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

2023-01-13

当代临床医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孔镜腰椎间盘微创

于 健

(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疼痛科,江苏 扬州 225200)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骨科常见病,主要由腰椎间盘退变,同时纤维环全部或部分受到破裂,髓核突出或压迫马尾神经、神经根所致[1]。临床上,该病患者以腰疼为主,同时伴随马尾综合征、坐骨神经痛等症状。由于该病病程长,且易于反复,若不及时给予干预治疗,随着病情发展,将会严重累及其日常生活。所以,对该病早发现、早诊断及早干预十分重要。在以往临床治疗中,对该病患者治疗以髓核摘除术为主,但该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较慢。而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具有切口小、创伤轻、康复快等特点,弥补了传统手术的不足,在临床上中被广泛应用[2-3]。基于此,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8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分析总结其临床资料,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遴选2018 年1 月至2020 年2 月我院收治的88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 例。对照组男31 例,女13 例;年龄34~64 岁,平均(45.20±10.12)岁;病程0.5~8 年,平均(4.75±1.38)年。研究组男30 例,女14 例;年龄32~65 岁,平均(45.10±11.54)岁;病程0.6~7 年,平均(4.82±1.13)年。两组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符合此次研究要求(P>0.05),可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手术前均做好相关检查,遵照医嘱做好术前禁食12h、禁水8h 等准备工作。对照组给予髓核摘除术治疗。方法:患者入手术室后取俯卧位,待硬膜外麻醉后在病灶处椎间隙中心位置按照相关要求,做约6cm 手术纵向切口,使用咬骨钳开窗操作,切除黄韧带,将硬膜囊充分得以暴露,待分离神经根后把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取出,常规冲洗消毒椎间隙及手术切口,待充分止血后放置引流管于切口内,逐层闭合手术创口。研究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方法:患者入手术室后取仰卧位,对穿刺点使用C 形臂X 线透视机定位,对关节突周围组织局部实施药物麻醉,待麻醉生效后推送穿刺针于患处,通过穿刺针注入碘海醇与亚甲蓝混合液。在透视情况下观察导丝置入情况,进针点处做约8mm 手术切口,按照要求将导丝逐级插入导杆与套管内,对患处周围软组织扩张后置入环锯,在顺时针转动后透视情况下行椎间孔扩大术。待将工作套管置入指定位置后,通过椎间孔镜分辨患者患处具体分布位置,摘除染色髓核组织,使用双极射频电极止血并消融髓核,封闭纤维环裂口。探查摘除患者显露的神经根,镜子下观察患者硬膜囊情况,看是否减压成功,药物冲洗椎间盘创面,逐层缝合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与记录比较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疗效及手术各指标(包括手术总时间、术中总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情况。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术后体征、临床症状消失及恢复日常生活,且MRI 检查显示无神经根压迫,为痊愈;术后体征、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且心功能改善处于Ⅰ级,为改善;术后体征、临床症状均无明显变化,且心功能无明显改善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为痊愈与改善人数之和与总人数的百分比。疼痛判定标准:采用VAS 评分患者疼痛程度,分数为0~1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激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AS 软件包V.10.1 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Z 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当P<0.05,表示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治疗效果情况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43/44),明显高于对照组81.82%(36/55),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手术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术中总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总时间、术中总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手术总时间、术中总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比较()

2.3 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手术治疗前疼痛程度评分(8.25±1.55)(8.15±1.50)差异不明显;术后1 个月研究组疼痛程度评分(2.05±0.50)低于对照组(4.70±0.78),组间数据差异明显(t=18.973,P=0.000)。

3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一种脊柱退行性疾病,以腰L4-5 与L5-S1 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4]。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面对快节奏生活压力、高负荷工作量及年龄增长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且趋于年轻化发展[5]。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好发年龄在20~5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约有95%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腰L4-5 与L5-S1 椎间隙之间。由于该病病因复杂,患者发病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当出现腰部酸胀、反复腿疼等症状时,若未及时就诊,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对其生活质量与身体康健造成重大影响[6]。由此,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干预十分必要。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有多种,轻症者多采取保守方法治疗,严重者多采用手术治疗。其中,传统手术治疗较为常见,但对患者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所需大量的时间,预后极为不利。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被广泛开展应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与对照组间相差15.91%;研究组手术总时间、术中总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 个月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这是由于髓核摘除术属于传统手术,对患者椎体骨性机构可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具有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手术治疗过程所需时间较多,术后恢复慢,疼痛较为明显。而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属于微创手术,该手术有效弥补传统手术不足之处,其应用优势为:手术可直达患者突出部位,手术安全性高,可最大限度降低对椎管内神经及结构的干扰,保持患者脊柱力学稳定性;可清楚辨析患者蓝染髓核及破裂纤维组织情况,将有问题的组织通过射频消融彻底清除,减少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对患者后期预后有利。与传统髓核摘除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不同微创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更为明显,这与陈海等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7]。

综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上应用。

猜你喜欢

孔镜腰椎间盘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揭开腰椎间孔镜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