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草图经》防治瘟疫方药及其临床价值*

2023-01-12林巧贤黄泽豪

光明中医 2022年23期
关键词:草图瘟疫药物

闫 霖 林巧贤 黄泽豪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常受到瘟疫的侵袭。从公元前243年到公元1911年,有史可考的重大疫情有300多次,平均每6.1年发生一次重大疫情,后期频率更快,到了清朝是两三年发生一次[1]。在2019年末中国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瘟疫,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医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提出的“三药三方”使新冠肺炎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2]。纵观古今,瘟疫时有发生,历代医家在对抗瘟疫的过程中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在苏颂的《本草图经》中汇集了历代医家、本草典籍中关于防治“瘟疫”类疾病的内容,涉及“瘟疫”类疾病种类达16种[3]。其内容虽未成专论,但均由当时医家所提供,经苏颂等人参考文献校准后所得,对“瘟疫”类疾病的防治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1 苏颂《本草图经》中关于防治瘟疫类疾病的记载

1.1 汇全瘟疫类疾病之种类参考王益杰等[4]对《本草纲目》中“瘟疫”类疾病种类的研究,归纳出《本草图经》中关于“瘟疫”的范围有16种,如:时气、霍乱、瘴气、疟、疟疾、瘴疟、时疾、温病、恶气、热毒、天行、鬼气、鬼疰、百毒、温瘴、风毒等,这些名称为苏颂汇集历代医家文献所载,均属“瘟疫”类疾病范畴。

1.2 汇集防治瘟疫类疾病之药物苏颂根据药物所在的部属分别列出,如玉石部有芒硝、白石脂、食盐、金牙等4种;草部有葳蕤、女葳、人参、牛膝、升麻、白蒿、黄连、青黛、红景天、云实、地不容、瓜蒌、大青、菝葜、通草、紫草、恶实、艾叶、井中苔、白药、大黄、芫花、蜀漆、草蒿、虎杖、鬼臼、芦根、甘蕉根、商陆此29种;木部有薰陆香、檀香、乳香、藿香、楮实、厚朴、猪苓、吴茱萸、栀子、槟榔、秦椒、卫矛、紫崴、梓白皮、接骨木、黄药根此16种;虫鱼部有鲛鱼皮;果部有豆蔻、葡萄、藕实、梅实、梨、榅桲此6种;菜部有冬葵子、薤、香薷、石香葇、蒜此5种;米部有豉、赤小豆、腐婢此3种;本经外草类有紫金牛、山姜此2种;本经外木蔓类有大木皮、杜茎山、土红山、棠梂子此4种。总共涉及20卷中的18卷共70种药物。

1.3 汇拢防治瘟疫类疾病之方法苏颂根据药物的功能特性列出不同使用方法,有些用内服法,例如:白石脂“霍乱煎浆水为使”。盐黑丸“每服三丸,皆平旦时服。天行时气,豉汁及茶下并得”。牛膝“治疟,用水煮牛膝根,未发前服”。白艾蒿“取白艾蒿十束如升大,煮取汁,以曲及米如酿酒法,候熟稍稍饮之”。香连丸“空腹饮下二、三十丸”。有些用外敷法,例如:“生取景天苗叶五大两,和盐三大两,同研,绞取汁,以热手摩涂之,日再”“取牛蒡茎叶,捣取浓汁二升,合无灰酒一升,盐花一匙头,煻火煎,令稠成膏,以摩痛处,风毒散自止,亦主时行头痛”。有些用饮酒法,例如:“治风毒厥,有大、小金牙酒,但浸其汁而饮之”“取菝葜酿酒,治风毒脚弱,痹满上气”“土红山叶捣烂,酒渍服之,治劳瘴甚佳”。有些用水煮法,例如“薤一虎口,以水三升,煮取半,顿服,不过三作即已”。有些用悬挂法,例如吴茱萸“折其房以插头,云辟恶气御冬”。

2 苏颂《本草图经》中具有防治瘟疫功效的药物

苏颂在《本草图经》中并未专列历代医家防治瘟疫的药物,但在药物的功用描述中进行了介绍。现将各种药物按其主治进行分类说明。

2.1 防治霍乱白石脂(卷一)、食盐(卷二)、萎蕤(卷四)、女萎(卷四)、人参(卷四)、芦根(卷九)、薰陆香(卷十)、檀香(卷十)、乳香(卷十)、藿香(卷十)、厚朴(卷十一)、栀子(卷十一)、豆蔻(卷十六)、藕实(卷十六)、梅实(卷十六)、梨(卷十六)、榅桲(卷十六)、薤(卷十七)、香薷(卷十七)、石香葇(卷十七)、蒜(卷十七)、山姜(卷十九)等22种。

2.2 防治时气芒硝(卷一)、食盐(卷二)、女萎(卷四)、葡萄(卷十六)、豉(卷十八)等5种。

2.3 防治疟、疟疾牛膝(卷四)、云实(卷五)、蜀漆(卷八)、接骨木(卷十二)、梅实(卷十六)、冬葵子(卷十七)、腐婢(卷十八)、土红山(卷二十)等8种。

2.4 防治瘴气、温瘴金牙(卷三)、升麻(卷四)、地不容(卷五)、菝葜(卷六)、大黄(卷八)、楮实(卷十)、槟榔(卷十一)、杜茎山(卷二十)、土红山(卷二十)等9种。

2.5 防治“天行”食盐(卷二)、白蒿(卷四)、黄连(卷五)、通草(卷六)、白药(卷七)、芫花(卷八)、棠梂子(卷二十)等7种。

2.6 防治鬼气、鬼疰、百毒、恶气金牙(卷三)、艾叶(卷七)、草蒿(卷八)、鬼臼(卷九)、檀香(卷十)、吴茱萸(卷十一)、卫矛(卷十一)、黄药根(卷十二)、鲛鱼皮(卷十四)等9种。

2.7 防治热毒、风毒金牙(卷三)、青黛(卷五)、景天(卷五)、菝葜(卷六)、恶实(卷七)、井中苔(卷七)、商陆(卷九)、秦椒(卷十一)、卫矛(卷十一)、紫崴(卷十一)、梓白皮(卷十二)、赤小豆(卷十八)、大木皮(卷二十)等13种。

2.8 防治时疾栝楼(卷六)、大青(卷六)、紫草(卷六)、虎杖(卷九)、甘蕉根(卷九)、猪苓(卷十一)、紫金牛(卷十九)等7种。

3 苏颂《本草图经》中具有防治瘟疫功效的附方

苏颂在《本草图经》中汇集了历代医家、典籍中记载的可以治疗“瘟疫”的附方。见表1。

表1 《本草图经》中关于防治瘟疫的附方统计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本草图经》中收录有关防瘟抗疫的附方有11首,药物达51种,这些是苏颂援引自孙思邈《千金翼方》《李绛兵部手集方》《胡洽方》、刘禹锡《传信方》、葛洪《肘后备急方》等医书及张仲景、胡洽、陶隐居等医家所著药方。其中,小金牙酒治风症百病;厚朴汤、四顺汤治霍乱;七物升麻丸辟瘴明目;九盏汤、香连丸主下痢;蜀漆散治疟;猪苓散主黄疸病及狐惑病;鲛鱼皮散主百毒恶气;葱豉汤疗伤寒时气;盐黑丸疗天行时气。

附方中记载了51种药物,其中14种已在前文中提及,是《本草图经》中明确记载可以防治瘟疫类疾病的药物,其余37种在药物有关项下并未提及该功效,故将这37种药物按其所在部属进行补充说明。玉石部有丹砂、云母、朴硝、雄黄4种;草部有术、地黄、甘草、细辛、独活、木香、地肤子、防风、续断、黄芩、生姜、干姜、贝母、天雄、附子、茵芋、蒴藋17种;木部有茯苓、桂、鸡舌香、枳实、巴豆、蜀椒、莽草7种;兽禽部有龙骨、麝香、阿胶、犀角4种;虫鱼部有石龙子、蜈蚣2种;果部有桃核人;菜部有葱实;米部有小麦。总共涉及20卷中的16卷共37种药物。

4 现代临床价值

苏颂在《本草图经》中收录了70种对瘟疫有防治功能的药物,附方11首,包括内服法、外敷法、饮酒法、水煮法及悬挂法等传统使用方法。这些传统方法沿用至今,有些进行了升级加工,如以贴膏药疗法取代以往的旧帛裹叶进行消肿,方便快捷;古人折花挽发以辟恶气,如今人们常佩戴香囊或涂抹精油以辟邪气;古时摘花挼手可去疟,现今涂抹软膏可去疮。《本草图经》中收载的传统防瘟抗疫方法对中医药临床研究、展现中医药特色具有重大意义。

苏颂《本草图经》中防治霍乱的药物占防治瘟疫类疾病的药物的31.4%,是占比最大的瘟疫类疾病。霍乱是指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在国内为甲类传染病[5]。据历代医籍统计,厚朴、藿香、人参等是古人辨治霍乱有效方中最常用的药物[6]。《本草图经》中记载厚朴:“陶隐居治霍乱厚朴汤:厚朴四两炙,桂心二两,枳实五枚,生姜三两,四物切,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分三服”。记载人参“胡洽治霍乱,谓之温中汤。陶隐居百一方云:霍乱余药乃可难求,而治中丸、四顺、厚朴诸汤,不可暂阙,常须预合,每至秋月,常赍。自隋唐石泉公王方庆云:治中丸以下四方,不惟霍乱可医,至于诸病皆疗,并须预排比也。其三方者:治中汤、四顺汤、厚朴汤也”。记载藿香引《神农本草经》云:“主霍乱心痛,故近世医方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在许多医籍中对这些药物也有相关记载,如《霍乱论》记载厚朴:“治湿热蕴服而成霍乱,兼能行气涤痰”[6]。《名医别录》记载藿香:“微温,疗风水毒肿,去恶气,止霍乱心痛”[7]。《药性论》记载人参:“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8]。并且以上三味药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治疗中被多次应用[9],这说明对于古医籍中所记载的防瘟抗疫药物是具有现代临床价值、值得深入研究的。

苏颂的《本草图经》是本草著作中药酒方较多的一部[10]。在防治“瘟疫”类疾病的附方中就提到了药酒方“小金牙酒”。小金牙酒是采用浸制法制成[9],《本草图经》载:“小金牙酒,主风症百病,虚劳湿冷缓不仁,不能行步,近人用之多效,故著其法云:金牙、细辛、地肤子、莽草、干地黄、蒴藿根、防风、附子、茵芋、续断、蜀椒各四两,独活一斤,十二物,金牙捣末,别盛练囊,余皆薄切,并金。牙共内大绢囊,以清酒四斗渍之,密泥器口,四宿酒成,温服二合,日三,渐增之”。方中金牙为何物,考宋代医书可知,后人认为金牙石是阳石的一种[11]。虽然现代医书并未记载金牙及小金牙酒,但运用药酒来防治瘟疫类疾病这一方法是值得深入研究、继承和弘扬的。

苏颂在防治瘟疫类疾病的有关药物介绍中提到了服用时注意事项。在用法用量方面有附方盐黑丸(卷二)“服药一日,忌口两日”。附方香连丸(卷五)“空腹饮下二、三十丸”。附方蜀漆散(卷八)“患者至发前,以浆水和半钱服之”。接骨木(卷十二)“叶主疟,研绞其汁饮之,得吐乃差。大人七叶,小儿三叶,不可过多也”。土红山(卷二十)“用其叶捣烂,酒渍服之。薄切,用米泔浸二宿,更用清水浸一宿,取出切,炒令黄色,捣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生姜一小片,同煎服,治劳瘴甚佳”等等。这些注意事项对当代临床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苏颂对防治瘟疫类疾病还提到了饮食禁忌。其中藕实(卷十六)“惟苦薏不可食,能令霍乱”。在《本草图经》中云:“其中的,莲中子,谓青皮白子也。中有青长二分为薏,中心苦着是也”。王其超等[12]总结《本草纲目》中菂中薏的意思为指莲子中的味苦、色绿的胚芽,俗称莲心,故此应为苏颂在藕实项下所记载的苦薏。但应注意,在医籍中有些将野菊也称为苦薏,陈彩英等[13]提到李时珍《本草纲目》云:“诸家甘者为菊,苦者为苦薏,惟取甘者入药”。故此二者需要注意区别,但对于苏颂所记载“苦薏食之能令霍乱”,有待现代科学验证。

5 讨论

对比苏颂《本草图经》中关于防瘟抗疫的附方和现代医家抗击新冠疫情所提出的处方,可以看出二者在药物的选择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14]中提到了治疗新冠的清肺排毒汤,基础方剂中的3味药猪苓、白术、茯苓正是苏颂所记载的猪苓散组成药;猪苓散加桂枝、泽泻则为五苓散,也为清肺排毒汤的基础方剂组成药,苏颂记载五苓散“利水道诸汤剂,无若此快,今人皆用之”。在抗击新冠中医治疗湿毒郁肺证时,用得最多的是黄连和木香,即香连丸的组成药[15],苏颂记载香连丸“近世盛行其法”。黄煌[16]提出以小柴胡汤为基本方进行加减来治疗新冠也是可行的,其中提到小柴胡汤合葱豉汤可以治疗表证,苏颂记载葱豉汤:“诸名医方皆用此,更有加减法甚多”。由此可见,今人所用方剂多是在古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就《本草图经》而言,其所记载的部分防瘟抗疫方剂在今已不常用,记载较少,对此,需要进行研究探讨其所记载疗效是否正确、配方用量是否适用、怎样进行加减可以使其发挥更大作用等等一系列问题,或许会对现代中医药学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6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疗水平也日益提升。但是也会有新的病毒被发现,新型的瘟疫流行,像2019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面对突如其来的全新的病毒引发的疫情,在没有疫苗及特效抗病毒药物时,根据中医辨证,运用中医药治疗取得成效,让中医中药的优势被再次被大众所认识,中医药的价值重新被发现。中国传统中医药防瘟抗疫的方剂及中药在此次抗击新冠中发挥很大作用,其中也包括了苏颂《本草图经》中所记载的防瘟抗疫的方药内容。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值得深入研究。对中国古典医籍进行挖掘整理,并进行现代化的开拓创新性研究,有望创制出疗效更好的防治“瘟疫”的方药。因此,笔者在此呼吁重视对包括《本草图经》在内的古代医籍进行挖掘整理,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抗击疫情,造福全民。

猜你喜欢

草图瘟疫药物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绘画中的瘟疫 下
抗击瘟疫的那些事
绘画中的瘟疫(上)
瘟疫算个啥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画好草图,寻找球心
一波三折
最熟悉的药物伤你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