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核能技术 奉献绿色能源
2023-01-15银汉
银汉
责任发展没有终点,价值创造永无止境。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将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社会责任观念,致力于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立足核能技术创新,守护蓝天白云、照亮绿水青山,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大的力量。
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优质、稳定的基荷能源,对于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中国“3060”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上海核工院[现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与中国和平利用核能事业同时起步,建院52年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发展核能技术、奉献绿色能源。
技术创新 永不止步
2021年9月3日, 国家核安全局发布《关于批准秦山核电厂1号机组运行许可证有效期限延续的通知》,决定续发秦山核电厂1号机组运行许可证,有效期限延续至2041年7月30日。在安全稳定运行30年后,我国大陆首台核电机组秦山核电厂1号机组又成为首个获得许可证有效期限延续的核电机组。
作为秦山核电厂1号机组的总体设计院, 上海核工院也是本次运行许可证有效期限延续(OLE)项目的主要技术支持单位,历时10年,相继完成了OLE 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时限老化分析、OLE 环境影响评价、FSAR增补更新,以及仪控综合改造(主控室盘台改造更新),核2、3级管道支吊架改造,电缆桥架改造等近十项重大的安全强化技术改造等工作,助力秦山核电厂1号机组“重焕青春”,在新时代续写“国之光荣”新篇章。
52年来,从秦山核电站白手起家,到自行设计、建造第一座出口商用核电站——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再到坚定落实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发展战略,几代上海核工院工程师在技术创新的征途上前赴后继、薪火相传,实现了大陆核电站从0到1的突破,实现了核电技术从“二代”到“三代”的跨越。2008年以来,上海核工院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十余年如一日,依托工程项目平台实践和国家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大专项,成功打造具有高安全性、高经济性的“国和一号”及系列化先进核电型号。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先进的三代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和一号”,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非能动压水堆核电站,单机组输出功率约150万千瓦,每台机组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900万吨、氮氧化物2.1万吨、二氧化硫3.9万吨、烟尘0.5万吨。一座热功率为200MWt的核能供热堆,相比同规格燃煤锅炉,每年可减少煤消耗2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0万吨。
依托重大专项和自主能力建设课题,上海核工院还持续开展放射性废物最小化专题工作,贯彻核设施放射性废物减量化要求,提高核电长期运行的经济性,缓解核电长期发展的废物安全治理压力。通过废物产生源头控制及相关减容减排技术研究,上海核工院着力开发有助于进一步减少放射性固体废物包产生量的工艺,解决废物减容关键工艺设备国产化问题,同时为液态流出物中氚的减排等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目前课题已基本完成综合绩效评价准备工作,计划年内结题。部分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国和一号”示范工程项目中。根据核能新项目、新堆型、在役项目等不同工艺需求,上海核工院将持续开展控源、减排、减容技术研究,完善先进废物处理技术与安全处置技术体系,提升单机组废物包最小化能力,“十四五”规划目标可达25立方米/堆年。
本质安全 至高无上
核安全是核行业至高无上的永恒主题,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核安全,上海核工院秉承“本质安全,至高无上”的理念,坚持把核安全作为企业的第一社会责任,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致力于创建“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落实型”组织,以制度强化管理、用技术捍卫安全、以提升质量管理和科技创新的成效来保障核安全。
上海核工院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质量终身责任制体系,同步实施安全质量绩效考核和安全质量专项奖励,通过完善制度进一步落实全员安全质量责任,提升全员责任心。
本着“向技术创新要一切”的理念,上海核工院下大力气开展系统性设计优化,基于AP1000自主化依托项目的重要经验反馈信息,围绕提升电站安全性、经济性、可建造性和运维便利性的目标全方位开展工作,以技术发展为顶层牵引,推动三代非能动核电型号技术持续优化,强化工程实现。
设计质量是核安全的基石。针对核电设计项目质量管理的难点,上海核工院依据整合型管理体系,运用精益管理和IT技术,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可视化、数字化的设计质量管理平台,目前包括15个子系统和86个功能模块,融过程质量控制、质量监督及绩效评估为一体,实现研发、设计、技术服务等核心业务的全过程管控,并正在向采购、建安、调试拓展功能,支撑了公司206个工程项目、711个技术服务项目、601个科研课题的在线管理。
平台建立了从输入、输出到变更的全过程数字化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设计全过程规范化管控及设计过程质量的动态监督、问题跟踪和质量绩效量化评估。通过流程逻辑锁定,规范人员行为,大幅减少人因出错机会,同时确保全过程记录可追溯。平台还可以精确、实时展示工作进展和工时耗费,提出进度和质量风险预警,便于管理方合理调配资源,实现动态、透明、精细的设计全过程管控,从而确保设计质量。
2021年,上海核工院“运用人因工程提升数字化核电厂设计质量的实践”成果荣获中国质量协会“全国质量标杆”称号,“基于全范围PSA的核电厂安全质量量化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荣获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一等奖,“可视化、数字化核电设计质量管理平台”获评上海市企业质量管理领域数字化转型“十佳案例”之一。
以设计技术、施工技术优化作为顶层牵引,上海核工院策划并发布《关于推进本质安全化提升的实施方案》,从设计优化、施工工艺改进、调试工器具改进与PPE改良等多维度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比如,针对一线作业人员反映安全带偏重的问题,组织各承包商、相关厂家进行调研、研制,以“国和一号”示范项目部为试点选用轻型安全带,在确保产品安全性的前提下减轻作业人员负担,降低疲劳作业引发安全隐患的概率。2022年,上海核工院发布《本质安全化工作管理规定》,建立公司本质安全化研究与提升长效管理机制,开展工程设计优化、施工技术及工艺改进、调试工器具应用、劳防用品改良等工作,从根本上消除或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与事故发生后严重程度,进一步提高公司安全效益及工程项目安全绩效水平。
总包担当 责无旁贷
2019年8月9日,上海核工院吸收合并国核工程有限公司,整合核电研发、设计、工程管理及寿期服务等资源,组建国家电投核能技术创新与工程建设平台,与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实行一体化管理模式,以“引领核能技术 交付卓越产品”为使命,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核能技术创新与工程建设平台公司”。
在三代核电自主化战略的牵引下,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已发展形成了涵盖三代核电技术核岛、常规岛及核电厂配套设施(BOP)的全范围总承包能力架构,围绕EPCS(设计、采购、建造、调试)核心业务,构建了“公司管总、板块主建、项目主战”的核能项目运作模式和全要素管理体系,聚焦“交付卓越产品”,为项目业主提供高质量的项目管理服务。
2021年12月,由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承担勘察设计和施工总承包任务的三门核电一期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三门核电一期工程是世界首批三代非能动核电站,电站关键性能全面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核电机组水平。工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设计引领绿色施工,设计创新74项,施工创新41项,非能动的原生优势兼顾了安全性提升和系统简化,采用模块化建造、开顶法施工等引领行业发展趋势的先进建造技术,建造和运维工作量大幅减少,具备行业领先的节材和节能环保优势,获得省部(行业)级科技进步奖45项、工法20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90项、实用新型专利227项。工程建设期间推行全过程质量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工程质量全面受控,未发生一般及以上安全事故。
作为工程总承包单位,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发挥总包担当,坚持“两个零容忍”,构建完善的防造假管理体系,坚决防止问题物项进入电厂。首先是持续健全、完善公司防造假管理体系,强化供应商评价以及过程中的防造假监督检查,杜绝质量造假物项被安装到工程中。项目部成立由业主方、工程总承包单位、各参建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两个零容忍”推进委员会,积极推进防造假进程序、进合同、进现场、进班组。
同时,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在“国和一号”示范工程上率先投用监管中心系统,打造全国首个“5G”核电“智慧工地”数字化施工管理平台。“智慧工地”全面运用“5G”、移动互联、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化技术,质量防造假、人工智能(AI)隐患识别、人员定位、环境监测等10个子系统已全面投用,实现了施工监测、人员定位、安全监管、吊钩可视化、塔吊防碰撞、视频监控全覆盖、核心管理人员定位全覆盖以及全天候的AI隐患识别。利用工程远程监控系统对重点部位、隐蔽工程、关键工序实施全过程在线远程监控、检查及记录;利用人员定位识别质量记录造假行为;利用视频记录仪对施工重要活动、重大质量问题处理和整改活动等进行录制和追溯,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营造“不敢造假”的氛围,满足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的全部信息技术应用要求,构建了一张安全质量全覆盖的防护网,为“国和一号”示范工程装上智慧引擎。经挪威船级社(DNV-GL)评估,“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安全标杆等级达7.8级,安全管理水平国际领先。
责任发展没有终点,价值创造永无止境。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将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社会责任观念,致力于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立足核能技术创新,守护蓝天白云、照亮绿水青山,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