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自然地理学课程评价体系构建与实例

2023-01-12赵迎冬

教育观察 2022年35期
关键词:师范类师范课程目标

赵迎冬

(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一、引言

2017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开始对师范专业进行认证工作,旨在通过师范专业认证推进和保障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1]师范专业认证要求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三大基本理念,同时强调对课程进行多元的、全过程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学改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将依据师范类专业认证三大基本理念,重新建立课程评价体系,并以南宁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为例验证评价体系的效果。

二、师范专业认证的背景与要求

(一)认证背景

“师范专业认证”一词是“专业认证”在具体学科专业领域的延伸,指的是专门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的一种外部评价,旨在证明当前和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专业能否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1]因此,专业认证的目的是通过客观评估专业是否达到评价标准,注重的是在评估后对评价结果的反思与改进,以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建设发展。[2]

我国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始于2017年,师范专业认证作为一种新型举措,它的出现给教师职前培养提出了新标准,通过认证将增加专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激励高校加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师教育质量。[3-4]因此,如何通过国家专业认证,适应师范专业认证新形势,已成为近些年师范类院校的关键议题。[5-6]

(二)认证要求

“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作为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三大基本理念,对我国师范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学生中心”理念下,师范类专业的建设应坚持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学习效果三者的中心地位,旨在强调专业建设要体现以生为本,坚持把学生培养作为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7]基于“产出导向”理念,师范类专业的评价关注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而非知识掌握的系统性与深刻性,这一理念改变了以往培养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持续改进”理念体现了认证结果的使用,要求通过认证的专业需确立可持续的、动态的发展理念,强调认证只是对专业建设阶段性评判,摒弃了“一评定终生”的传统观念。

三、师范专业认证下的课程评价

(一)评价基本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课程评价提倡人性化、发展性地看待学习过程,认为课程评价是一种对人发展过程的研究。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课程评价更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上,而不是关注结果。要对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动态进行了解,并提供对学生成长有益的建议。此外,评价还应重视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尽可能削弱学生对评价的抵触与反感情绪,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评价的全过程。

二是多元评价。现代课程评价需要面向多元化,主要表现为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元化等。[8]师范专业认证下的课程评价内容需关注多方面,既要考查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课程评价的主体需要来自多个方面,如学生反馈、课程大纲等这些易被忽略的环节,从不同的侧面为评价提供更详尽的信息。课程评价的对象不仅有学生,还应有教师、教案等。

三是关注过程。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学生的进步,主要是观察学生知识、技能、态度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经验获得、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与同伴的交流合作等,强调把教学实施、学习活动、学生自我评价等都纳入评价。[9]评价内容应囊括从目标设定到成果归纳的所有阶段,并将全过程信息进行收集反馈。

(二)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的方式一般可分为两种,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量化评价可表述为: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最常见的评价形式是“课程是否达到这一目标”,类似于泰勒的评价模式,需要收集特定数据(考试分数、问卷等),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出结论与建议。量化评价的优点是逻辑性强,标准化程度较高,能对课程现象的因果关系做出精确分析,结论也更为客观和科学。[12]因此,量化评价主要适用于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可得到准确的结果。质性评价可表述为:通过描述等手段,对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进行充分揭示来进行评价。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课程广泛细致的分析,深入理解,进而描述课程的价值和特点。质性评价被定义为一种过程评价,是对过程的描述与反思。[11]质性评价内容增加了对教学本质、课程设计、师生关系、师生行为、建构知识性质等方面的评比,是一个连续性的、动态的、不断反馈的过程。因此,质性评价主要适用于内容、思想、态度等抽象内容的评价。

(三)评价内容

由于师范认证要做到全过程评价,因此本文采用CIPP模式确定评价内容,CIPP模式即背景(Context)、输入(Input)、过程(Process)、结果(Product)。[12]背景评价是对目标本身进行的诊断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定位等。输入评价是对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课程计划、教学方法等。过程评价是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是为了获取方案的实施情况与反馈信息,评价内容包括教学实施方案、教学效果、学生表现、教师反馈等。结果评价是对方案的实施结果进行评价,是为了测量和判断实施的效果,评价内容包括课程目标达成度、持续改进。因此,本文选取课程目标、课程计划、教学实施方案、教学效果、学生表现、教师反馈、目标达成度、持续改进共8项作为评价内容,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四)评价体系构建

基于师范专业认证,其课程评价体系应体现以下内容。

一是产出导向。在该理念下,评价指标要体现课程设计从“输入”转向“产出”,例如,课程目标的设置要体现与毕业要求、培养计划这类最终“产出”的关联,而不是与教材关联;课程目标达成度要能体现“产出”的可量化;课程大纲的编写要体现能力获得、素质提升这种学习产出,淡化学习的具体内容。

二是学生中心。在该理念下,评价指标要体现课程设计从围绕“教师”转向“学生”,例如,教学的实施要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教授知识;教学效果要体现学生的进步、能力的提升,要求学生对课堂打分,而不是期末考核的教师打分;学生的表现要体现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增加,而不能用考试分数衡量。因此,总体来说“学生中心”的评价是为了衡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变化。

三是持续改进。在该理念下,评价指标要体现课程从“结论”转向“发展”,例如,教师的反馈要体现教学的反思、教学的收获,而不是用了多少教材、自己是否行业专家等;课程质量分析要体现改进的具体措施与效果,而不是单纯寻找问题。因此,在“持续改进”理念下评价体系要更能反馈出有用的信息,不但要对学生学习进行指导,更要对教师教学进行指导。

对照师范专业认证要求,将“产出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三大理念融入课程评价中,可将课程评价指标体系重新构建,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师范专业认证下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四、自然地理学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实例

自然地理学课程是地理类专业最核心的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自然地理学必须达到师范专业认证的理念要求,并以课程评价的方式进行论证。本文以南宁师范大学的自然地理学课程为例,用师范专业认证的思维开展课程评价,评价课程是否达到认证要求。

(一)课程分析与评价

自然地理学课程大纲中各章节的学习目标都是根据4个课程目标而制订,如图1所示。其中每个章节的学习目标都可分为价值目标、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很好对应了课程目标。并且章节学习目标中能力目标得到强调,因在学习产出上能力产出最多,符合“产出导向”的要求。

(二)课程评价结果

根据2021级地理学科284人的自然地理学课程实施结果,统计了作业分数、考试分数、线上学习情况、学生满意度等信息,得出8个评价内容的结果,如表2所示。

课程设计部分已基本达到示范专业认证的要求,包括“1.课程目标评价”“2.课程计划评价”“4.教学实施方案评价”,这3项内容评价结果较好,体现出了“学生中心”与“产出导向”。“3.目标达成度评价”评价结果较为理想,能达到71.8,体现出了“产出导向”,但也体现出能力目标的达成度稍低。因此,今后需要改进能力方面的培养方式,使目标达成更有效。“5.教学效果评价”在“学生中心”体现上并不理想,学生对课堂满意度评价只有7分,主要反馈的问题是内容太多、太难。因此,可以看出任课教师依然看中知识,而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度。而“6.学生表现评价”在“学生中心”表现上也不理想,综合得分只有5分。从学生网站讨论问题次数与学习资料浏览量也可看出该问题,过分追求知识的完整性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衰减,线上线下课堂都容易“冷场”。因此,课程实施中的“学生中心”是接下来教学改革的重点。课程团队在师范专业认证方案出台后积极改进课程,团队教师近一年共同多次探讨了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但是改进时间较短,效果还不明显,“8.改进评价”表现中等。

综合以上表现来看,自然地理学课程表现出良好的“产出导向”与“持续改进”,但在“学生中心”还存在不足,需要在提升学生参与度上加强改进。

图1 “自然地理学”课程大纲与关联图谱

表2 “自然地理学”课程评价体系与结果

五、结语

用师范专业认证的理念对课程评价体系进行重新构建,根据“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理念将课程评价体系分为三部分,并依据认证理念重新设置了8个评价内容与相应的评价指标。通过自然地理学课程实例证实,该评价体系能很好地评判出师范专业认证理念的达成效果。

猜你喜欢

师范类师范课程目标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基于不同主体的课程质量综合评价
——以“交通运输规划”课程为例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排球选项课师资水平及场地利用现状研究——以甘肃省师范类院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