表肌张力经络

李萌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徐州 221000

0 引言

肌张力增高是指运动系统受损后出现的肌紧张度的增高,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运动时阻力增大,关节运动范围缩小。临床上可分为:①痉挛性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被动屈伸患肢,开始时阻力较大,到一定程度时突然阻力消失,因而亦称为“折刀样肌张力增高”,常见于椎体系损害;②强直性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被动屈伸患肢,阻力始终一致性增高,有类似弯曲铅管感,故又称“铅管样肌张力增高”,或在被动运动时,检查者可感觉到规律而断续的停顿,类似扳动齿轮样顿挫感,亦称为“齿轮样肌张力增高”,见于椎体外系损害,如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等。肌张力升高是一种病理性神经性疾病,常出现在神经系统还未发育完全的婴幼儿身上,患儿姿势异常,包括双腿交叉、下肢伸直等临床症状。在患病后患儿往往更容易激惹、闻声惊哭或持续哭叫,穿衣时难以将手臂成功插入袖内,下肢接触浴盆或水面时患儿可立即呈僵硬的姿势,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及健康发育均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及时对患儿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研究发现,经络导平能够根据不同患儿具体状态调整不同的功能模式进行治疗,具有针对性强、方便、快捷等优势,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肌力,促使患儿神经传导功能恢复,具有经络通畅等疗效,能够达到治愈患儿肌张力升高的目的[1]。对此,本次研究选取肌张力增高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旨在分析经络导平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详见下文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徐州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30例肌张力增高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其中观察组患儿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3~12个月,平均(7.25±0.42)个月。对照组患儿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3~11个月,平均(7.24±0.44)个月。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经确认,本次研究已获准医院伦理会研究批准许可。

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对象的疾病均经临床相关检查确定;治疗开始前需取得患儿家属同意并签署意向书;患儿的资料均能够提供完整;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疾病、发育障碍、精神障碍、意识障碍者;对治疗有一定的禁忌证;近段时间采取过相关的治疗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儿采取经络导平治疗,治疗方式为:仪器型号ZDL-401型谢氏导平治疗仪,厂家为南京导平仪器有限公司,使用时取6片理疗片使用水浸润,使用小号理疗电极固定并配级,频率设置为02,治疗时间为30min,选择输出按钮开始加输出量并观察患儿的反应。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治疗后,患者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患者指标显著改善。无效: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后,患者未明显改善甚至恶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分析两组患儿分别治疗前后的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评分、神经运动功能20项评分。

(3)Ashworth分级情况:采取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进行评估,分为1级、1+级、2级、3级、4级。

(4)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关节强直等。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软件计算,计数资料、计量资料表示为(%)(),分别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如P<0.05则表示对比存在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临床疗效

疗效对比可见,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患儿,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分析[n(%)]

2.2 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对比

治疗前分析发现两组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评分以及神经运动功能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所有患儿治疗干预后再次观察发现,观察组患儿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评分降低更明显,神经运动功能20项评分明显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分别治疗前后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评分、神经运动功能20项评分对比分析(,分)

表2 两组患儿分别治疗前后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评分、神经运动功能20项评分对比分析(,分)

2.3 分析两组患儿分别治疗后Ashworth分级情况

在两组患儿治疗后分析患儿的Ashworth分级可见,观察组患儿的Ashworth分级1级占比明显更高,3级占比明显更低,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分别治疗后Ashworth分级情况对比分析[n(%)]

2.4 分析两组患儿分别治疗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后记录分析发现,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两组间无对比性(P>0.05)。

3 讨论

肌张力是指人体在绝对安静状态下肌肉的紧张程度。在发生脑血管等疾病后,患者的肌张力出现严重程度不同的增高。这主要是由于患者大脑受损后,患者椎体束及伴随椎体束下行的椎体外束纤维对下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细胞的抑制减弱或消失。同时,由于运动神经元受到损伤,患者脊髓的反射能力从抑制变为释放,从而导致了肌张力亢进。一般情况下,肌张力在患者发生脑血管事件后休克期为消失或衰弱的状态,而休克期后则可见患者的肌张力逐渐增长,这主要是由于患者的上运动神经系统受到损伤。这也提示患者的休克期已经消失,进入下一阶段,此时患者的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并未恢复抑制脊髓低级中枢的作用,同时运动功能也较低,肌张力仍旧增高,主要以屈肌群、旋前肌肌张力增高为主要的临床特征,呈屈曲模式,其中前臂屈曲、内收。近年来,受到遗传、生活环境、发育等的影响,肌张力增高患儿患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生存质量均可造成严重影响。肌张力增高可导致患儿姿势异常,包括交叉腿等,主要是由于两侧下肢内收肌肌张力增长所致[2]。肌强直是指肌张力亢进并持续存在,使患儿出现类似抽搐的临床症状[3]。此外,肌张力增高也可能导致肌张力不协调发生,导致患儿伸肌及屈肌张力不平衡,往往可能导致手足徐动等症状发生[4]。在以往临床治疗过程中主要对患儿采取针灸治疗,根据患儿不同的临床症状对患儿采取不同的针灸治疗措施,以帮助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同时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造成的痉挛状态改善有重要意义[5]。但在临床治疗中可能影响到针刺治疗的因素较多,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治疗肌张力增高患儿的有效措施[6]。经络导平是南京鼎世医疗公司自行研发的一种新型的生物电子平衡数码治疗仪,其能利用电子技术及微电脑技术与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互相结合,使得中医的针灸、推拿等技术能够在治疗仪中显现,其具有微电脑控制参数设定,数码显示治疗参数并显示二组输出,对于治疗操作更了解,而当出现断电等情况时输出为零,使得治疗更加安全可靠,保证患儿的治疗安全[7]。此外,临床能够根据患儿治疗、康复、保健等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功能模式从而做到针对性治疗,更加方便及快捷[8]。经络导平能够利用数千伏高压超低频的单频矩形脉冲电流直接输入到人体病灶区域并到达相应的经络配穴点,在体内形成强电流回路,促使人体自由电子形成有秩序的运动,使得机体内病理经络的导通量由不平衡向平衡转化,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恢复[9]。当患儿径路通畅后自然能够使得患儿的肌张力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病及保健的目的[10-11]。而将其应用治疗后由于选择采用电极片代替针刺治疗,使用不同参数电脉冲对相关穴位进行定点治疗,因此不需要使用针,可避免血液感染,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也不会由于医师经验不足、针灸技术不高而影响到治疗的效果。此外,经络导平能够利用10Hz的电脉冲动态定面治疗,对于病灶面积较大且痛点不确定等针灸治疗无效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更高,能够模拟人工推拿的手法,改变人工推拿依赖[12-15]。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肌张力增高患儿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取经络导平治疗,研究表明,两组患儿在分别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相对更高(P<0.05),由此可见,对患儿采取经络导平治疗更有利于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此外,在两组患儿分别治疗前分析患儿的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评分以及神经运动功能20项评分可见两组患儿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所有患儿治疗干预后再次观察发现,观察组患儿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评分降低更明显,神经运动功能20项评分明显更高(P<0.05),提示在肌张力增高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对患儿采取经络导平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肢体功能及肌肉痉挛等症状,可有效促患儿身体康复。此外,在本次研究中还发现,在两组患儿治疗后分析患儿的Ashworth分级可见,观察组患儿的Ashworth分级1级占比明显更高,3级占比明显更低(P<0.05),治疗后患儿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项研究数据表明,相较于常规治疗措施,经络导平治疗更能改善患儿的Ashworth分级,对促进患儿肌力恢复有重要意义,且在使用治疗时并无明显副作用,对患儿的身体并无明显损伤,有一定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肌张力增高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对患儿采取经络导平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儿临床疗效,同时能够明显降低患儿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评分,相较于常规治疗措施更有利于改善患儿的肢体功能以及Ashworth分级情况,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检查表肌张力经络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手术安全检查表》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安全性的影响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煤矿掘进工作面粉尘治理工作的理论研究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检查表2019版最新修订及解读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别让肌张力障碍成为健康的“拦路虎”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整车产品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