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溪穴围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临床观察*
2023-01-12王馨若王勇军
王馨若 王勇军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之一,发病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后遗症,有关数据显示[1,2],90%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3周内出现肌肉痉挛,其中17%~43%的患者在首次发病后出现下肢功能障碍,其中足内翻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3]。足内翻患者由于下肢肌张力异常在步行过程中患侧承重力下降,出现拖拽、画圈等异常步态。长期足内翻会导致关节畸形,影响步行能力,增加跌倒风险,部分患者丧失独立能力,给患者及家属增添了生活负担。现代医学[4,5]对脑卒中后足内翻多以康复治疗为主,注射肉毒素、肌肉功能训练以及佩戴矫正器等方式可部分缓解足内翻症状,但疗程长,依从性不强。为提高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有研究显示[6-8],中医穴位针灸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为了探究解溪穴围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足内翻的疗效,天津市北辰区医院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天津市北辰医院康复科收治并确诊为脑卒中后足内翻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各21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56.79±5.27)岁;平均病程(4.96±0.53)周;其中轻度足内翻11例,中重度足内翻10例。试验组中男10例,女11例;平均年龄(57.82±5.61)岁;平均病程(5.01±0.55)周;轻度足内翻13例,中重度足内翻8例。2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病程、足内翻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参考《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9]中脑卒中后足内翻的诊断,表现为足踝疼痛痉挛、关节挛缩、活动受限、功能障碍等,表现为足趾拖曳,划圈偏瘫步态,核磁共振确诊为脑卒中;中医诊断符合《现代中医内科学》[10]“中风病”的诊断,表现为突然晕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足内翻、足下垂等。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情况且①脑卒中后语言、意识经实正常者;②年龄35~75周岁者;③脑卒中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者;④足内翻为轻、中度者;⑤下肢肌力≥3者。排除标准:①脑卒中急性发作期者;②脑卒中伴急性脑梗者;③下肢骨折、软组织损伤者;④意识不清、语言不利者;⑤晕针者;⑥非脑卒中后足内翻者;⑦凝血障碍者。
1.4 治疗方法2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对照组应用德国实用型等速肌力训练器(型号:ISOMED2000)进行等速肌力训练。患者正坐于训练机座椅上,并固定身体,将座椅角度于机头调至0,患者身体自然放松,双手垂直向下握住扶手,屈髋将双腿放置于足蹬部位,脚踝放松,腘窝伸直作为准备动作,训练前嘱患者小幅度热身5 min,而后尽量屈伸进行等速肌力训练。训练中选取60/s、120/s的角速度,每组10~15次,进行4组训练,根据患者肌力及体能情况,适当进行阻力加减,以肌肉舒适且适度疲劳为宜。踝关节内收及外翻训练同上,每个部位训练量不超过20 min,每日1次。试验组在等速肌力训练的基础上配合解溪穴围刺,操作方法:施针者常规手部消毒,患者取舒适坐位或仰卧位,取患侧足背与小腿之间横纹的中点,趾长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即解溪穴,75%酒精棉球局部消毒,取0.30 mm×40 mm毫针直刺0.5~0.8寸,入针后飞针催气,小幅度多次捻转,末一次顺势将手指张开,指腹离开针柄,行针3~5次以局部酸麻胀痛,循经放射样走窜感为宜。以解溪穴为中心,0.5寸为半径做圆,由解溪穴正上方0.5寸开始,顺时针取圆周上等分6个点进行向心性围刺,进针后45°斜刺0.5寸左右,行针法同上,得气为宜,穴位留针30 min,每周治疗2次。2组患者连续治疗8周。
1.5 观察指标
1.5.1 治疗效果疗效参考标准:显效:足内翻症状完全消失,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有效:足内翻症状部分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步态接近正常;无效:足内翻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2 步态变化情况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步态变化情况,应用3D GAIT步态分析仪(上海沃埃得贸易有限公司)测量患者步行速度(cm/s)、患侧步长(cm)、步频(步/min)。其中步速反映行走能力;患侧步长反映患侧行走能力;步频反映步态的节奏,数值升高,提示行走能力变强。
1.5.3 足内翻角度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足内翻角度,嘱患者仰卧位,屈膝将踝关节立于中立位,应用量角器,将量角器轴心放于邻近根骨外侧面,固定臂与移动臂分别平行于胫骨长轴和足跟跖面。最终足内翻角度=(测量结果-90)°。
1.5.4 10 m最大步行速度在天津市北辰医院规定区域进行10 m直线行走,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完成10 m直线行走所有最短时间,并计算出10 m步行最大速度(m/min)。
1.5.5 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患者治疗前后,参照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包括反射、协同运动等17项,每项0~2分,总分0~34,得分与下肢运动能力成正比。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比对照组(71.4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步态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步速、患侧步长、步频均有所提高(P<0.05),且试验组步速、患侧步长、步频数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步态变化情况比较 (例,
2.3 2组患者足内翻角度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足内翻角度均减小(P<0.05);且试验组经治疗足内翻角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足内翻角度比较
2.4 2组患者10 m最大步行速度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0 m最大步行速度提高(P<0.05);且试验组经治疗10 m最大步行速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10 m最大步行速度比较
2.5 2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提高(P<0.05);且试验组经治疗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足内翻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步行及日常生活[11]。现代医学认为,脑卒中后脑实质损伤,使牵张反射失去中枢控制,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的肌肉牵张反射异常,导致小腿外侧肌群肌力减弱、胫骨前肌痉挛,足背屈肌群张力下降、跖屈肌群张力增高,拮抗肌受力不均,引起足内翻。足踝畸形导致患者步行时足前外侧成为主要落地点,重心前移受限,步频、步速降低,患侧踝关节失稳,造成异常步态。长期异常的步态会加重关节畸形,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中医认为脑卒中属“中风病”范畴[12,13],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引起半身不遂、语言不利、肢体麻木等不良体征。脑卒中后足内翻为中风后遗症,属于“痉证”“筋病”“痿病”,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凡中风症……短缩牵挛……肢体拘挛……”,认为气血不通,无法濡养关节筋骨,邪气趁虚而入,是引起中风后足内翻的主要原因[14-16]。足内翻与足踝关节、韧带以及小腿肌肉的功能密切相关,经筋在十二经脉中属于筋肉,具有约束骨骼、保护关节及正常肢体运动的作用。《灵枢·经筋》认为寒邪使拘挛,热邪使弛缓。足内翻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足阳明胃与脾经相表里,《灵枢·经脉》记载:“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足跗上皆痛,足趾不用”,本经多气多血,可作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重要经脉[17-19]。
围刺属于穴位针刺的一种,源于《灵枢经》中的扬刺法。围剌是以病变部位或某一主穴为中心,在其四周进行一层或多层向心性针刺,将患病部位围住,达到增强针感、围剿邪气、疏通经脉,沟通脏腑的作用,对疼痛、麻木及局部肿胀疗效显著[20,21]。当踝关节出现问题,运用围刺法在足踝处取邪毒瘀阻之处,围绕其四周向心针刺,并采用飞针法,对穴位进行刺激,使患者得气后,运用补泻手法,围剿邪毒,舒筋活络。《圣济总录》[22]中记载了邪在经筋当劫刺的理论思想,《针灸大成》[23]针对中风及中风后偏瘫等疾病的治疗也多有收录。现代研究发现[24-26],围刺在偏瘫、足内翻等领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中风后的肢体语言康复治疗中,针灸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解溪穴,位于足踝横纹中点凹陷,两筋之间,围刺可促进足踝关节背屈肌,提高肌张力,局部经络疏通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27]。解溪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的经穴,阳经为火,五行与土为母子穴,相辅相成。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中焦气血运行的枢纽,其经调达则气血运行顺畅,通则不痛。本试验中,围刺解溪穴配合等速肌力训练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患者的足内翻角度得到改善,在行走过程中足踝关节的压力减轻,促进了下肢运动能力的恢复,表现为患者患侧步长加大,步频提升,步速加快,趋近于正常的步态。牛学霞[28]对23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解溪穴位疗法,结果显示患者的足下垂、外翻症状改善,不良反应较轻。邓奕文等[29]对80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进行研究,发现解溪穴等穴位治疗可提高下肢运动能力,改善足内翻评分,疗效显著。闫如玉等[30]通过文献收集,寻找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取穴规律及行针手法,发现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是针刺的主要经络,取穴频率较高的穴位包括三阴交、解溪、足三里、照海、丘墟等,这与本试验中选取的解溪穴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相吻合。
综上所述,围刺解溪穴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行走能力,改善足内翻角度,安全高效,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