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丰饶
2023-01-15李跃平
◎李跃平
沐川草龙
对沐川草龙的最初印象,产生于哥哥下乡到沐川当知青的时候,那时我还不到十岁。
记得20世纪70年代初的第一个春节,哥哥要我到沐川过年,为的就是看草龙表演。沐川是片神秘的土地,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被誉为“绿色明珠”。我知道沐川距离乐山100多公里,属于边远小城,那里经济不发达,哥哥的生活也过得艰难,但是人们对幸福的向往是一致的,看草龙表演,就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可以增加过年的喜庆。
沐川草龙,植根于民间的深厚土壤。从唐代起,沐川耍草龙的习俗就世代相传。听老乡说,草龙又称黄龙,纯手工制作,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四川省乃至全国首屈一指的以稻草为制作原料的民间文化艺术瑰宝,深得广大百姓喜爱。沐川草龙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即使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沐川的百姓也要年年举办草龙表演,那是节日庆典和文化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表演内容,是沐川的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大年初一的早晨,天刚蒙蒙亮,我和哥哥便一同从乡下步行去城里看耍草龙表演。走上街头,早已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铿锵有力的川剧锣鼓声此起彼伏。这时候,一条舞自唐朝、传承千年的稻草巨龙,由几十名衣衫褴褛的壮汉高举着从大街的尽头舞来。四周开始沸腾,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这个边远的小城便成了欢乐的海洋。
沐川草龙文化,是古代巴蜀文化的“活化石”,它经过历代的技艺演变,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和招数。第一次看草龙表演,我看得目瞪口呆。看得出来,舞草龙的壮汉身体矫健,训练有素,草龙翻腾飞舞,灵性十足,他们在进退有序中合力共舞,翻腾、叩首、摆尾,时而腾空望月,时而卧地盘旋,时而双龙戏珠,时而九曲游动,一种别样的恬适与知足,给人们平淡的春节增色不少。
编扎草龙,要严格遵循祖辈流传下来的规矩。要先择黄道吉日、祭祀先祖,方才开始编制。编扎草龙程序复杂,工艺精细,要经过选材、熏蒸、上骨架、连接、上龙筋等工序,再使用编、织、镶、绕、缠等十多种工艺技巧。稻草的选择是关键,几百亩的稻草也难以扎成一条沐川草龙。听哥哥说,要用韧性极好的稻草,这样扎出的龙纹理清晰,稻草的节也要对齐或呈规则变化,这样一草一扎,环环相扣,看上去才身段威猛,活灵活现。
听当地人介绍,编扎一条长50米的草龙,需要近200个人。沐川草龙,由龙头、龙身和龙尾三大部分组成。其中龙头部分最为关键,主要由眼、须、齿、舌、上颚、下颚、龙角、胡子、鼻及火焰组成,手艺人用熏蒸好的稻草为龙头的骨架上草,上草时必须给草喷点水,最后再为草龙点上眼睛,这样才能给人鲜活和气势非凡的感觉。
从此以后,我记住了沐川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草龙,然而因为生活和工作,我已经好多年没去沐川了,但那精美绝伦的草龙总是在我的脑海里出现。沐川草龙以其古朴原始的造型、浓郁的乡土气息而倾倒四海宾朋,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春节,为了享受一次彻底的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放松,我又一次去沐川过年,去捡拾起那些渐行渐远的草龙记忆。
当我抵达沐川的瞬间,一缕缕山风就着竹香的力量,渗透肺腑。今非昔比,今天的生态沐川魅力神奇,早已摘掉国家贫困县的帽子。前来迎接我的友人介绍,世界上最长的草龙就是沐川草龙,全长200.8米,它由从当年收割的3000多公斤稻草中精选848000余根无斑点、呈金黄色的稻秆制作而成,不仅于2003年成功申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而且让这一文化得以保护与传承。
这时,两条金光灿灿、栩栩如生的“中华龙”舞上街头,望过去满目灿烂、一片金黄。几十名壮汉身着褐色短裤、赤裸上臂、头戴草巾、身披草肩、腰系草裙、脚穿草鞋,在铿锵的锣鼓音乐伴奏下,挥舞着草龙穿街过巷。舞龙的队伍时而似神龙搅海,时而似尊龙吐雾,时而似群龙朝拜,时而似二龙戏珠,坚韧而纯朴的生生不息节节高的民风,弥漫在这古老而神秘的绿土上,昂首云霄,展示了沐川深厚的草龙文化和沐川人奋勇向上的龙马精神。
龙腾盛世。今天的沐川,如云中蛟龙,开天辟地;如水中巨龙,翻江倒海。我望着大街上阳光般明媚、空气般清新的笑脸,它分明在保存田园乡村气息的同时,传递着现代文化的缕缕清风,表达着人们对吉祥、安康、幸福生活的追求及沐川人民豪迈坚韧、务实勤勉、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鸟鸣菩提山
我设置的起床铃声,是一串悦耳动听的鸟鸣声,那是我在五通桥菩提山录制的。每天早晨,我总是伴着自然和谐的鸟鸣声,开启新一天的日常生活。
菩提山位于四川五通桥茫溪河畔,占地308亩。山虽然小,但小得秀气,富有诗情画意。这里依山傍水,生态环境良好,加之远离尘嚣,景色清幽,引来众鸟在此筑巢栖息,成为鸟的家园。菩提山是五通桥这座小城的至高点,树木丛生,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鸟语花香,有着传统的原生态之美,堪称五通桥的城市“绿肺”。
菩提山的得名,源自建于盛唐的菩提寺,它是五通桥古八景之一,而今有山无寺,遗迹不在,但菩提山环境很宁静,空气很清新,景色之美,不逊桃花源,在此处伸手便可触摸到大自然的天成之美,是一个山清水秀之地。
在五通桥这座小城生活的人们,喜欢顺着蜿蜒山道去菩提山,山上风光旖旎,有很多有趣的存在,尤其是天未完全放亮的时候,去菩提山登高望远,聆听鸟声,感受一曲大自然的交响乐章,实在是难得的美事。
我的家就在菩提山下,所以我常常去,从那里可以眺望大半个小城。行走在石阶蜿蜒的山路上,路旁花木扶疏,草木青青,绿林悠悠。特别是清晨,雾气朦胧,青山如洗,掩映在薄薄雾气中的菩提山美不胜收。茂密的林间,当雾从茫溪河的水面上缓缓生成时,百鸟齐鸣,如果你屏住呼吸,聆听鸟鸣,品味其中的奥妙,妙不可言的惬意,让菩提山的绿林更加苍翠、山峰更加灵秀、花香更加浓烈。
清风徐来,滴翠荡绿,菩提山宛若仙境一般,葱绿的枝叶吸引了一大群各色各样的鸟儿。“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与青山为邻、与鸟声为伴的惬意,给我们忘却山林和鸟声气息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乐趣。听一听那些不知名的鸟儿的啼叫,让人心情无比激动,也是人鸟和谐的最好写照。
忽然间,鸟声又起,由远而近,响个不停。我不知道如此动听的声音是什么鸟类发出的,但我知道鸟声是林中世界的主宰,它使山林显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寂静。在菩提山,叽喳啁啾的一声声鸣啭与歌吟,是如此多姿多彩和富于穿透力。如果有一只鸟开始打鸣,各种各样的鸟便此唱彼和,或引吭高歌,一曲曲天籁就这样瞬间笼罩于天地,回荡在山间,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美。
顺着阵阵鸟语,我进入林中,不知不觉到了菩提山深处。四周不时地响起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声,当你不注意时,它们就在;可当你的目光去探索它们时,它们又突然消散在氤氲的山林中。山风如歌,芳香四溢,只闻鸟鸣,不见鸟影,唯有草木的清香和湿润的空气,守着菩提山的悠然静谧。
在我的想象中,菩提山的美,在于绿林中有鸟自由自在地飞翔。菩提山动中有静,动静皆宜。于无声处听到生命勃发的声音,我突然发现一只小鸟与我撞了个满怀。自然的鸟鸣声是很难品味的,作为大自然的逍遥之友,能够近距离地接触,我看见它清澈的目光,觉得意外惊喜,然而这只小鸟似乎没有发现我的到来,正享受森林的空灵静美。
这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鸟。我望了小鸟一眼,它显得稚拙青嫩,略带羞涩,闪着明亮的眼睛,与自然融为一体。几米外的山路上,不时有人走过,这只小鸟也不惊。我愣了一会儿之后,拿出手机准备拍照,小鸟好像原谅了我的莽撞,感受到了我的善意,有些兴奋,叽叽地叫起来,我虽然只抓拍了几张小鸟不太清晰的背影,却顺势用手机录下小鸟鸣啭清丽、悠扬动听的歌声。
鸟声如洗,天空出现了成群结队的鸟儿,一遍遍歌唱着空灵婉转的乐曲,肆意地绕着山林铺展开来。这自然而美好的鸟声,像一首首田园牧歌,如天籁般动听与美妙。只有被鸟声洗涤过,人间才能如此生动和多彩,如果没有天空的鸟群飞翔、林中的小鸟歌唱,我们生活的天地一定会缺少这如诗歌般的美好。
“在鸟鸣中醒来是一件幸福的事。”我记不清是哪位诗人说的。鸟是通人性的,生来就担着一份特殊使命,那就是歌唱,为天地而歌、为人类而歌,源源不尽的音律唱出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这时候,菩提山的鸟鸣声一点点大了起来、密了起来,那行云流水的一声声鸟啼,掠过菩提山的一片片绿荫、一缕缕花香……
峨眉山的雪
因为郭沫若那首《峨眉山上的白雪》,我格外喜欢峨眉山的冬天,那是峨眉山最美的季节。每年11月下旬第一场雪后,一望无际的皑皑白雪,银装素裹的巍巍群山,带着仙风道骨的意味,美到令人窒息。天寒好个冬,真正的雪景是梦境,欣然飘落的瑞雪中,宛如仙境的峨眉山,在浓厚的宗教文化气息中,呈现出银白世界的极致妖娆。
峨眉山是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素来有“峨眉天下秀”的称号。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景色,一年四季我常去峨眉山。看过春日的花开遍野,看过夏日的云海日出,看过秋天的层林尽染,但我认为峨眉山的冬天,汇集了国内冬游最好的元素,才是峨眉山最灵秀和最具魅力的风景,那一片片白雪,晶莹剔透,有一种傲睨于世的不妥协神态。
峨眉山保留了大量原生态的湿地和山林,空气清新得像水洗过一般。特别是冬季下雪时,成片的冰凌,在蓝天、黛山、翠林的烘托下越发迷人。雪不是峨眉山独有的,然而峨眉山的雪景之美,却是别具一格。望着雪花触角的冰凌,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仿佛置身于一座冰雪的宫殿。春的翠、夏的绿、秋的艳,似乎都不及初雪后的峨眉山如梦似幻的美。
说到四川,这儿是很少见雪的。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海拔为3099米,其东北部与川西平原接壤,西南部连接大小凉山,是盆地到高山的过渡地带。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每到冬季,在海拔和气候的作用下,从海拔1300米的零公里(峨眉山景点,位于峨眉山的山腰处)往上都细细密密地飘起雪,片片的白色绒絮从天上落下来,不仅将峨眉山装扮成冰雪的世界,也濡染了峨眉山的璀璨文明。
如果你要问我峨眉山的哪个季节最美,我会不假思索地告知:冬季。每年11月份起,峨眉山的雪就开始洒落,并从中山区逐步蔓延到高山区,从零公里一直铺到了金顶。远方的山巅飘荡着棉花般的雪花,雪花翩翩地在半空里潇洒,盈盈曼舞,宛如一层层宣纸,逐渐相依相连形成了大片的雪毯,进而覆盖了整个山林,峨眉的山便笼罩在薄雾和飞雪中,朦胧得犹如仙境一般。
千树万树梨花开,放眼望去,近看远观,浩然一色,皆是不同韵味。峨眉山的雪景也和它的植被一样呈垂直分布,冰雪覆盖在不同的植物上,一帧一画,千姿百态,“冰雪几重天”的峨眉山,变得“触手可及”。风从四面八方吹来,雪花还没有来得及落地就又被吹到空中,散发出迷人的光晕,赋予了峨眉山生命的灵动。
景色各异,风光秀美的峨眉山,雪是大自然对它的恩赐。峨眉山的雪是洁白的,雪花是细小的,纤巧精致,婀娜妩媚,与塞北的雪的不同之处,就是她的温柔与舒缓,没有凛冽的寒风,没有急切的肆虐,没有不可一世的张狂,而是晶莹剔透,白得正气。行走在宁静异常的冰雪世界,听着脚下发出的沙沙踏雪声,总是让人止不住地遐想,忍不住地陶醉!
峨眉山的雪,从来都不是寻常地飘落,而是弥漫,无边无际地弥漫。晶莹剔透的冰雪从树枝上纷纷落下,落在没戴帽子人的头上和脖子里。铺天盖地的色点,将峨眉山变得雪雾弥漫,天际一色,白雪如画,这时候,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想起郭沫若笔下的诗句:“峨眉山上的白雪,怕已蒙上了那最高的山巅?那横在山腰的宿雾,怕还是和从前一样的蜿蜒?”
佛国仙山雪世界,洁白的雪花飞满苍穹,天地之间就没有了界限。细细端详枝头的雪花,峨眉山娴静的模样宛如一首冬季恋歌,裹挟着一层白霜,让你一秒进入童话世界。这是你不曾见过的峨眉山,她已成为人们亲近雪域风光的好去处,正如郭沫若所唱:“我最爱的是在月光之下,那巍峨的山岳好像要化成紫烟;还有那一望的迷离的银霭,笼罩着我那寂静的家园。”
云拥半岭雪,花吐一溪烟。放眼而去的万般景象都可提炼入诗入文。如果恰逢冬阳暖暖,雪霁初晴,因为有浩渺森林和浓厚文化做陪衬,天空碧蓝如海,清晰而荡漾的雪花,融合翠、绿、艳的色彩,化成滔滔的雪浪。水色润心,感悟以雪山为邻的诗意,雪山孕育的圣洁美景,那白的雪,纯净的白,让我又一次心怀依恋地朗诵起郭沫若的《峨眉山上的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