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差异化设置实践研究
——以广州市越秀区社区老年教育课程设置为例*

2023-01-14杨志俊定雄武黄晓敏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越秀区群体设置

杨志俊 定雄武 黄晓敏

(广州开放大学 定锐分校,广东 广州 510000)

我国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老年人口达到2.64亿,占人口18.70%,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亿,占总人口的13.5%。其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占全体老年人的比例为55.8%,超过一半,预计以后每年还会增加1000万。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随子女迁入城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的数量还会增加。作为老年人居住地,城市社区承载着巨大的社会压力。为了满足“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政府通过开展各级各类形式多样的老年教育活动来服务社区老年人,让老年人“心有所归、情有所托、学有所依”。目前城市社区主要以老年大学和老年活动中心为载体开展老年教育。教育活动的核心要素是课程,课程设置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老年教育能不能真正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主要看设置的老年教育课程是否为老年人所喜爱或接受。由于各城市社区文化底蕴不同,老年人群体存在差异,课程设置有必要在统一的基础之上进行差异化的安排。这不仅有利于挖掘社会资源推动课程开发,丰富课程内容满足更多群体需求,还有利于城市社区老年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和优化,对城市社区老年教育有着长远意义[1]。

一、城市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差异化设置的内涵及意义

(一)城市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差异化设置的内涵

课程或曰“教材”[2];或曰“活动”[3]。本文所说的“课程”即指能够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老年教育课程即指由不同机构创设的以促进老年人的终身发展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的总称[4]。城市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即指由城市社区创设的以促进老年人的终身发展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的总称。老年教育课程差异化即指根据老年群体的性别、年龄结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等差异,有针对性开设的以符合个人兴趣和满足个性需求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课程。城市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差异化设置即指根据城市社区的文化特色和城市社区老年群体的性别、年龄结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等差异,充分利用城市社区的文化优势,有针对性开设的以符合个人兴趣和满足个性需求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课程。

(二)城市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差异化设置的意义

1.有利于拓展城市社区老年教育课程研究渠道

差异化设置城市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可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社区的优势资源,拓宽老年教育课程设置渠道,丰富老年教育课程内容,形成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如将社区的历史文化和特色文化融入老年教育课程,或与社区内的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开发老年教育课程,或鼓励社区内的退休科研工作者和教师发挥余热,联手研发老年教育课程等。

2.有利于满足城市社区老年人学习的多样化需求

城市社区老年人口数量会伴随社会人口老龄化和国家发展城市化而不断增加,社区老年人口结构也会呈现多样化形态,不同群体构成的人群以及个体会有各自的需求,受区域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居住结构以及特殊群体等因素影响。城市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差异化设置,就是针对社区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开展调查研究,结合社区实际,开发符合社区群体多样化学习需求的教育课程,尽可能满足不同老年群体或个体的学习需求。

二、越秀区老年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

广州市越秀区是广州市最古老的中心城区,也是区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中心城区,下辖18个街道。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越秀区常住人口为1038643人,60岁以上占比22.25%,65岁以上占比15.88%,加上流动老年人口,老年人口突破30万。区域内有2所老年大学,25个老年活动中心,10个公办养老机构。自开展老年教育以来,越秀区的老年教育一直走在全市前列,多次受到相关部门的肯定和市民的赞许,其成果主要得力于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加上依托两所老年大学的牵引和老年活动中心及养老机构的有机配合,但最为关键的是两所老年大学在课程设置上适应了辖区内老年人的需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参与到学习当中。表1展示了2021年秋越秀区老年大学线上线下开设的课程。

表1 2021年秋越秀区老年大学线上线下开设的课程

老年活动中心主要以“兴趣班”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如“中医保健班”“书法班”“绘画班”“舞蹈班”“电脑班”等。养老机构开设的课程有“朗诵”“舞蹈”“粤讲粤好”“声乐”“手机创意摄影”以及集中看红色电影或集体交流等。

三、越秀区老年教育课程设置中的问题

越秀区老年教育课程门类较多,有些显性课程设置清晰,如古筝、电子琴、小提琴、琵琶、扬琴、钢琴、二胡,竹笛、唢呐、葫芦丝、萨克斯等器乐类课程。兴趣班类课程则包括书法班、国画班、剪纸班、舞蹈班等。这些课程能够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因此积极参加学习的老年人较多。然而,在对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及养老机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对老年学习者的访谈过程中,发现越秀区老年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地域特色文化课程开发不够充分

越秀区是老城区,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多历史事实和传说可以开发成系列课程,供老年学习者更深入细致地了解本区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变迁。该类课程不仅能满足老年人怀旧的情怀,激发他们对城市的热爱,还能令其从心灵深处感受到城市的生命历程,增强自豪感。例如,广州饮食文化享誉海内外,多种美食地标性特色明显,其中饮茶文化历史悠久,年人均茶饮量大,且饮茶方法考究。若将饮食文化迁移到老年人课堂,引导老年人科学饮食、健康饮食,不仅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享受高品质的生活,还能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要,促进老年人全面健康发展。如将饮茶文化引入课堂,可让老年人在饮茶中感悟人生,既可以修身养性,又可延年益寿。但在越秀区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及养老机构中,这类课程却鲜有触及。

(二)课程设置忽视老年群体结构区分

1.忽视有学习需求的流动老人

越秀区是广州市的中心城区,除了有大量的离退休人员外,还有很多随子女迁居的流动老人。通过走访得知,这些流动老人的成分较为复杂,包括来自农村、乡镇、小县城或其他大城市。这些随迁老人进入城区生活,绝大多数人身体状况良好,生活较为清闲,空余时间充裕,活动圈子相对较小,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需求。但有机会真正进入老年大学或老年活动中心学习具体课程的人不是很多,主要是由于没有适合他们的课程。

2.欠缺对老年人年龄差异多样化需求的深度思考

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按照学员年龄从离退休开始算起,目前我国女性职工一般退休年龄是50岁,男性职工一般是60岁,所以从50岁到人生终极这一阶段的教育都可以称之为老年教育。从越秀区老年大学和老年活动中心学员报名的年龄段来看,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50到70岁年龄段的老年人是接受老年教育的主力军,占据了所有学员的八成。在近20年的年龄跨度中,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有不同的学习需求,但从课程设置中很难看出区分度。至于70岁以上不同年龄段的课程设置就更为稀缺,特别是关于老年人生命回顾的课程和自我实现的课程几乎是空白。

3.缺乏对老年人知识阅历差异需求的精细化选择

越秀区是广州市老年人口最多的城区,老年龄率超过20%,按国际标准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此外,越秀区也是平均寿命最高的城区(男性77岁,女性82岁)。离退休老人数量众多,成分复杂,年龄跨度大,人生经历千差万别,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全区文盲率为0.36%,全部是老年群体成员,且女性多于男性。此外,老年人接受教育的程度分布也不均衡,接受小学、初中教育的比重大,接受大学教育的比重少。因此,课程设置需要根据老年人群体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有区别地对同一课程进行梯度开发,满足不同老年群体适应社会生活和自身发展的需求。但在现有的课程安排里找不到这些课程。

4.忽略了对特殊老年人的周全性考虑

老年教育是指以老年人为主体开展的,旨在满足老年人需求,保障老年人受教育权利,增强老年人生存发展能力,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最终推动老年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老年教育应该面向全体老年人,不仅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普通群体的需求,还要尽最大努力引导特殊老年群体积极参与学习,丰富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越秀区老年人特殊群体相比其他区域要复杂得多,纯老家庭、空巢老年人、独居老年人、孤寡老年人、残疾老年人都占有不同比例,其中残疾老年人口为8193人,居全市第三位,孤寡老人为3171人,占全市孤寡老人总数的21.29%。这类老年人特殊群体因个体情况不同,对课程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但因为没有设置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这一类老年群体被无意地排斥在教育对象之外。

(三)课程设置缺乏“立体感”

美国老年教育学之父麦克拉斯基(Mc Clusky)在论述老年教育的意义和目标时,提出了需求幅度理论(Theory of Demand Range)。该理论把老年教育课程设置确定为应该满足老人五个层次的学习需求,即应付型需求、表达型需求、贡献型需求、影响型需求与自我超越型需求[5]。应付型需求是最基本的,主要包括生理、社会互动及日常生活所需的技能,如老年护理、医疗知识、心理健康、电脑学习等课程。表达型需求主要是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如书法、音乐、绘画、手工艺术等课程。贡献型需求即通过帮助他人来实现自我价值的倾向,如志愿者服务培训课程。影响型需求是指通过自己的行为能够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使社会发生有意义改变的需求,如培养老年人担任社团、团体负责人从而实现影响他人需求的课程。自我超越型需求是人生最高层次的需求,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开设了生命回顾课程,并在生命回顾基础之上完成自我超越,如生命故事、生命价值、代间活动等课程。对应需求幅度理论,发现越秀区社区老年教育课程(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养老机构)设置体系缺乏“立体感”,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满足基本需求和兴趣爱好两个较低层次,而对于较高层次的贡献型课程和影响型课程以及最高需求的自我实现课程几乎没有涉及。课程体系呈现出底层“丰满”,中层“骨感”,高层“空感”的情形。

四、城市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差异化设置的障碍

(一)城市社区老年教育课程设置理念模糊

所谓课程设置理念即人们对于课程设置的基本看法、态度和观念等。其确立依据主要是所在社区教育的目的[6]。越秀区社区老年课程设置总体定位于“娱乐休闲”,主要满足老年人休闲娱乐、生活保健和适时技能培训,但在满足同一群体多种课程要求方面细分度不够,且严重缺失提升老年人中高层次精神需求的课程。究其原因,一是我国城市社区老年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人们对城市社区老年教育课程设置差异化理解不全面,多注重同一层次多向度研究,而忽略同一层次多群体的需求。二是城市社区老年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整体缺乏“层次需求”观念,课程设置总是在低层次领域精心耕耘,没有深层谋划、纵向拉升,满足老年人更高层次精神需求的课程设置不足,整体缺乏立体感和差异性。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成熟,城市社区老年人口会不断增加,老年教育、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等将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的关注。老年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满足老年人更高层次的学习要求。因此,应在“需求幅度”理论的指导下,构建层次多样、内容丰富、具有区域特色的社区老年教育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学习欲望,最终实现老年人人生历程的完满。

(二)城市社区老年教育课程设置专业研究乏力

城市社区的数量及范围必将伴随城市化进程而增多和扩大,社区老年人群的数量增加将会是不争的事实,老年人的多种学习需求必然逐步显现。尤其是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扩展,更多的老年人将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过去那种以兴趣、休闲为主的课程已无法满足老年人适应社会生活的需求。老年教育需求的多样化,迫切需要更多专业化人才来研究老年教育课程的设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满足老年人持续产生的多方面的学习需求。然而,目前我国城市社区老年教育课程的设置上缺乏针对社区特点进行专业研究的机构和人才,直接导致课程设置同质化,很少有专门针对不同老年人的教育与学习需求的个性化课程[7]。

(三)城市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创设激励机制缺乏活力

创设一门高质量的,符合社区老年人要求的专业课程会耗费教研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研人员需要深入社区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反复斟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8]。同时,课程的完善还需要经过应用、完善、再应用、再完善的反复修改过程。一门课程的创设涉及到众多专业性问题,单独操作的难度可想而知,往往需要组建一支课程创设团队,聚集集体智慧来完成。我国的社区老年教育自起步以来一直以政府为主导,课程设置也是由政府领导下的机构进行,社会力量和个人智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始终在较低层面徘徊,课程内容和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年教育课程创设激励机制不够灵活,没有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没有充分激发教研人员的个人智慧。

五、城市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差异化设置的策略

(一)更新城市社区老年教育课程设置理念

1.由“政府主体”向“政府主导”转变

从1983年开始,我国老年教育一直都是由政府承担所有活动,包括老年教育机构组建,教育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活动开展等。在接受教育的老年人相对较少的时期,这种设置可以维持老年教育正常运转,保证老年群体学习效果,是有能力实现教育目的的。但随着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社区老年人口数量持续攀升,物质条件较为富裕的城市社区老年人自觉融入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行列,学习需求规模迅速扩大,多样化学习需求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教育环境与之匹配。显然,单靠政府组建机构、开设课程、组织教学活动以期满足老年教育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有一定难度。为突破老年教育发展的天花板,政府要改变以往“兜底全包”的模式,转变为利用有效政策和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一些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优势,开设机构、研究课程,适时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

2.由“满足低层次需求”向“满足高层次需求”转变

麦克拉斯基需求幅度理论认为,老年教育课程设置应该满足老年人五个层次的学习需求,即应付型需求、表达型需求、贡献型需求、影响型需求与自我超越型需求。我国自开展老年教育以来,课程的设置逐步从混乱无序发展到科学规范,到目前为止,几十个主题下开设的几百门课程都是围绕满足学习者低层次需求,而没有深入研究更高层次的需求。课程主要精耕于满足老年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及满足老年人的兴趣爱好等,即仅仅满足了应付型需求和表达型需求,而贡献型需求、影响型需求与自我超越型需求中的贡献影响课程、生命回顾课程以及自我超越课程几乎没有涉及。伴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对于精神需求会有更高的追求。为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高质量精神需求,课程设置应突破当前的瓶颈,向高层次领域突进。

3.由“一元研究”向“多元研究”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老年教育一直由政府主办,老年教育课程的研究也是由政府主办单位(老年大学和国家开放大学老年大学)承担。主办单位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单国开老年开放大学就开发了300多门课程。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课程开发始终无法满足多样化老年群体的需求。为了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对课程的特殊要求,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普通高等院校、高等职业院校、社会研究机构以及退休教师、专家和在职教师参与老年群体课程的研究,丰富老年教育课程内容,构建完整的老年教育课程体系。

4.由“一维差异”向“多维差异”转变

在分析现有老年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发现老年教育课程既有层次感,也有差异性。但层次过于扁平,主要集中在基础和兴趣两个层面,“立体感”不强。差异性的维度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课程类别方面,体现区域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知识结构差异的课程鲜有涉及,尤其是忽视了最需要精神慰藉的老年特殊居住群体,如纯老家庭、空巢老年人、独居老年人、孤寡老年人、残疾老年人等,他们对课程的要求是多样性的。因此,应该从实际需要方入手,在课程的差异化设置方面多层面、多角度、全领域进行研究配置,并组织力量落实,满足不同老年人在生活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5.由“线下课程”向“线下线上相结合课程”转变

城市社区中有很多的特殊老年群体有学习方面的需求,但因各种主客观因素不能亲临课堂集中学习。解决这一问题有两种途径:一是送教上门,即由授课教师上门讲授已有的课程。二是利用网络技术开展远程教育,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学习,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需求灵活地选择课程。因此,在课程开发中需改变以往的单一形式——线下课程,发挥“双腿走路”的优势,即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发课程[9]。

(二)优化教师队伍,落实差异性课程

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课程、教师是两个关键性因素,完备的优质课程为实现教育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课程的落实需要依托教师,教师队伍的稳定、整齐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优劣和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尤其是面对老年教育群体年龄跨度大、结构差异性强的特点,要切实落实教育课程,实现教育目标,保证教师的稳定性、专业性和敬业精神。

1.稳固教师队伍,确定专职教师

老年教育是培养和提高老年人应对现实生活的技能和技巧,满足兴趣爱好,提升生活品质,追求人生价值,实现自我超越和人生圆满的活动。实现这一教育目标,除了配备与之相关的教育课程外,还需要拥有讲授课程的专业教师队伍。而调查发现,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存在“为课程而课程”的现象,专职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且流动性强,仅有的课程得不到有效贯彻,教学效果虽差强人意,但与老年教育的初衷还有一定的差距。形成这种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构建完整的老年教育课题体系新环境下,如何建构稳固的教师队伍,配齐专职专业的教师人员,政府、老年教育主管部门和社区应该统一思想,制定符合本社区实际的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保住基本盘。课程研发机构可以通过组织教师集中培训的方法来深入了解课程,提升专业能力[10]。

2.鼓励专长老人轮流执教,拓宽教师来源途径

在目前城市社区老年教育教师数量难以满足的情况下,可以学习借鉴国外老年教育的经验,在社区老年群体中挖掘老年人力资源,鼓励有专长的老年人参照相关课程,发挥自身优势,采用灵活多样的、适合老年人学习且易被老年人接受的教学方式,落实课程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在社区中鼓励专长老人轮流执教,既能有效地利用社区现有的人力资源,使老年人的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又拓宽了教师来源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区老年教育部分课程暂时无人执教的状况。

3.构建兼职教师人才库,确保各类课程落实到位

为了确保社区老年教育各类课程真正服务于不同老年个体,满足其多层次的需求,社区老年教育机构在专职教师配备不足,长者轮流执教受限的情形下,可与社区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及专业人员合作,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共享社会人才资源。具体可以采用签合同的方式,确定课程内容,明确授课时间,约定薪酬标准及服务期限等,确保社区老年教育课程落到实处。

城市社区老年教育将迎来人多面广、需求多样的发展趋势。面对新形势,城市社区老年教育应该改变观念、及早谋划,构建以老年大学为核心、老年活动中心为辐射、养老机构为辅助、线上学习为补充的老年学习体制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教师资源,落实差异化课程,满足老年群体多方面的学习需求。

猜你喜欢

越秀区群体设置
盘活越秀区存量老旧物业的对策研究
致敬抗疫情英雄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教师作品选登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