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规范化管理探讨
2023-01-12张保祥
田 野,金 丽,张保祥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
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供水工程逐步从家家户户小机井发展至“村村通”自来水,再至联村供水工程、集中供水工程,然后发展成以乡镇为供水单位的千吨万人工程。“十三五”建设初期,提出“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各地纷纷掀起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新高潮。以山东省为例,2018年底,山东省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全省上下一心,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推进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工作,农村供水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两年攻坚行动期间,全省累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268亿元,新建、改建规模化水厂291处,新建、改建水源工程1 945处,铺设主管网2.4万km、村级管网20.6万km,千吨万人工程人口覆盖率和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高,为“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供水工程数量的增加,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的规范化、智能化管理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和难点,成为农村供水工程发展的肯綮,成为城乡供水一体化“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的关键一环。
1 必要性与可行性
农村供水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逐步缩小了与城市供水的差距,全省正逐步实现以县级供水公司为单位的,规模化程度较高的供水企业,为“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提供基本保障,为“十四五”期间全省供水工程实现一体化管理的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的统一编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统一编码工作与城乡供水规范化、一体化重点与难点一样,主要集中在农村供水的规范化、一体化发展方向。自2018年以来,全省各县区下大力气推进县级供水公司统管,以成立县级农村供水公司统一管理为抓手,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与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至2021年底,全省累计成立191家县级或市级农村供水公司,现有服务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70%以上。至2025年,山东省将基本实现城乡供水管网的全面覆盖,城乡供水供水管理公司化、专业化。县级农村供水公司的成立,实现了农村供水统一管理、专业化管理,确保农村供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群众长受益,同时也为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管理与编码工作提供必要、可行的基础条件。
2 目的与意义
供水工程规范化编码目的是为了建立山东省乃至全国供水工程统一、简便的代码编制标准体系,以标准化、信息化技术手段有力提高城乡一体化、现代化供水管理水平。编写具有水利特色的供水工程名称代码编制标准,是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管理高水平发展的技术手段,为山东省城乡供水一体化标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3 总体思路
规范编码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现行国家行政区划代码编制标准为基础,遵循水利行业已制定并已实施的行业标准,借鉴其他行业与地方已制定实施的标准,制定出符合山东省供水工程实际情况的地方标准。
1)现行国家标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水资源管理信息对象代码编制规范》GB/T 33113-2016。
2)现行水利行业标准有《水利对象分类与编码总则》SL/T 213-2020、《水利政务信息编码规则与代码》SL 200-2013、《水利工程代码编制规范》SL 213-2012、《湖泊代码》SL 261-2017、《中国河流代码》SL 249-2012、《中国水库名称代码》SL 259-2000、《水资源管理信息代码编制规定》SL 457-2009等。
3)其他行业可借鉴标准。环境保护行业标准有《中国地表水环境水体代码编码规则》HJ 932-2017、《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代码(试行)》HJ 522-2009。城镇建设行业标准有《城镇供水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CJ/T 541-2019等。
4)现行可借鉴的地方标准有《农业大数据基础代码集》DB37/T 3434.1~4-2018、《浙江省水库名称代码》DB33/T 586-2013、《水务工程信息分类与编码》DB4401T 45-2020、《用水行业分类与代码》DB41/T 386-2004等。
4 主要建设内容
将山东省内所有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及设施规范命名与编码。包括:供水水源、城乡供水一体化水厂、单村供水工程、供水管道加压站、农村供水工程输配水管网、总表后的埋地管网、自备水源的供水管网、农村村内管网、用水行政村、用水自然村、用水单位及用水户表等。建立山东省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名称代码编制标准体系,以标准化手段、信息化技术有力提高城乡一体化供水现代化管理水平。编写具有山东特色的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名称代码编制标准,是城乡供水建设管理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技术手段,为山东省城乡供水标准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5 复杂性与难点
5.1 涵盖范围广、内容复杂
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包括供水水源、水厂、加压站、供水管网、供水管件、用水计量设施、用水单位等。供水水源包括地下水源与地表水源。水厂按照供水规模分为大型水厂(日供水规模达到10万t及以上)、中型水厂(日供水规模达到5~10万t)和小型水厂(日供水规模不足5万t及以下)。而农村供水工程根据供水实际情况,又引入千吨万人水厂和非千吨万人水厂两个定义,联村供水工程与单村供水工程一般属于非千吨万人水厂。供水管网分为输水管网、配水管网、给水管网等。供水管件包括铸铁管道、PE管道等各材质管道,还包含变径、三通、减压阀、排气阀、排水阀等。用水计量设施主要包括布设在管道上的各类、各级流量表与各级压力表。用水单位可分为用水企事业、用水机关以及数量庞大的以户为单元的用水点。供水工程覆盖面较广,以山东省为例,全省拥有16个地级市,136个县(区、市),1 822个镇(街道),98 817个自然村,常住人口达到101 527 453人,全省共有家庭户35 184 241户,集体户1 861 222户,数量巨大。
5.2 用水户结构与分类复杂,变更较快
首先,我国正发生着巨大的社会变革,一个自然村的行政区划及隶属关系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山东为例,2012—2021年,山东省地级市由17个变为16个,区县由原来的140个变为136个。目前,山东省城镇化率正逐年增加,许多村庄由于旧村改造、合村并居等原因,或自然消亡、整体搬迁,或成为社区、变为城镇,且这种趋势仍然是今后乡村发展的主流。其次,山东省各地正在进行城乡供水工程一体化改造,像济南、青岛两市农村供水正在与城市供水合并管理,一些小型联村水厂、规模较小的千吨万人水厂正在升级改造,一些水厂由于年代久远、设备老旧,已关停、淘汰,被新建成的城乡一体化水厂所替代;菏泽市、泰安市部分水厂由于水源水质原因,正在进行置换水源工程建设,绝大部分水厂由地下水水源变更为水质更稳定的引黄水、南水北调水;烟台、临沂两市正在加快建设规模更大、设备更先进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水厂,加快水源、供水管线的互联互通,提高供水保障率和规模化率。
5.3 工程投资来源复杂,建设基础资料不全
首先,供水工程建设资金来源复杂。有的供水工程建设投资来源于中央财政,有的来源于省级与地方配套资金。2018年以后的供水项目主要来自于地方融资,有少数供水工程由企业或个人投资建设,部分村级以下供水工程由村集体投资建设,入户管道投资部分由村民自行承担。其次,建设主体单位、建设时间、建设标准不同。再加上工程管理不规范,良莠不齐,供水项目管理档案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与汇总,导致工程建设基础资料大量缺失,部分工程的管理甚至单纯依靠管理者的记忆和口头描述才能大体确定供水工程设施、仪表的位置,供水工程管理存在着极大的隐患与漏洞。工程的复杂投资来源与工程建设基础资料的缺失,都不同程度地为供水工程规范化编码带来困难。
5.4 工程名称多,设施位置与结构资料缺失
首先,一个供水水厂有不同名字。例如,山东省青岛胶州市洋河镇驻地水厂,在山东省农村供水管理信息系统内,该水厂名字为“胶州洋河驻地水厂”,而在某些青岛市填报的文档材料里该水厂经常被填写成“胶州市洋河镇水厂”,在洋河镇政府的管理资料文件中又把该水厂称之为“北部水厂”。一个水厂多个名字,无论是对政府行文、还是水利工程信息统计都会带来许多不便,甚至导致发生错误。其次,有些计量水表、管件安装时缺乏图纸与统计资料,工程建设完成后办理工程移交时,管理者与建设者缺少完整的验收与交接手续,导致工程管理者对设施统计不全,甚至导致后续工程把计量表、管件直接封闭于地下或其他封闭建筑物内,无法统计、使用和维护。这些实际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确定性,势必对供水工程规范化编码带来诸多不便。
5.5 和其他水利工程有交集,规范编码工作多
同一地区,城市供水工程建设、运行与管理普遍早于农村供水工程,有些城市供水工程已按住建部分的要求有了相应的工程编码;有些水厂水源地已按照《中国地表水环境水体代码编码规则》HJ 932-2017、《水利工程代码编制规范》SL 213-2012、《湖泊代码》SL 261-2017、《中国河流代码》SL 249-2012、《中国水库名称代码》SL 259-2000进行了编码;有的县级供水公司已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供水工程进行了较为简单的编码。但这些编码没有统一的依据,结构较乱。
6 建议
6.1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借鉴发达国家在供水工程规范化管理与编码中的先进经验,如法国在水源保护管理,挪威、日本在供水管网管理,芬兰在水厂管理与出厂水质监控管理,新加坡在水源保护,污染防治与水质在线监控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先进经验。深入这些国家在供水领域管理规范化文件、国家标准,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6.2 结合我国现行各类标准
结合现有国家、行业标准与地方标准,集各家所长,在充分符合上位标准的前提下,借鉴城市供水管理经验,完善农村供水管理方法。对城市供水管理经验丰富,且工程建设内容全面,已有较为成熟的管理标准与编码方式,农村供水工程可以充分地借鉴与学习。农村供水工程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比如,配水管线长、用水量相对城市供水较少、用水时间相对集中、管线加压站多、不易实现环线供水等特点,所以,供水工程规范化编码工作在农村供水领域应更具创新性,需要开展更多的调研工作。
6.3 编码内容全面
对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的名称的管理与编码工作,可以借鉴户籍管理的方式与方法。规范、统一的水利工程编码是水利工程的身份证号码,具有唯一性、特指性。可在山东省供水工程信息平台,乃至国家级供水工程信息平台上迅速查询到该水利工程的驻地、位置、水源、规模等所有属性。
6.4 引入退出机制
中国现在正处于城镇水平高速发展阶段,城市人口逐年上升,农村人口逐年下降。农村自然村越来越少,农村合村并居、退居还耕、自然村消亡已是不可逆的趋势。山东省农村居住环境也在发生改变,经过新一轮的旧村改造,农村人口居住越来越集中,供水需求也发生着巨大变化,农村供水逐渐向城镇化供水转变。要求农村供水工程编码工作引入退出与注销机制,同时也对供水工程工程编码、标准化新建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快速跟进与更新提出更高的要求。
7 预期效益分析
通过城乡供水工程规范化编码工作的实施,规定了山东省省域内所有城乡供水工程代码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城乡供水工程有了唯一的、有序的、规范的代码和唯一名称,易于识别、采集、存储、管理和应用,只要输入一串代码就能得到该供水工程的所有基本信息,使国内所有城乡供水工程信息归档、整理更为便捷、精确。同时,可进一步强化政府与水利部门对供水行业的监管,完善城乡供水系统的管理与建设,保障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