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性骨折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3-01-13吴继宏欧阳国林容向宾
吴继宏 欧阳国林 容向宾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急诊科,广西 南宁 530001)
创伤性骨折创面软组织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创伤损伤类型,其损伤部位较深,通常会伴随骨质外露,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诱发创伤感染等并发症,对病情康复极为不利,若无法获得有效治疗,甚至可造成截肢,使患者丧失正常生活能力[1]。临床治疗创伤性骨折创面软组织损伤的常规治疗为局部清创、定期换药,通过清除创面坏死组织来促进肉芽组织新生,通过定期换药起到消炎、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在损伤部位较深、面积较大的创面时,治疗效果欠佳[2]。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通过封闭创面来进行持续负压引流,从而能更好地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及分泌物,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生长,短时间内快速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改善疾病预后。本文针对院内150例患者展开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12 月至2021 年12月收治的150 例创伤性骨折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纳入研究。常规组男女比46:29,年龄30~60 岁,均值(45.23±5.63)岁;发病原因:车祸38 例、机器绞伤16例、高空坠落伤10 例、重物砸伤6 例、其他5 例;上肢骨折48 例,下肢骨折27 例。引流组男女比50:25;年龄31~60 岁,均值(45.53±5.56)岁;发病原因:车祸40例、机器绞伤16 例、高空坠落伤9 例、重物砸伤6 例、其他4 例;上肢骨折50 例,下肢骨折2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患者入院后协助完成相关检查,采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创面并清除创面内坏死组织,在清洗时采集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创面清理完成后给予碘伏常规消毒三次,消毒后铺巾,进行局部麻醉,麻醉药物为2%利多卡因,麻醉后进行一期骨折修复手术,成功修复或重建创伤部位血管、神经及肌腱组织,将采用抗生素浸湿的纱布完全覆盖创面,覆盖一层干纱布加压包扎,在二期手术闭合创面前,2 次/日换药,若敷料出现潮湿或污染现象则立即更换。引流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伤口清创、采集分泌物、消毒麻醉及一期骨折修复手术方式均同常规组,一期骨折修复手术结束后采用75%乙醇再次消毒创面,根据创面大小及形状裁剪合适的VSD 敷料,将裁剪后的敷料覆盖于创面上,采用针线固定,在敷料上采用半透明膜包绕,半透明膜边缘需超出VSD 敷料边缘3cm,排出半透明膜与VSD敷料之间的空气,确保严密包绕后连接2 根引流管,采用纱布加压包扎;将一根引流管连接负压器持续负压吸引,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溶解于0.9%氯化钠溶液500mL 中后沿另一根引流管持续灌洗创面,灌洗频率为2 次/d,直至进行二期手术闭合创面,期间若引流液浑浊需每隔3d 更换一次敷料,引流液清亮需每隔5d 更换一次敷料。
1.3 观察指标 (1)以疗效判定标准为依据[3],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等级,并将显效率+有效率作为总有效率进行比较。显效:治疗2w 后骨折及创面愈合,创面覆盖肉芽组织,无分泌物;有效:治疗2w 后骨折症状改善,创面缩小,创面覆盖肉芽组织,分泌物较少;无效:治疗2w 后骨折症状及创面情况无明显改善。(2)比较组间恢复情况,主要包括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二期手术时间、创面面积及敷料更换次数。(3)比较组间炎性因子水平,评估时间为治疗前及治疗2w 后,评估指标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治疗效果比较 引流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相较于常规组(76.00%)较高,P<0.05。见表1
表1 组间治疗效果比较/(n=75,%)
2.2 组间恢复情况比较 引流组相较于常规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二期手术时间较短,创面面积较小,敷料更换次数较少,P<0.05。见表2
表2 组间恢复情况比较/n=75
2.3 组间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常规组及引流组hs-CRp、pCt、WBC 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引流组相较于常规组hs-CRp、pCt、WBC 水平均较低,P<0.05。见表3
表3 组间炎性因子水平比较/n=75
3 讨论
近年来,创伤性骨折发生率不断增加,同时创面软组织损伤也是创伤性骨折患者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部分[4]。创伤性骨折多合并创面软组织损伤,当损伤部位较深、面积较大时,可引起感染、骨髓炎等疾病,甚至引起败血症,因此需及时治疗。
临床常规治疗以早期清创、定期换药为主,通过清创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及分泌物,减少感染几率;定期换药则起到促进创面愈合、抗炎的功效。在面对损伤较深、面积较大的创面时,治疗效果欠佳[5]。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技术是一种新型治疗措施,将创面封闭后通过持续负压吸引及灌洗来起到清除创面分泌物及坏死组织,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生长、创面愈合的作用[6]。本文针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引流组相较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二期手术时间较短,创面面积较小,敷料更换次数较少,P<0.05。表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可在短时间内促进创面愈合,改善疾病恢复情况,且治疗效果显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通过VSD 膜将创面与空气隔绝开并形成封闭空间,从而避免创面与空气之间接触,减少感染现象发生,通过持续负压吸引及抗生素灌洗,可彻底清除创面内坏死组织及分泌物,有效促进创面愈合[7]。本文比较了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显示,治疗前常规组及引流组hs-CRp、pCt、WBC 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引流组相较于常规组hs-CRp、pCt、WBC 水平均较低,P<0.05。表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可减少炎性反应,降低炎性因子水平。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为创面建立的毒牙环境,在有助于清除创面细菌,减少感染的同时,还可有利于创面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速度,促进创面细胞修复、生长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活性恢复,有效减轻创面炎性反应,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综上,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创面愈合,缩短临床恢复时间,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性反应,在创伤性骨折创面软组织损伤治疗中具有显著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