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国际化现状与发展对策

2023-01-11李国强

今日财富 2022年35期
关键词:国际化知识产权中药

李国强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行业的国际化是必然趋势,中藥要想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必须适应时代潮流,积极主动实施国际化战略。

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和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中药是在中华上下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下发展起来的,注重人与自然相互联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

中药国际化是推动中药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中药国际化的目的在于使中国本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药在国际上也能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同时与各国的文化相互融合。在国际化过程中,中药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将会得到提高,对我国传统中药学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联系,中药也能更顺应时代要求。

但是,由于中药疗效不够迅速,使用不方便,再加上中西文化差异导致对中药的认知不够全面等因素,使得中药国际化困难重重。除此之外,中药一直以来重实践轻理论的思想,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中药企业经营规模大多较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在疗效方面不被人信服,和西药相比自身没有优势,因此很难被国际社会接受。本文从标准化建设及商品模式两方面研究了中药国际化的问题,旨在为我国中药国际化开拓新的思路。

一、中药国际化的发展现状

(一)中药在亚洲市场情况

因为文化背景和人文思想较为相似,亚洲区域对中药的接受度比较高。在日本,中药得到健康保险承认,日本在中药的基础上发展出汉方药,汉方药(中药)制剂在国际市场的覆盖率达到80%,公众对汉方药持较信任的态度。东南亚地区由于华人的迁移,各国文化相互融合,中药被华人带入东南亚,华人越多的地方,中药发展得越好,比如新加坡的常住人口中接近一大半是华人,中药也是当地主要的用药选择。

(二)中药在西方市场情况

中药往往以保健品和食品添加剂等方式出口到西方,这虽然便于打开国际市场,但是也使得中药处在一种尴尬的局面,似药非药。中药在西方国家往往只有华人华侨愿意使用。近年来,随着西药毒副作用较大的问题被人所重视,西方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天然药品的研究和使用。不少西方药企根据中药的药方和资料,制作出“洋中药”,这类药品相较中成药而言所需剂量少,可选剂型多。为了保护本土中药的成长,西方国家设置了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加强对中药进口的限制。

二、我国中药国际化中出现的问题

(一)中药国际市场混乱

伴随着中药国际化的热潮,各家中药企业都想将自家产品出口海外,出口厂家过多,加之对出口中药的质量监管力度不够,因此在国际市场中药产品良莠不齐,使得在国际市场上中药的口碑较差。同时由于我国对中药材出口没有严格的管制措施,这使得我国成为第一大廉价中药原材料出口国,大量的珍贵药材被低价贱卖到国外。同时由于滥挖滥伐,我国一些珍贵的药材已经濒临灭绝,自然环境也遭到极大的毁坏。

(二)海外对中药产品有效性存疑

中药重视实践轻理论,它的基础理论体系不够完整。中药轻视基础性的研究对照,安全方面缺乏现代化的评价标准。再加上中药文化和思想在海外的传播范围和深度都不足,海外对中药缺少准确的了解认识。

中药原材料的质量问题也导致对中药产品有效性产生质疑。中药材生长有其固定的周期,部分无良种植商为了追求利益,肆意喷洒农药,不顾药材的生长情况就擅自采摘拿到市场贩售,最终药材往往药效不达标,甚至还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各类药材的保存运输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有些收购药材的人员缺乏对中药材的运输保管的常识,使得药材变质,丧失疗效。诸如此类的原因导致中药产品质量检验不合格,大量关于中药质量问题的报道使得中药难以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

(三)中药产品大多为对传统药方的简单重复

我国中医药历史悠长,古往今来流传下来的药方数不胜数。但目前大部分企业对中药的基础研究投入不够,对这些药方几乎没有自己的再创新,与现代药学技术也没有更好地进行融合。

许多传统中药的药理至今无法通过现代科学理论去解释,我国在对中药的基础理论和药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较薄弱,国外却恰恰又非常重视药理,这使得许多中药药方无法得到完全的认可。被承认的药方数量有限,各企业只好生产重复产品,产品之间缺乏差异,没有新的特色。

(四)中药产品缺少竞争优势

中药见效比较慢,有些中药携带和服用不方便。很多中药企业目前还是使用过去传统的方式进行生产,没有实现整个行业的标准化和现代化,生产过程中也缺乏统一的规范,药品的质量和安全得不到保障。同时由于日本和韩国等企业通过对中药的学习与发展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汉方和韩方,在国际上人们对中药的认识反而更多地受到它们的影响,对中国的正统中药却缺乏了解,因此更倾向于去选择日本和韩国的中药产品。

四、导致我国中药国际化陷入发展困境的原因

(一)中药缺少统一行业标准

标准化是每个行业成长的必然趋势,它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想要保证中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质量标准必不可少,中药想要实现进一步发展需要进行标准化革新。

事实上在中药学内部也有着基础标准化的理念。比如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提到:“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缓脉者,名为中风”“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这就是区分中风、伤寒和瘟病的标准。所以说标准化其实也是中医自身存在的一部分,但是需要完整地、系统地建立起整个行业的标准。

(二)中药行业缺乏创新

创新是指利用现有的思维方式在已有的事物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再利用的活动。而企业创新也就是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情况,生产出与市场要求和时代趋势相匹配的商品。依据市场状况对自身的资源配置进行优化,最后实现公司各个管理层面的革新的目的。企业依靠创新能够在市场上实现长期的活跃地位,这也可以看作是企业赖以存活的温床。没有创新力的企业就没有自己的优势,在残酷的市场竞争选择中就难以立足。

我国中药学理论和实践历史悠长,但是必须要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使传统理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符合现代人民需要的药品。中药国际化的本质就是将中药文化的精髓宣传给世界人民,在传播的同时还与各国传统文化相互吸收、融合和创新。但现今我国大多中药生产企业自身缺乏创新,各家企业所出产的药品之间种类相似,质量上也没有太大的差别,仅仅只是对传统药方的简单重复。

(四)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

中药的知识产权主要指的是研发、制造和销售过程中依法得到的权利,包括中药相关理论的著作权、工业产权和信息保护的权利。

我国政府和企业一直以来对中药资料和方剂等保护意识不足,长久以来记载的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和文献资料都能通过网络和书籍被轻松查阅到。许多外企在过去长时间内无偿使用这些资料,制作药品,或提取出药方中关键的有效成分在此基础上研发出新的产品,占有了本属于我国中药产品的市场份额,更有抢先注册我国的中药药方的情况发生,这些都阻碍了我国中药的国际化。

五、解决我国中药国际化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

首先,中药术语的标准化。由于一直以来中药术语缺乏规范和概念模糊等原因,使其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限制。进入国际市场后,在中药的传播过程中,这些模糊不清的术语与现代用语的使用习惯不同,大大增加了翻译的难度,也导致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一定了解的人无法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

其次,实现中药的标准化以及疗效量化。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切哈诺尔曾指出:“由于中药疗效方面过去缺乏可靠数据统计,使得中药疗效缺乏科学有效的说明,导致难以被西方学术界接受,疗效不被认可”。国外一直以来都是依靠数据来判断药品的有效性,而这正是中药所缺少的,所以想要让中药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被普遍接受的话,中药标准化和疗效量化必不可少。因此需要设立关于中药临床使用时的疗效记载和不良反应相关的资料库,让国外对中药的效果有着较为直观的认识,以此提升海外对中药的信任指数。

最后,建立企业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我国大部分中藥生产企业设备落后,生产理念老旧,中药的质量安全和药效难以得到保障。所以从中药的原材料获取、生产、运输和销售等一系列生产过程都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达标者才可进入市场流通。

(二)对原材料质量安全加强监管

发达国家考虑到自身的利益情况,往往会设置种种“绿色贸易堡垒”,随着市场竞争趋势日益激烈,这一壁垒不会消失,只会日益严苛。过去我国不少中药企业由于中药材产品重金属残留和硫黄含量超标等被国际市场拒之门外。

首先,要保障原材料的质量,需要促进中药材种植业向专业化转变。国家和政府应该投资专项资金建立中草药园,实现中药材种植的专业化和科技化。同时要重视道地药材种植地区的环境保护,保护当地的土壤环境、水资源以及空气质量。严打污水和废气无约束胡乱排放的现象,保护当地的树木植被,同时要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其次,对各药材品种应出台相应的质量标准,在种植过程中应遵循标准,避免农药残留超标等,对不合标准的药材不予收购。在这方面可以学习日本汉方药企业的做法,重视药品的质量问题,并将其作为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汉方药企从原材料开始就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而正是这些严格的监管标准,才让日本汉方药能获得高品质值得信赖的评价。

(三)加大创新力度

中药行业想要改变简单利用传统药方进行生产这一问题,最关键的是要加大对中药产品的创新力度。中药研究人员应当对已有的资料实行收集分类,吸收其中有利科学的部分,剔除当中不合时代发展的部分,在了解学习中药理论的基础上,将其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目前我国企业生产的中成药剂型依然以“丸、散、丹、汤”为主,需要的剂量大并且使用不便,因此在剂型方面也需要进行改良,多开发新剂型,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要。

同时需要对出口的商品结构进行创新。在此之前,我国中药行业多以单纯的药品和原材料等形式进行出口,其特点大多为低附加值和低回报。因而要将单纯商品输出转变为科研、文化、服务和教育等软文化实力的输出。

(四)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中药想要更好地实现国际化发展,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近年来,中药逐渐受到国外的关注,全球范围内对中药的消费需求也逐渐增长,不少国家对中药的态度也有一些转变。欧美等国家逐渐放宽了对中草药的管理标准,部分国家也开始尝试进行中药立法,这正是进行中药管理方式改革的最好时机,有助于推动中药管理由无序走向有序。其中知识产权的保护主要靠政府立法,政府要加大对中药文献资料的保护,出台并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令法规。

当然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可以简单地只借助政府的力量,企业也需要转变思想,重视起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企业内部设立起完善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条例,若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知识产权极容易被泄露,届时就无法有效地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在自己的知识产权受到侵占时,应当果断采取行动,要善于通过法律来获得帮助,打击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不法分子。

结语:

中药行业作为我国传统行业得以存在几千年,自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伴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药必然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与认可。但是由于传统理念与现代思想的脱节,中药行业标准化不足、中药材质量缺少监管、创新意识不足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等问题使其在国际化过程中屡屡碰壁。想要让中药真正走出去,需要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建立原材料质量监管体系,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同时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只有这样,中药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被广泛认可和使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国际化知识产权中药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