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的古典小说三要素主题学习
2023-01-14王婷
王婷
通过对古典小说节选章节的阅读学习,我们不仅领略了古典小说带来的精彩内容,还对古典小说的认知有了很高的提升。那么,什么是小说?古典小说有哪些要素呢?
首先,我们知道,小说是一种文体,它以人物为核心,以整个故事和对环境的特定描写来表现当时的社会现实。一部小说具有完整的布局、发展和主题。其次,古典小说指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的作品,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文言类,另一类是半文言半白话类。虽然古典小说的表述方式和现在的表达方式有很大不同,对于初中生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阅读障碍,但通过对古典小说发展历程的了解以及对小说三要素原则的认知,会让同学们更方便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深意,可以辅助古典小说的阅读变得简单一些。
一、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
阅读中国古典小说,就像我们认识新朋友一样,我们得先了解他的基本情况。我们从历史课本中学过,中国古典小说萌芽于先秦两汉时期,在这一时期,更多的是神话寓言,但是它们都为小说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而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像《世说新语》和《搜神记》等“志人”或“志怪”的小说,这种小说也称为笔记小说,这时候的中国古典小说已有一定的雏形。再到唐朝,古典小说才算步入成熟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才形成了它的基本元素。自唐代开始,小说的内容开始由灵异鬼神、奇闻逸事转变为反映现实生活,譬如陈鸿的《长恨歌传》、元稹的《莺莺传》等,在艺术价值上有了很大提高。
从宋代起,小说开始采用白话文,这种形式也被称为话本,这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一大转折。文字从之前的文言文开始向白话文过渡,内容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传播范围得以扩大,小说的社会功能也得以提高。从宋代到明代,白话小说得到快速发展,这时开始出现“拟话本”。所谓“拟话本”就是人们通过对话本的格式以及表现形式的模仿,进行小说的创作,比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到了明清时期,长篇的章回体小说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这种形式的小说把整本书分成诸多相应的章节,前后情节衔接流畅,而且中间对诗词韵文进行穿插,比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都属于章回体小说。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白话文章回体小说就是《水浒传》。通过对小说发展背景的学习,不仅让同学们增长大量的文学历史知识,更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感悟作者的创作形式和创作心态,这对于后续我们的阅读都能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
二、古典小说的三要素
想对文章整体结构的学习有所突破,就需要了解古典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场景环境是古典小说的三大要素,其中,小说的灵魂就是人物,一部优秀的小说,会把人物控制得恰到好处,人物性格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这样的人物会让读者更有共鸣,也极具现实意味。故事情节是一部小说最吸引人的部分,可以说,绝大多数的小说都是凭借完整且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来吸引读者的。完整的情节由故事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局组成,这几个点也正是一部小说的精髓所在。而具体的场景,也就是环境描写在一部小说中也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小说当中的场景具有很大意义和内涵。所以,想要打造一部优秀的作品,成功的人物形象刻画、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场景环境描写缺一不可,这三者之间相辅相成。
(一)人物
首先,我们回想一下在阅读古典小说时,其中的人物刻画就是一大重点。因为小说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对人物进行详细刻画,从而反映出当时社会中的一类人,以此反映社会问题,揭露社会恶象,并借此來对作品的主旨进行表达。
比如,在《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吃的醺醺的”“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这两句话,作者用“醺醺的”“横披”“腆”几个词语来描写胡屠户,就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胡屠户不堪的样子,使胡屠户在范进面前不可一世的傲慢劲儿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与他粗俗的形象非常契合。
再想想《刘姥姥进大观园》中的刘姥姥见了贾府镶金的筷子时,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他?”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这两句话,刘姥姥用“金”“银”来赞誉贾府的精美用具,又与自己生活中所用的器具联系起来,说精美的用具比不上她平时用的“伏手”,刘姥姥朴素实在的老农妇形象即刻跃然纸上。“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这段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虽然我们看到的是刘姥姥滑稽可笑的样子,但我们也从侧面明白了这是作者为了突出刘姥姥简朴的性格而进行的人物描写。
继续往下读,我们会发现,作者还通过描写其他人的笑来表现人物特点。比如,对史湘云和薛姨妈的描写,“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这都从侧面描写了二人的性格率真、爽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这句话是对黛玉的描写,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黛玉在极力控制,这也表现出黛玉的含蓄有教养、谨慎的性格特点。对宝玉的描写是“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这表现出了宝玉的天真和孩子气。对凤姐和鸳鸯二人的描写是“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表现出二人的精明算计,喜欢耍小手段,喜欢捉弄人的性格特点。作者通过几个人笑时的不同状态,准确地将每个人的身份和性格特点都展现在读者眼前。
我们在读《水浒传》这部作品时,是不是也在与作者笔下的一个个鲜活人物同喜同悲呢?而且我们在细读《水浒传》时会发现,作者在人物的塑造上,即便人物之间在性格方面有相似的地方,但在细节上还是进行了区分。例如,“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和“黑旋风”李逵,他俩有着火暴的脾气,都为人仗义、嫉恶如仇,但不同的是鲁智深豁达明理,虽然表面看做事比较粗鲁毛躁,但实际上非常细心,而李逵则想事情简单粗暴,性格更为直率。
(二)故事情节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多还是用一个个饱满的故事情节来表现,所以,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故事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情节设置是用于推动叙事和情节发展的工具,一个用得绝妙的情节设置可以让我们在阅读时感觉酣畅淋漓;相反,一个失败的情节设置会带来糟糕的观赏体验。一部小说的故事情节一定是前后连贯的,而且其中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由事见人,情节的发展说到底还是为人物塑造而服务的。所以我们在看小说情节时,应该将人物与情节串联起来分析。
小说之所以好看,需要“前有伏脉,后有余波”的情节设置,还需要有其他配角的参与。比如,我们从《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这一片段可以得知,刘备第一次访诸葛亮之前,司马徽曾断言诸葛亮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由此,司马徽的描述就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埋下了伏笔,也让读者从侧面了解到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除了司马徽,还有诸葛亮的其他朋友,如崔州平、农夫、石广元、孟公威等,他们的出现或揭示孔明高洁傲岸的情操,为人物刻画做衬托,推动故事向前发展,或是充当故事前进的阻力,总之,都在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服务。如张飞的不耐烦等,使我们在阅读小说时更觉波澜,也更有趣。
在《水浒传》的《智取生辰纲》片段中,几条故事线进行了结合,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去复盘整个错综复杂的故事发展,这样不仅让我们深刻了解了其中的含义,还为整个故事的发展增添了趣味性,简直是一举多得。比如,一开始写晁盖决定半路夺取这笔不义之财,他考虑是否要正面发生冲突,到底是“硬夺”还是“智取”,就为后文留下了悬念。随后,写杨志也想到肯定会有人在半路冲出来,于是他也想出一套策略。这样的情节设置就会让我们更加迫切地想知道,晁盖等人的计划会不会成功,将读者的阅读欲望拉升到顶峰。直到整个故事结束,作者才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解释清楚,点明整个故事就是一个“计谋”,一切都是提前计划好的,才为读者揭开迷雾。作者通过如此错综复杂的環节,使故事情节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又给了我们想要了解清楚事情原委的欲望,让读者在读后有极大的精神满足。
(三)场景环境
最后,我们要说的就是小说的另一大要素——场景环境。小说中的场景环境描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环境描写,另一种是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指的就是我们生活的周边环境,比如天气、风景、地点、季候等。社会环境指的是作品中人物的历史背景、社会现状、人们之间的内外在联系等。社会环境是整个故事发展的大背景,是整个故事的主基调。
比如,我们在读《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第一次拜访诸葛亮时,刘备在路上遇到一位唱歌的农夫,其歌词唱道:“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就先为人物的德行定调,然后围绕品性写故事,用事情佐证之。借他人之口,含蓄地道出卧龙的居住地。而且通过诗意的环境描写,为我们展现出诸葛亮高雅清幽的居住环境,同时还烘托了人物高尚的品性。
三、古典小说的意义与影响
古典小说是一个民族文化深沉的积淀,让我们可以了解先人的生活状态、思想以及社会环境等。除此之外,还能体会古代委婉又悲怆的爱情,甚至是他们胸怀大志的情怀。比如《红楼梦》描写的不仅是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更是对那个社会的痛斥。
中国古典小说的出现让通俗文学正式在文学史上有了一席之地,让文学的形式更加丰富,文学体裁也得到了完善,更重要的是还对文学观念的转变起到了促进作用。总的来说,小说的成功与否,与人物有关,与人物引导的一系列事件有关,环境烘托人物、人物引导情节,这三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古典小说也同样如此。我们在阅读古典小说时,从这三方面入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意图能够做到精准把握,深刻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营造出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