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群的建设与实践
2023-01-14玄祖兴陆小莉袁安锋
玄祖兴, 陆小莉, 袁安锋
(北京联合大学 数理部,北京 100101)
1 引 言
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科学解答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问题.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围绕课程思政的主体、地位、内容、功能等,科学阐明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要义、理论思路与实践方法[1].与此同时,会议进一步强调了“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各高校应充分用好课堂主渠道,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3].
基于此,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应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并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此外,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思政工作应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理学类专业课程是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理工科类专业课程是科学建设的坚实基础,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是高校理工科的重要基础课程,是所有与科技相关研究的基石,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对于增强人们的认知水平和优化完善所处的世界起着至关重要的功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至巧,地球之变,生物只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到数学”.将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完善课程思政群建设,是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的有效方向路径,对于新时代全面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推进课程思政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是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5].充分认识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中课程思政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和全面性工作为核心、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重要任务、以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切入点,课程思政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最基础手段,也是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6].基于此,近年来,全国各地各高校持续强化思想引领、把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效贯通新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日益凸显了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重大意义[7-8].
随着高校思政建设的有序推进,课程思政成为高等教育价值融合的深化变革,逐渐成为教育学界关注的重点.现有文献中关于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主要围绕建模教学、路径分析、思政元素挖掘等层面展开分析[9-11],从不同视角探讨了推动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高校实践与重要举措.文献[12]通过名师名家访谈、校友回访、问卷调查、座谈研讨、院系交流、国际化课程比对的形式,构建了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程的新型思政多元课程体系,在数学思想传授和分析方法讲解的基础上,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支撑.文献[13]指出教师可以根据所要教授的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合适、合理的切入点,将教材之外的正面素材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可从生活、哲理等方面进行挖掘,并明确了课程思政既不是要新开设一门课程,也不是要改变原来的课程,而是要把思政元素自然而然地与原有的课堂教学进行融合的基本路径.上述研究明确了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的定位、凸显了“立德”与“树人”的有机统一,丰富了大学数学公共课课程思政群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高校教学有序改革,依托网络技术与相关软件,不断出现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围绕探究式、案例法、比较法等方法不断突破.基于此,本文以北京联合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践为支撑,展示数理部在大学数学公共课程课程思政群实践建设中的具体工作,以期为切实落实高校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提供经验支持.
2 大学数学公共数学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实践分析
2.1 联大实践的全方位支撑
“三全育人”从育人主体、育人过程及育人方位等层面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方向指引.高校作为育人的重要基地,担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责.高校推动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最重要的举措在于将价值信念教育全方位渗透于各门课程之中,实现全方位的价值引导[14].在全面落实课程思政改革的大背景下,各大高校各课程有序开展了课程思政建设,为高等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打造了良好的势头.北京联合大学深刻把握课程思政价值意蕴,在校党委的组织领导下,一以贯之地坚持推动形成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大教育格局,为各学院与各部门的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完善的制度支持和方向指引.
具体而言,一方面,北京联合大学陆续出台了系列文件(见表1),从实施意见、到体制机制工作方案、再到基本标准制定,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原则各按步伐、共同推进,为北京联合大学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完善明确了坚定的方向[15].其中《基本标准》聚焦“一条主线、三个层面、五个主体”,即“一条主线”指把“七个要有”总原则融入《基本标准》方方面面,“三个层面”指对每一个课程思政建设主体从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参考标准三个层面进行内容设计,“五个主体”指系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所涉及的5个关键主体,即学校、职能部门、学院、系(部)、教师.“三个层面”与“五个主体”系统地构成《基本标准》的矩阵结构,更为直观、清晰地展示了北京联合大学建设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政规范体系.另一方面,多方位明确对学院的规范化要求,围绕组织引领保障、机制健全落实、总结凝练特色等框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
表1 北京联合大学系列文件
立德树人已成为北京联合大学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鲜明亮点.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北京联合大学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三项基本功”.同时北京联合大学注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注重课程思政的特点与规律、注重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注重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同步,探索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逻辑,用学术思维推动从实践向理论的升华.
2.2 实施方案的有效制定
作为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的重要教学部门,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提升课程思政教育实效,数理部以学校整体建设与规划为依托,结合多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制定了《数理部关于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方案(2020—2021)》;在思政教育、学科专业建设、教师培训、教学评估等工作中作出了进一步的重点部署、持续推进.数理部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和课程思政更加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的核心框架与教学目标,深入推进建立起一整套符合专业育人特点、符合认知科学要求、使思政工作落地见效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确保了数理部立德树人取得新成效.结合相关部署,数理部有序落实学校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数理部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开展课程思政、“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等主题宣讲,实现全员动员、全员培训、全员参与.
2.3 教学管理的具体实践
高校全体教育工作者都是“三全育人”的主体.这就要求各学院、各部门在课程思政群建设过程中,把握好育人发展方向,转变传统模式下育人形势,使各课程教师等都承担“三全育人”职责,实现全员育人.教师的政治素养、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的最终成效.近年来,北京联合大学数理部立足学科建设,以探索科学的管理机制为依托,在全面提升教学与管理团队能力过程中,推动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教学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加强各阶段全局性的思维引导,层层递进地将思政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引到深处.
一是,围绕推动思政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同向同行的核心目标,通过开展“教学观摩”“教学评估”“教学研讨”“名家专访”等形式的交流与培训,建立系统化、互补式的课程体系,加强教学设计管理,在全教学领域有机融入思政元素,使大学数学公共基础各课程都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互补,从而形成协同效应.例如,邀请知名院校课程思政负责人开展系列讲座,展示先进、有效的管理机制,在坚持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育人”本质的基础上,抓住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
二是,充分挖掘思政资源,把相关要求细化到讲义、教案、课件等教学文件中,开展课程思政教研和集体备课;支持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师德师风、教学能力培训和专题研讨,并组织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思政教学设计比赛.2022年6月8日为落实“大思政课”育人理念,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推进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一体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数理部以线上形式举办“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暨课程建设研讨会”.高等数学、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教师,着眼于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群建设与人才培养需求,通过引入科技发展、疫情防控等内容,深入挖掘数学教学工作中的思政元素,有效拓宽了数理部数学教师的思政建设视野.
“参与比率低”,在某种意义上反映的是目前所开发的再就业培训项目缺乏足够的价值,以致无法对失地农民产生很大的吸引力,使得只有少数人能够做出“参与”再就业培训的选择。尽管这类培训的学费都有政府专项资金补助,无须个人支付任何费用,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选择“参与”再就业培训这一选项,对于每个个体而言,结果的意义、价值及实现的可能性都是不一样的。
三是,鼓励教师带领团队申报课程思政课题,努力提升课程思政融入课程的质量和水平.各教研室以“基于课程思政为理念的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积极参与各项科研项目申报工作.与此同时,数理部设立部门课程思政教改项目、科研项目,以项目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明显,积极申报并获批校级及以上课程思政项目立项.
四是,党支部以教师为中心,做实群众工作,激发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的动力.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把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结合,身教与言教统一.课上真心传授,课下全心备课,细心批改作业,耐心辅导答疑,精心指导学生竞赛,用心教学改革,尽心将执教能力的提升和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教学效果,自觉把课程思政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展现了新时代高校教师的新风貌.党政工、教研室、党小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形成合力,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五是,数学课程组从科学素养、探究精神、抽象思维能力、严谨的科学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目标细化,并进一步在数理部内选择一批课程、课堂、教师(团队)、教材等课程思政建设先进典型,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遴选推荐并获批校级及以上课程思政建设先进典型.
2.4 课程思政群建设的具体成效
2.4.1 部门层面
为有效突破高等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等课程思政内容整合进程中缺乏系统性而难以形成合力的困境,数理部以课程群为纽带,积极探索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的思政教学改革,逐步打造出了互补化、协同化、差异化的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新模式,通过整合思政教育内容、增强课程间思政元素的连续性等途径,实现了将数学思政元素有效串联并差异化、不重复化讲解等目标.
数理部有效推动了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群建设的进程,在全校课课程思政系统性、规范性和创新性建设中形成了一定突破,同时在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部门中发挥引领效应,也更加契合学校办学定位.
2.4.2 教师层面
教师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组织者和实施者.为科学合理拓展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北京联合大学数理部教师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始终坚持问题与目标双重导向,在系列措施的稳步推动下,将“家国情怀、法治精神、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素养”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在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群建设的实践中取得了丰厚的成果,见表2.
表2 教师取得的系列成效
此外,围绕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群建设开展的多层次、大范围、互启式培训与研讨,教师们一方面在思政元素知识点遴选与课程体系建设的有机融合上有了较大的提升,能够推动教师建立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的育人理念;也进一步加强了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另一方面,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建、以赛促学等,在充分发挥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群建设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荣誉感,激励教师教学投入,不断提升了教师的全面发展水平.
2.4.3 学生层面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对象是学生,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根本目的.通过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群建设在教学中的有效推进,通过追溯数学家研究问题的过程,介绍科学精神、思想与方法;依托数学规律的得出、科学现象的分析,将科学的态度、坚毅的精神和爱国情怀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了学生.一系列实践,极大提高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
一是,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数学建模活动,将数学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极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并不断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多方位了解当今世界科研工作、国家建设等各领域数学的应用于价值.
二是,基于线下、线上相结合的途径进行调研,一方面,通过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并组织学生期末座谈、抽样调查等方式让学生对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描述性评价,基于学生反馈发现,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与思政教育互融式教学模式,更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互动率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基于学生期末评教结果显示,在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课堂有机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师,评教成绩均为优秀且平均分超过90分(即非常满意),反映出学生对于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较高.此外,图1展示了基于评教系统的学生反馈,其中(a)图为基于满意度分布绘制的概率密度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概率密度呈右偏峰分布,表明学生对数理部教师“非常满意”程度的评价较多,而“一般满意”的仅1人;图(b)中展示了不同满意度中课程群思政建设教师的差异,其中非常满意中开展课程思政群建设的教师占比超过90%.这反映出,学生们不仅对于数理部教师的教学工作较为满意,而且其中对大学数学基础课与思政教育互融式的教学模式呈现出较高评价.
(a)数理部教师评教满意度密度图 (b)不同满意度中课程群思政建设教师比例图
2.5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案例展示
数理部结合学科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梳理数理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案例,并将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
案例1贝叶斯公式,贝叶斯给出了用后验概率修正先验概率的方法(如图2所示).
图2 贝叶斯公式
以“狼来了”的故事为背景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小孩每次撒谎后的可信度,进而建立诚信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狼来了”图示
事件A表示“小孩撒谎”,
事件B表示“小孩可信”.
此外,概率论在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应用,如《Science》《Nature》相关文献分别围绕“通过概率论规划纳入人类层次概念学习”“概率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对其进行了多层次深入探讨.
案例2古典概率模型,可应用彩票购买中奖概率分析中,运用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进行分析其思维导图如下:
说明 一百个人中约有3人中奖;而中头奖的概率约有0.149×10-6,即2千万个人中约有3人中头奖,买彩票一夜暴富的可能性极小.因此购买彩票要有平常心,期望值不宜过高,图4展示了相关的反面案例.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用辛勤劳动创造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这也符合福利彩票事业的社会价值.因此,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应充分认识福利彩票,推动福利彩票事业健康、高质量发展.民政部等相关政府部门也围绕切实加强彩票数据安全管理、保障福利彩票安全运行与健康发展等具体内容,对新时代新格局背景下推动福利彩票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3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以全面推进大学数学课程思政建设为目标,本文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指导,以北京联合大学系列文件与具体实践为依托,系统地分析了大学数学课程思政群建设的主要工作,并围绕具体案例,对大学数学与思政建设的有机融合进行了探讨.当前在全面推进大学数学课程思政建设中逐渐形成了北京联合大学数理部特色与具体实效,多层次推动形成了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大教育格局.
此外,通过课堂反馈与组织学生座谈发现,在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在数学思想传授和分析方法讲解的基础上,适当增设重要概念、发明动机与科技关联等相关内容,能够在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的同时,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数学素养的提升、应用能力的提高,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为大学数学课程思政群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为进一步高质高效推进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群建设,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是,构建课程思政基本规范体系.课程思政建设是对高校教育的创新和变革,然而当前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群建设仍处于探索实践进程中,需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与规范约束.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与待完善之处,通过顶层设计对具体调整进行指导和规定,以确保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符合规定要求.此外,还应通过融合优质资源,不完全创建与完善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程思政优质平台.充分利用数理部大数数学课程组与教学研发团队优势、数学资源、丰富经验,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等方式,依托打造课程思政建设交流、优化平台.同时在践行课程中打造大学数学“金课”“示范课”,从而培养更多地卓越教师,并形成传承机制,全面、精准地实施课程思政,形成不断完善的教学互动机制、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多团队相互促进机制的持续性发展机制.
二是,完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国家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对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程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是大学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要素,可通过建立部门内教师间的互评体系与学生评价体系,并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层面全面创新课程教学评价,围绕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的渗透、德育言传身教的加强、学生道德认识的提高等方面,将各课程教师、管理者等全面融入教学评价体系中,建立并不断优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全方提升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效.此外,将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教学单位与相关行政部门、各学院有机联动,构建多元主体协作互促的优化运行平台,并定期开展互评与交流活动,为构建“大思政”格局提供有效支撑.
致谢作者非常感谢相关文献对本文的启发以及审稿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