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康复教学研究领域可视化分析

2023-01-12吴千豪侯榕洁唐金京赵美丹

教育观察 2022年35期
关键词:图谱教学研究领域

吴千豪,侯榕洁,唐金京,张 健,赵美丹

(天津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天津,301617)

一、问题提出

康复以恢复功能障碍为核心,旨在使病、伤、残者提高生存质量重返社会。许巧仙等人通过计量学可视化分析发现,伴随残疾人康复意识增强和家庭收入水平提高,残疾人对康复的需求更为迫切,社会对康复领域人才需求愈加强烈。[1]教学是康复人才培养的关键路径之一,不同高校康复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各有不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也各有差异。[2]这就形成了本土化康复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仍然处于探索期的境况。此前,我国康复教学以教师主导讲授的传统教学方法为主,这种单向传输模式缺乏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3]意识到上述问题后,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探索其他有效的教学模式,如问题导向学习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等。但目前康复教学相关研究进展缺乏系统的整理与分析,限制了我国康复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开展进程。对此,探索国内康复人才教学的研究脉络,总结国内康复教育的研究进展,对把握当下康复领域的发展动向,推进我国康复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CiteSpace是基于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的可视化软件,通过文献计量方式绘制某一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用以探寻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4]梳理既有文献发现,马安娜等人重点探讨了近二十年我国医学人才培养的热点和趋势。[5]罗辉芳等人侧重于讨论护理教育领域的研究态势。[6]吴李鸣等人的研究专注于外科教育领域的热点以及前沿。[7]由此可见,鲜见本土化康复教学领域的研究与探讨。对此,本研究以CiteSpace为研究工具,探析我国在康复教学领域的发展现状,探讨我国康复教学的热点和趋势,以期为今后我国康复教学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首先,本研究以“康复教学”“作业治疗/作业疗法/物理治疗/物理疗法”“教学”为中文检索词,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2012年1月—2022年7月收录的文献。然后,人工剔除会议论文等非期刊类文献,作者、标题或年份缺失等信息不全文献,与主题弱关联文献以及重复文献,共获得有效文献1487篇。最后,统一以“refworks-CiteSpace”样式导出,以“download_**”命名后导入CiteSpace 6.1.R2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

(二)数据可视化

在CiteSpace中,时间段设为2012—2022年,以1年跨度进行时间切割,阈值调整为50,其他节点值为默认值,分次对发文趋势、文献研究作者合作网络、研究机构及关键词共现、聚类时区和突现进行分析 ,绘制我国康复领域教学研究的知识图谱。

三、可视化分析结果

(一)发文趋势

如图1所示,2012—2022年我国康复领域教学研究的总发文量呈波浪式发展趋势。总体而言,2012—2013年发文量处于低迷状态,2013—2018年发文量呈现小幅度波动上升趋势,2018年达到发文量峰值,之后年发文量呈现先大幅度下降后小幅度稳步上升趋势。由于2022年的文献选取时间截至7月,该年度发文量较其他年份少,但根据CNKI数据库预测,该年度最终发文量预计224篇。根据CNKI数据库主题分布分析,检索文献经合并分类后主要涉及康复治疗相关专业(713篇)、教学应用与改革(415篇)、康复医学(194篇)等主题。其中,康复治疗相关专业包括康复治疗专业(480篇)、物理治疗(121篇)以及作业治疗(112篇)。

图1 2012—2022年康复教学研究领域发文趋势

(二)文献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及核心作者评估

文献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分析结果显示,2012—2022年康复教学研究领域共获取2436个节点,4649条连线,图谱密度为0.0016。知识图谱中一个节点代表一位作者,图中节点面积大小表示论文发表次数的多少,作者间合作的紧密关系由连线的粗细代表。[8]由文献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详见文后延伸出版二维码)可知,2012—2022年康复教学研究领域发文量在5篇以上的作者共54名,发文量位于前10的作者多数存在合作关系,形成较多密切的合作关系网。核心作者是促进某一研究领域学术成果产生和技术发展的中流砥柱,在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根据普莱斯定律,核心作者的出版量下限采用N表示,公式为:N=0.749×Nmax。其中,Nmax为最高产量作者发表文章数。[9]根据有效文献计算得出,最大发表文章数为20篇,即N=14.98。由此可以确定,发文量在15篇及以上为核心作者。如表1所示,董静教授和于庆教授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两位学者长期致力于康复教学模式及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将教学研究融入实践教学,极大丰富了康复教学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

表1 发文量前十位作者

(三)研究机构分析

研究机构分析结果显示,2012—2022年康复教学研究领域得到1234个节点,503条连线,图谱密度为0.0007。这说明康复教学领域的研究机构虽然数量较多,但相对独立,机构间合作关系不紧密。在1487篇有效文献中,共涵盖1234家发文机构。研究机构分析图谱(详见文后延伸出版二维码)显示,发文量在5篇及以上的研究机构共34个。其中,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的发文量居于首位,共27篇。发文量在10篇及以上的机构有5家,总占比为0.04%,分别为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26篇)、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12篇)、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11篇)、四川护理职业学院(11篇)和江苏医药职业学院(10篇)。

(四)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文章的高度凝练,能反映文章的核心内容,关键词之间的关联度能反映研究领域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9]关键词分析图谱(详见文后延伸出版二维码)显示,2012—2022年康复教学研究领域共有673个网络节点,连线数量为1526条,图谱密度为0.0067。其中,中心性≥0.1的关键词在知识图谱的演化中具有关键地位。[10]如表2所示,频次大于20的关键词共16个,中心性≥0.1的关键词主要有“康复医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康复治疗”“康复护理”。

表2 康复教学研究领域的关键词频数表

(五)关键词聚类分析

虽然关键词分析图谱可反映康复教学研究领域的研究趋势,但由于无法确保其全面反映研究热点的有效性,因此,本文将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和突现分析。关键词的聚类分析旨在揭示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聚类的标签及其模块轮廓值可揭示学术领域的影响因素和影响力度。关键词聚类图谱(详见文后延伸出版二维码)显示,2012—2022年康复教学研究领域共有14种聚类,如#0康复医学、#1教学、#2康复训练、#3康复护理、#4运动康复等。聚类标签数字越小,代表其模块轮廓值越大,所含文献数量越多。由关键词聚类图谱可知,康复医学、康复训练、康复护理、运动康复等轮廓值较大,所含文献数量与标识词较丰富。

(六)关键词突现分析

关键词突现是指一个变量值在短时间内的发展趋势,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描绘焦点的知识模式,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可视化预测。[11]关键词突现图谱显示,2012—2022年康复教学研究领域引用次数最多的18个关键词有“社区康复”“推拿学”“双语教学”“作业疗法”等。如图2所示,康复教学领域探索始于2015年,2015—2018年主要开展了康复治疗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等相关研究。2018年,实训教学、技能大赛及课程改革开始成为康复教学研究领域的热点。2020年后,康复教学研究领域研究热点及未来研究趋势大多集中于康复教学模式的转变、实践教学的完善以及康复治疗学专业细化等方面。其中,教学模式由传统教育模式转变为注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实习教学,线上教学多选择慕课平台和翻转课堂模式,线下教学则通过实训教学模式和虚拟仿真技术。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高校康复、护理类相关专业实习教学选择了与康复科合作,以此培育学生临床能力和临床思维,为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物理治疗”这一研究热点的出现表明,我国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方向开始进行专业分化。

图2 康复教学研究领域关键词突现图谱

四、研究讨论

本研究采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2012—2022年我国康复教学研究领域进行热点及未来趋势分析。机构合作关系图谱说明,我国康复教学领域相关研究机构处于相对独立状态,提示后期可加强机构间合作,将不同学术思想与学术资源进行合作与整合。关键词分析图片和关键词聚类图谱揭示,康复理论教学模式研究、完善实践教学及康复治疗学专业分化等方面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趋势。一是康复理论教学模式。目前,国内高校多采用PBL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理论教学,虚拟技术的出现丰富了康复教学的模式。二是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是医学生进入临床的必要课程,临床带教方法标准和标准化病人培养建设对康复教学意义重大,实训教学和实习教学是国内相关研究热点。三是康复治疗学专业分化。“物理治疗”“专业认同”以及“国际认证”等提示我国康复治疗学正在进行专业分化并逐渐与国际接轨。基于上述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结合我国康复教学研究现状,本研究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总结与探讨。

(一)康复理论教学模式

PBL教学模式强调,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学习中,教师应发挥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国外主要探索了PBL教学模式在护理教学的应用效果,对PBL教学模式在康复教学领域运用的研究较少。Kong等人的研究表明,PBL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成熟度,即能使学生早做出中止或修正判断,并且变得更谨慎,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12]国内多数研究表明,相比传统的授课模式,PBL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及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课程教学质量。[13]PBL教学模式和基于案例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结合起来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4]

(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当前的教学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多家院校建立了网络资源库供学生学习,内容包括专业课程及实践操作,以契合康复专业课程的特殊性质。闫震宇等人发现,翻转课堂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15]而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临床思维能力以及人际交流能力等,对学生未来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6]康复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专业,实践性技术操作较多,虚拟仿真技术资源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为减少线下接触并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开展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实践,优化学生的操作性技能。一项基于移动学习技术和翻转课堂形式的循证学习计划显示,虚拟现实技术在知识、技能和自我能力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17],该技术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线上教学的主流形式,促进康复教学发展。

(三)实践教学模式

康复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面临核心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与临床内容脱节,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有效地以“疾病”为模块进行整合,缺乏临床康复思维模式等问题。[18]已有研究人员进行了临床教学、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及情境模拟等教学改革,虽取得一定效果,但仍存在学生无法胜任岗位的现象。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本研究提出三种教学实践改进策略。

一是临床带教方法标准化。临床实践过程是学生转变为合格康复治疗师的关键阶段,如何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提高学生实习教学质量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模式化的团队临床带教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基础到临床并建立康复临床思维的能力。[19]二是标准化病人培养建设。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是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出患者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患者。[20]研究表明,SP的体验改变了学生的临床体验,能使实习生在短时间内缩小知识差距或引导其改正不良习惯。[21]多项实验均表明,与传统实践教学对比,SP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职业素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22]可见,标准化病人培养建设对我国康复教学领域具有正向作用。

(四)康复治疗学专业分化

康复治疗学专业可细分为物理治疗方向(physical therapy,PT)、作业治疗方向(occupational therapy,OT )、言语治疗方向(speech therapy,ST)等。由于国内康复治疗专业兴起较晚,与康复专业发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存在一定差距,多数院校尚未进行专业分化。研究发现,专业分化有利于学生更早接触专业知识,毕业后可以更好地融入医疗机构。[23]目前,国内以首都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和昆明医科大学等为代表的少数院校获得世界物理治疗联盟、世界作业治疗师联盟认证。张凤仁等人认为,将康复治疗学专业进行亚专业细化,并通过上述国际认证有助于我国康复教学领域的发展。[24]梁邱等人指出,我国多数高校康复治疗学专业面临师资力量薄弱、临床实习基地缺乏、专业教材缺乏和课程设置不完整等不足。[25]我国康复治疗学专业应与社会环境和医疗体系相结合,完善专业分化和相关课程设置,以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康复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2012—2022年,我国康复教学领域研究发文量呈增长趋势;核心作者之间有着较为广泛的合作,但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关系较少,存在一定局限性。我国康复教学领域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康复教学模式的改革、实习教学的完善和康复治疗学专业分化等方面进行研究。PBL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形式与慕课平台的出现提示我国康复教学模式逐渐丰富。其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出现也为康复教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实践教学中临床带教方法和SP的建立是相关研究热点,康复治疗学专业分化可能为我国高校相关专业研究热点及趋势之一。

猜你喜欢

图谱教学研究领域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中医药知识图谱应用现状分析及痴呆痰瘀互结证知识图谱构建探索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绘一张成长图谱
2020 IT领域大事记
新形势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研究
领域·对峙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