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学生主体实施差异教学

2023-01-11刘锋

当代体育 2022年47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育教师小学生

刘锋

新课标指导下,各小学开展体育教学需要以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作为根本目标。但对小学生来讲,其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皆有一定差别,所以为保证体育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对差异性教学进行巧妙应用,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授课手段,差异教学需要教师时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要能够对小学生个体差异熟练掌握,其中包括自主思考能力、接受能力、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只有教师了解得足够全面和清晰,其才能真正做到体育教学环节针对不同水平、层次和体制的学生采取个性化教学手段。

1 差异教学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应用必要性

1.1 优质课堂构建需要差异教学

传统体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会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就是无论小学生群体个性特征、发展水平、学习兴趣以及认知风格是否相同,教学所设置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评价方式以及评价标准等都完全相同,其实这种教学形式对小学生来讲并不公平,并且,如此教学也会导致体育课程中呈现出“强者更强,而弱者更弱”的教学现象。但在新课标指导下,体育教师应明确关注学生体能素质差异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同时其也应围绕该目标规范自身行为;另外,关注学生差异,除对教学质量提升有所帮助外,也是素质教育落实的基础要求和体育教师所肩负的主要教育职责。在实施体育新课标和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只有真正实现差异教育才能保证小学生个性化发展,并促使体育与健康这一课程育人价值和娱乐功能皆能充分发挥。从教学角度分析,优质的体育教学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评价都应对小学生差异加以关注,更要做到充分满足每名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以促使其能够获取更好的成功体验。

1.2 多样化学生结构需要差异教学

差异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必然状态,是其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形成主要是受先天和后天心理、生理发展所影响。针对该情况,若体育教学中教师仅是用统一化的教學方法与内容对待学生,会使整个教学过程过于片面,例如,面对教师所提出的统一标准部分学生素质加强的学生会认为十分轻松;反之能力较差的学生则难以达到标准,长时间影响两类学生都会对体育产生一定抵触情绪,前者主观上认为体育学习缺乏挑战性,所以学习兴趣会逐渐下降;而后者在经历重复性打击后,学习自信也会有明显减弱,无论哪一情况都对学生发展极为不利。为此,体育教师应正确看待和尊重学生差异,并且要在教学过程中探索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式,以确保其个体作用能够真正发挥。其实,学生个体差异主要源自于运动技能、自身条件、特长兴趣以及心理承受力几个方面,所以课堂上体育教师要明确学生主观需求和兴趣点,更要通过分层、分组教学等方式对不同学生群体进行针对性指导,这样每一层级学生都能在教师指导下做到“扬长避短”、个性化发展。

2 对差异教学的深入分析

2.1 正确看待差异

体育教育开展针对的是所有学生,也就是教师需要面对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以及处于不同阶段的小学生群体,而群体是个体组成,所以在对“群体”实施教学时,也应对个体差异充分考量,从而制定针对性更强、更完善的体育教学计划。传统的固化教学模式既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同时对学生身心发展也有诸多限制,所以教师以学生个体实际状态为依据,有目的性的实施差异教学。也正是受传统教育方法影响,才会导致教育教学中产生所谓的“差生”。其实这些“差生”只是因自身能力和素质较为薄弱,所以在课堂上无法跟随教师节奏,以至于有强烈的厌学情绪产生,另外,再加上教师未能及时应对和教育,从而导致其反叛情绪加重,进而形成恶性循环。而差异性教学不仅能将该问题妥善解决,同时也是提升体育教学成效和平衡教学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

2.2 差异性群体分析

学生个体差异已逐渐成为新课标落实所要攻克的一个主要问题,现阶段因受教学条件和传统教学理念多重因素影响,导致各部分学校学生群体两极分化问题十分严重,而这也对教育平衡发展产生严重影响。针对该问题个别学校选择以分班教育和小组教学的方式实施体育教学,但这一方式对缩小学生群体间差距并无明显帮助,主要是因为在划分学生层级时有部分小学仅是将成绩作为制定标准,而并未对学生能力、性格特征深入考虑。尤其是体育教学来讲,学生差异通常表现在理解认知、兴趣偏好、技术技能以及身体素质多个方面,所以如果教师仅是根据成绩实施差异教学将容易使学生丧失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和参与兴趣。

3 小学体育课程特征

趣味性、丰富性特征是小学体育的两大主要特征,主要是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是为提高学生群体锻炼意识与能力,同时也是强化其心理素质。所以,在实际教学环节,教师通常会针对课程内容设计各种趣味性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吸引小学生群体主动参与。而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游戏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方式之一,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身体素质以及运动项目设计趣味性游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群体守规则、爱拼搏的运动精神,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其体育素养。除此之外,小学体育也具有较强的道德教育特征,利用体育教学教师能够将懂礼貌、守规则和尊重他人等传统精神有效渗透,长时间训练后小学生个体道德品质及文化内涵也能有所增强。

4 差异教学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1 充实体育教学配置,拓宽差异教学思路

差异教学落实需要有充足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各小学想要将教学资源匮乏这一问题有效解决,可从物力、人力以及财力几方面同时入手,从而确保体育教学资源充足。首先,物力方面,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群体对体育的参与热情、挖掘其运动潜力、调动其学习思维,学校应购入充足数量的运动器材,以保证供需平衡,要让每名学生做到根据自身兴趣点和特长选择训练项目。其次,人力方面,为使差异性教学顺利开展,学校可引入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专业能力过硬的新型教育人才;同时也要对原有体育教师加强培训,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和应用差异性教学,具体可通过组织培训活动和教学研讨会等方式为体育教师提供更多沟通交流机会,以此丰富其教学思路。最后,学校及社会应针对体育课程改革给予充足支持,要通过增加教育改革资金、促使体育教学能够更好开展,并且有关部门也应对小学体育教学管理更加重视,通过采用合适的奖励机制,引导体育教师能够主动践行和推进差异性教学实施。

4.2 提高教师队伍能力,革新体育教学观念

在小学体育中落实差异性教学,师资力量是重要保证。面对该教学要求,体育教师本身应有充足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能力作为支撑,同时也要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禁锢,不断扭转教育观念,同时也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彻底改变以往所使用的“一刀切”授课形式,如此才能将差异性教学作用和意义充分发挥。首先,在教学内容选择与制定下教师需时刻谨记“学生为主”这一理念,也就是结合小学生群体个性化需求以及认知规律设置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和内容;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际反应全面了解,并对其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加以记录,通过将这些学习表现作为根本依据制定更为完善和系统的个性化教学方案,能够将体育教学差异进一步彰显。反观对学生来讲,在全新的教育方案引导下其对体育学习也有更深认知,除能够认识到体育运动对其身体素质增强有直接影响外,对核心素养强化和品质意志增强也有极大帮助。

4.3 掌握学生实际情况,明确分层教学标准

从小学生角度来讲,此时正是其心理、情感和身体发展重要阶段,因为其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摄入营养、基因、成长经历、身体锻炼程度方面都有明显不同,所以其个体能力与发展速度也会有极大不同。而体育与健康这一课程,所包含的教学内容较多,如体操运动、安全教育、疾病预防、营养健康、运动饮食卫生、民间体育活动以及各种球类运动,以上内容中有很多理论知识,学习起来较为简单;但同样也有一些实践难度较大的技巧性知识。如,营养健康、运动饮食卫生等内容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理论讲解即可;但对于各种球类、体操等运动项目教师则要以小学生个体差异为根据实施教学。只有教师熟练掌握学生学习和身体素质实情,其才能更有针对性的组织差异教学活动,而这对体育教学目标实现和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能力有超强促进意义。

具体教师可将小学生分为以下几个类型:第一主动型,该类型学生性格活泼好动、体质较好,并且在参与体育运动时也会有极强竞争意识,因身体素质偏高所以在各项体育活动中主动型学生都能获得良好表现。所以,针对该类学生体育教师应以设计拔高式活动为主,如跳高训练中可适当提高该类学生的完成标准,通过這种带有较强突破性特征的训练内容能够更好的帮助小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规范运动技巧。第二普通型学生,此类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皆处在一般状态,也正因如此所以在课堂中整体表现并不突出,但其仍能按照教师要求参与和完成体育运动,并且对体育训练也有较强兴趣,针对该类学生可以提升式教学为主,也就是在其身体素质允许范围内逐渐增加体育训练量。如,在教学跳高运动时,针对学生能力可先设置一个较为基础的运动目标,待学生达成该目标后教师即可鼓励其挑战自己,或者也可在学生不知情情况下将跳杆高度调高一点,当完成任务后教师可报出本次调高高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普通型学生的体育学习自信,同时也能辅助其突破自己。第三被动型学生,这类学生身体素质较差,且对体育活动无过多兴趣,所以,针对该类学生实施教学,体育教师应从培养其运动兴趣入手,随后再逐渐增加难度,例如,为激发学生短跑兴趣教师可设置往返跑游戏,活动中可将小学生每四人分为一小组,并在100米处放置四个旗杆,随后要求每组第一名学生从起点向旗杆处快跑,触摸旗杆后返回并与下一名成员拍手接力,对于最后胜出的小组体育教师可给予一定物质奖励。通过以游戏的方式组织体育运动时,可有效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并使其形成终身运动观念。

4.4 教学方式分层化,构建差异性教学方案

对小学生群体进行科学分层后,教师应针对不同层级学生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实际教学环节要确保所设计的层级任务不会对该类学生群体产生过大压力,但同时也能做到提高其运动兴趣、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鉴于此,教师在应用差异教学时可从学生兴趣点入手,构建差异性的体育教学方案。首先,对于综合能力过硬、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小学生来讲,教师可尝试应用培优教学模式,具体可通过“一对二、一对三”的方式实施教学,这一教学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体育精神和运动欲望。训练环节,体育教师要在该类小学生能力范围内尽可能设置大强度体育活动,并且要在正规训练中适当插入趣味性的体育竞赛,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因高强度训练而形成倦怠感。此外,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也应对体育精神培养加以重视,要让其在强化体育运动技巧与综合能力的同时能够更深层的了解体育文化和体育发展史。其次,普通类型学生教学,面对该部分学生教师也应结合其兴趣爱好组织带有一定难度的体育运动,以此激发其运动欲望、提高运动能力。如部分学生对球类运动兴趣较为浓厚;或者也有其他学生对体操、长跑等运动有较强参与兴趣,针对不同学生兴趣点教师可有针对性分组,并引导其进行专项训练,这种小组式的专项运动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同组成员激励下高效的完成训练任务,同时在小组合作下,小学生运动能力以及体育素养也会有所改善。最后,在教学被动性学生时,教师除要培养其对体育的学习和参与兴趣外,更要将其身体素质强化作为一项主要目标。授课环节,教师可尝试将其与普通类学生进行融合,让其选择自己较为感兴趣的小组。要知道该类学生抵触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其对运动毫无兴趣甚至其认为参与运动会让其身体有不适感,针对该情况教师同样可借助小组竞赛或游戏活动等方式引导其主动参与运动训练,尤其是在普通型学生带领下,被动型学生的身体素质及锻炼意识也能逐渐提高。

4.5 训练目标分层化,实现差异性能力提升

在小学体育中实施差异性教学并非是不尊重学生,而是为帮助其获取更好的学习体验。为此,针对不同层级小学生制定体育运动目标时,教师应让小学生对差异教学含义和价值充分理解,并且要让其明确这种分层教学所代表的并非是学生能力的优劣与好坏,而是为帮助其选择更适合的体育学习方式,因为只有做到对学生科学分类,才能让其在体育训练中获得最优效果。从教学角度讲,科学且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更好的激励学生,而对小学生群体来讲,此时正是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所以此时培养其运动意识与习惯十分重要,不仅如此,教师也要考虑如何在有限时间内优化体育教学质量,并使所有学生都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体育素养和身体素质。小学体育不仅是一项基础教学任务,同时也是学生身体素质强化的主要途径,鉴于此特点,教师可针对主动型学生制定每周运动计划,如每日长跑1000M,每周学会三项运动技巧;而对其他两种类型学生可设置具体学习任务和目标,如此实施并非是对普通型、被动型学生有所忽视,而是要在每周组织一个集体性的体育活动,通过该形式逐渐调动其运动兴趣,但其能够自觉参与训练后,教师再设置具体教学目标和任务。

5 结论

综上所述,教育改革影响下,差异教学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主流趋势,小学体育教师在应用差异教学时需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分析其发展需求和实际学习情况,更要以此为基础针对不同层级学生合理设置教学方案、规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活动,以确保小学生群体能够在科学的教育指导下不断提高学习自信与能力、强化锻炼意识、纠正不良运动习惯,并由此实现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赵甸小学)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体育教师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我是小学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