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31万亿元

2023-01-14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社融达峰降息

展望2023年,随着国内疫情达峰后趋稳,居民消费和购房意愿有望逐渐企稳。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稳增长的诉求明显增强,金融政策有望继续加码支持房企合理融资需求,基建和制造业配套贷款也将维持高位,社融增速有望达到10.2%,节奏上前低后高。一季度来看,疫情达峰冲击下,1月信贷开门红可能弱于往年,同时,这也将减少对储备项目的消耗,增强3月季末信贷冲量的高度,一季度总体新增社融有望显著同比多增,助推社融增速企稳。

向后看,疫情“第一波冲击”逐步过去,地产链和消费相关融资的修复态势较为确定,年初信贷大概率实现较为旺盛的开门红。考虑到财政收支紧平衡的制约,2023年货币政策或将“接棒”财政,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降息+结构性政策工具将成为中国式QE的主要特征,并对消费、地产等领域带来提振。目前来看,当前政策的逻辑依然是引导实体经济信贷成本进一步下行。那么,央行或需要首先帮助商业银行降低负债端成本。从货币政策工具上来看,降息是最直接的手段。从节奏上来看,一季度降息的概率较大。

居民存款的大幅多增,并不意味着居民就有较高的“超额储蓄”。这是因为存款仅仅是居民诸多财富储藏手段中的一种而已,相较于预防性储蓄的增加(居民收入-居民支出),实际上居民存款多增更多是居民其他渠道的储蓄再度“搬家”回到存款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在疫情之前的2018、2019年就已经出现,所以没有疫情冲击,居民存款可能也会在2022年出现高增长的情况。此外,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居民增量收入的储藏渠道又有限,也是存款多增的重要原因。因此,即便接下来疫情影响逐步消退,存款增加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或不能太高估。

2022年12月金融数据并不弱势。新增信贷强于预期,贷款结构延续改善,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多增,明显好于季节性,票据冲量大幅缓解,反映企业端融资需求整体向好;居民端表现虽弱,但主要受疫情冲击等短期因素影响,在全国达峰之后,居民端信贷有望逐步修复。新增社融虽延续同比少增,不过主要是受政府债、企业债等分项拖累,而这些分项的少增则主要与专项债发行节奏以及信用债利率短期上行因素有关,后续这些因素的影响都将逐步缓解。2022年12月受疫情冲击影响,经济数据整体偏弱,制造业PMI创年内新低,不过金融数据表现并不弱势,经济最差的时刻或已过去,短期内央行降准降息概率有所下降,后续需紧盯经济修复情况。

据海关统计,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增长7.7%。其中,出口23.97万亿元,增长10.5%;进口18.1万亿元,增长4.3%。

美国劳工部披露数据显示,美国2022年12月CPI同比上涨6.5%,系2021年12月后首度跌破7%关口;环比下降0.1%。令市场稍稍感到担忧的是,12月服务业价格(不包含能源服务)环比走高0.5%,增速较11月加快。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277万亿美元,较11月末上升102亿美元,升幅为0.33%。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我国累计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879亿元,同比增长92.6%。国家税务总局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568.1万辆,销量占全部汽车销量的比重达23.5%。

据央视新闻消息,2022年1至11月,我国核电发电量达到3780.4亿度,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达到5%左右,到2035年占比将达到10%左右。

中汽協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8.3万辆和255.6万辆,产量环比下降0.3%,销量环比增长9.7%。2022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超680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6%。

猜你喜欢

社融达峰降息
关键词
关键词
关键词
迎接人口“达峰”
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的协同治理路径
美联储宣布今年年内第三次降息
美联储降息与全球降息潮为何再现
基于统计学的中国典型大城市CO2排放达峰研究
肺功能检查在小儿大叶性肺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美联储降息会结束美元上涨周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