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宋代斗茶文化对兔毫盏的影响
2023-01-14许玲
许 玲
南平市建阳区许家有建盏陶瓷有限公司 福建南平 353000
一、建盏与兔毫盏的介绍
喜欢喝茶的朋友一定认识建盏,建盏是指建窑烧制而成的黑釉瓷,多为口部大、底部小的漏斗形状,有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每一类又分为大、中、小型。建盏早在东汉时期就出现,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在宋代达到了顶峰。建盏根据釉色斑纹的不同又分为很多种,流纹像兔子毫毛的是兔毫盏,像油滴在水中的叫油滴盏。宋代茶文化的兴起,带动了建盏的发展。
兔毫盏是建盏的一种,顾名思义,因其斑纹形似兔子的毫毛,所以称之为“兔毫盏”。兔毫的形态长短、粗细不一,有的清楚,有的模糊,颜色有黄、白、灰三种,因此又有“金兔毫”“银兔毫”“灰兔毫”之称。不同部位的斑纹疏密程度也不一致,一般来说,下部较稀疏,上部较紧凑,分布不均,这也是兔毫盏典型的特征之一。
根据出土的宋代兔毫盏的数量不难推断出,兔毫盏是宋代最流行的建盏,宋代的文人墨客在诗词中多提及“兔毫”一词,如宋徽宗赵佶在《宫词》中写道:“螺钿珠玑宝盒装,琉璃瓮里建芽香。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蔡襄《茶录》云:“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苏东坡《送南屏谦师》:“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味手;勿惊午盏兔毛斑,打出春瓮鹅儿酒。”可想而知,兔毫建盏在当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宋代雅趣——斗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宋代是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上到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下到黎民百姓,都十分喜爱饮茶,茶坊、茶楼更是随处可见,因此也形成了一套有关饮茶的礼仪。宋代茶文化的繁荣发展,体现在宫廷茶文化上,宋祖赵匡胤便酷爱饮茶,宋徽宗更是亲自作《大观茶论》。宋代宫廷茶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便是“朝廷茶仪”,春秋大宴皆有茶仪,皇帝也经常赏赐茶叶给官员和使臣。随着宫廷茶文化的繁荣发展,兔毫盏凭借精美的外表成为宫廷的御用供器,这些专供宫廷用的兔毫盏底部一般刻有“供御”或“进琖”等字样。除了茶仪,宋代宫廷文化最流行的莫过于“斗茶”了。
蔡襄在《茶录》中写道:“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古时候喝茶与现在大不相同,大都是做成茶饼再碾成粉末,喝茶时茶粉与茶水一起喝下。斗茶首先要看浮沫的色泽,鲜白者胜,因为浮沫是白色的,兔毫盏釉色黑青,深浅对比,更容易分辨输赢,因此斗茶者都偏爱兔毫建盏。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件好的建盏,对斗茶的胜负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兔毫盏好似为斗茶而生,深受斗茶者喜爱和推行,从而在这种背景下大量生产并流行起来。
三、斗茶文化对建盏的影响
斗茶的内容一般包括汤色和水痕两方面,汤色是否鲜白以及水痕出现的早晚来评判斗茶的胜负。宋代建盏不仅仅是斗茶的器物,更承载了宋代淡雅质朴的精神特征,而兔毫盏则是宋代茶文化的浓缩与审美的反映。
3.1 斗茶对建盏色泽的影响
宋朝时期的《茶录》一书中对黑瓷兔毫盏与斗茶的关系说得很明确,茶色白宜黑盏,因为斗茶要先斗茶的颜色,茶色更鲜白者胜,想要清晰地观察汤色,建盏深色的釉面更能衬托鲜白的汤色,兔毫盏是最合适不过的,在当时也深受人们的喜爱。
3.2 斗茶对建盏造型的影响
宋代的斗茶活动一般由三到五人组成,通过每人轮流品茶并进行评价来定出胜负,但在实际情况中,对人数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斗茶活动多会选择在茶坊、茶楼、庭院中进行,不同的场所能容纳的人数也不同。斗茶活动属于娱乐活动,并不会受到人数和场地方面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娱乐性和自由性,因此建盏的造型也多样化。
评判斗茶胜负的标准其一是茶色,其二是水痕。因为想要清晰地观察到茶色和水痕,建盏口部宽、底部窄的漏斗式的“V”型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斗茶时,茶水注入建盏后,使用茶筅进行击拂形成白色泡沫,如果这些白色泡沫能挂在建盏内壁并且比较持久,则能在斗茶中胜出。“V”型设计独特的力学优势,使得泡沫能更持久地挂在建盏内壁。建盏在盏口下方约2厘米处设计了注水线,既方便观察水痕,又可以更好地控制注茶的份量。
注茶是斗茶的重要过程,注汤的速度、水柱的粗细等都会对茶汤泡沫的多少和附着在盏壁的时间长短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建盏同心圆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建盏底部小口部大、饱满规则的圆形设计体现了力学优势,在注水时可以均匀用力,从而不会造成茶水过大波动,有利于浮沫均匀细致地呈现出来。同时,建盏的同心圆设计更具稳定性,更利于建盏的运输和储藏。
3.3 斗茶者理想的建盏——兔毫盏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人们不但要求建盏美观,更注重其实用性。
兔毫盏美丽的外观设计是深受斗茶者喜爱的原因之一。兔毫盏经过阳光的照射,那些曜变圈立刻闪烁起来,随着光线强弱的变化和观赏角度的不同,它的光彩不断变幻,五颜六色如同钻石般绚丽多姿。而当兔毫盏盛满清水,凝神静观,一根根兔毫犹如有生命一般鲜活,在盏中变幻出森林、海洋,甚至万马奔腾的壮观景象。兔毫盏如此受喜爱的原因还在于它非常具有实用性。第一,兔毫盏的釉色黑青,能够与白色的茶沫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有利于斗茶活动分出胜负;第二,兔毫盏的胎体厚重,保温效果好,茶水不易变凉。
四、兔毫盏的没落与复兴
宋人喜好使用黑釉瓷茶盏斗茶,离不开当时推崇理学、儒学,文人雅士崇尚淡泊质朴的风格,文化教育和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社会背景。黑釉瓷茶盏尤其是兔毫盏作为一种物质载体,代表纯洁、清明,其安静的色泽和根根分明的毫毛中折射出的深邃意境既能给当时的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又能融入精神文化生活中,成为一种艺术追求。加之宋人崇尚以茶养生,受理学思潮的熏陶,重视人的内省,通过人内心的沉思,达到人心里的进化。茶艺文化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闲情雅趣,是斗茶风盛行的原因之一。
南宋晚期,由于饮茶风气和饮茶方式开始转变,兴起一种新的饮茶方式,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撮泡法”代替了“点茶法”,因此也使得茶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斗茶之风不再盛行,市场不再追捧兔毫盏,建窑也逐渐衰落,无人问津。建盏因茶而兴起,也因茶而衰落。宋代建盏传入日本,被日本奉为“国宝”。在日本的古籍中也有青兔毫、黄兔毫、建盏的记载,其中宋代的“曜变”“油滴”等四只建盏已被定为日本国宝,极受重视。
随着社会的繁荣发展,茶文化的复兴,消失了几百年的建盏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慢慢走上了复兴之路。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涌现出了一批批为传统手艺坚持努力的手艺人们,一件件精美的建盏呈现在我们眼前。现在我们也可以做出如此精美的兔毫盏,这样极富价值的文物,再一次成为我们中国的特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